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靈超逸

空靈,本是國畫技法之一,留著空白以寓情寄意,妙在無中。謎借“空靈”為法,指謎底有詞雖未受題面句義扣合,卻能超脫逸越,主動為謎渲染物外之情,來襯托謎的輕靈、活潑氣氛。

主要事例

如:
裹足不前(猜《西廂記》一句)應料他小兒難行
“裹足”本謂止步不前,這裡別解作舊時女子纏小腳。因而,題面句入扣謎底“小腳兒難行”,已盡解其義。“應料他”是曲律中正字以外的襯字。它可以入謎,也可以刪去不入謎。(這是選用曲句作謎底的特殊情況)。如民初郭仁欽作的“囊撲二弟”猜《西廂記》二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便是刪去“兀的不”,留著“人”入謎的例子。前謎留著“應料他”三個襯字入謎,既為“小腳兒難行”抱語勢,又能主動反擊“裹足不前”。居間靈動超逸,盡得活動。在空白處起了“寓情寄意,妙在無中”的作用。
禾(猜《焚書》二句)千載之下,猶可想見其人
謎底本是讚頌秦始皇語,取作謎材後,便成了對“禾”字結構的分解。其中襯入的“猶可想”三字,雖未入題,卻也能逼出“人”字,抒發了謎外之情。
空靈往往體現在實義扣合以外的襯句上,這種襯句依附謎句間要能增添情趣。空靈有時與“傳神”混為一談,今舉一例,以資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