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研究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研究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研究》圖書,由作者李清均編著,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發行。

圖書名: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研究

圖書信息

作 者:李清均 著

出 版 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3-1
版 次:1頁 數:238字 數:274000印刷時間:2011-3-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509612842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作為國內首部研究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的學術專著,本書以創新視角第一次提出了空間資源的理論概念,集成了當代空間經濟學、產業集聚、區域科學和制度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構建了理論分析架構。圍繞中心城市發展與產業集聚的良性互動關係,系統地論述了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的動力——空間張力構成:要素集聚的向心力與資本技術擴散的離心力之間的互交作用。從空間逐利導致空間資源最佳化配置的理念出發,深入系統地討論了公共逐利、私人逐利、志願者逐利的要素構成、運作機理以及互為作用。本書的具體內容包括理論架構、機制分析、數理分析、層次分析、案例研究、戰略思考和全書總結。

作者簡介

李清均,男,1962年1月出生。祖籍山東省昌邑市。工學學士、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黑龍江省政府研究室信息研究處處長。研究方向:國有企業改革、區域發展與空間經濟學。曾參加省級課題5個。獲獎2次。出版專著三部:《國有企業改革問題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後發優勢:中國欠發達地區發展轉型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從剛性到柔性:資源型老工業基地改造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國有企業改革的積極探索與路徑選擇》一文成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周年理論研討會入選論文。曾在《改革》、《世界經濟文匯》、《上海經濟研究》、《求是學刊》、《學習與探索》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等轉引。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研究綜述
1.3 研究架構
1.4 本書結構
2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的理論架構
2.1 基於空間經濟成長問題探究的分析架構
2.2 基於新財富源泉角度的空間資源界定
2.3 基於逐利視角的空間資源配置機制探析
2.4 基於空問收益最大化視角的空間生產結構構建
2.5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的基本命題
2.6 本章小結
3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的機制分析
3.1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的逐利分析
3.2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機制構成與整合
3.3 本章小結
4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的數理分析
4.1 基於空間經濟學的理論分析
4.2 基於C—P角度的空問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理論分析
4.3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的數學模型討論
4.4 本章小結
5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的層次分析
6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的案例研究
7 空間生產結構最佳化問題的戰略思考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