內容簡介
這是對當今學界名人的專訪,其中包括李澤厚、葛兆光、李銀河、陳平原等學者,及至後來加入兩岸三地的重要文化人,如許倬雲、倪匡、陳之藩等等,是一幅詳盡的當代文化學者地圖。他們多經歷過上山下鄉,當過知青,又從社會動盪和底層中崛起。《陳遠口述史系列:穿越美與不美》用出自這些名人自己嘴裡的話,真實地講述了他們的內心隱情和種種陣痛,還原名人的“常人”本色,同時極具文化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陳遠,歷史學者、資深媒體人,現居北京。多年來關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文化生態變遷、知識分子研究等題目,近年來主要從事燕京大學的史料收集以及相關研究,另外則側重於重新構建民國史體系。文章散見於《溫故》、《財經網》、《鳳凰周刊》、《隨筆》、《南方周末》、《中國周刊》,並數次被《新華文摘》轉載,作品被多家選本選錄。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被忽略的大師:李宗吾傳》、《逝者如斯未嘗往》、《道器之辨》、《逝去的大學》(編著)、《斯人不在》(編著)、《現代思想史上的厚黑教主》(台灣)、《負傷的知識人》(台灣)。2008年5月至香港中文大學做短期學術研究。
書摘
陳遠口述史系列:穿越美與不美最新章節試讀:許倬云:平生所學 未負師友人物:許倬雲,江蘇無錫人。1953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史學系,1956年獲文科碩士學位,後入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1962年獲人文科學哲學博士學位。先後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台灣大學史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1970年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史學
系及社會系合聘教授,東方研究評議會主席,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作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心路歷程》等。口述:許倬雲1我的中學是在無錫的輔仁中學度過的。輔仁中學在無錫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中學,根輔仁大學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取得“以友輔仁”的意思。當時教我們的老師都是飽學之士,抱著服務鄉里的理念在那裡教書。他們教書跟其他的學校很不一樣,都是啟發式的。比如說沈治平教我們英文,他上課叫我們背課文,而是教我們解析句子。他實在遊戲中教我們學。比方說他會讓一個同學說一個詞開個頭,然後讓其他同學一個個接詞組成句子。一堂課下來,大家共同組成的句子寫滿了一黑板。我因為身體不好,國小國中都沒有讀過。忽然猛一頭在1945年栽倒正常的中學裡去,很不適應,雖然國文和歷史的底子打得不錯,但是英語、化學、物理都沒有底子。學校對我也很寬容,國文和歷史兩門課給我的自由度很大,可以讓我自己看書。還有我們下了學之後,五六個同學組成一組,哪個同學的在哪個科目特別好,就幫其他同學輔導,互相幫忙。這個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們那時4點半下課,不到6點我們都不回家的。當時那些非常好的同學,我們現在還保持著聯繫,前年和去年還進行聚會,不過老友凋落,不及一半,令人感慨。1948年的年底,我還有半年就高中畢業。中國的局勢變得非常動盪。作為難民學生,我讀了三個月的高三下,那三個月不能說讀到了什麼書,第一是生活不安定,二是當時那個學校跟我原來讀書的輔仁中學沒法比。我的父親一直在國民政府工作,當時雖然已經退休,但是在當地上有一定的威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