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創建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原名灌縣)東北10公里的地方,在急流滾滾的蒲陽河畔,有一片林木繁茂、花草遍野的台地。現在,這裡是人民解放軍的兩所醫院。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空軍幼年學校(簡稱空幼)就設在這裡。
學校仿蘇美空軍預校模式,效仿前蘇聯“納西莫夫”少年海軍學校的模式,招收國小畢業或國中肄業的學生,1939-1945年在四川蒲陽鎮招收的學生共6期,約2100人。
1941年空幼三期招生,1944年空幼五期招生。由於戰亂等原因,現存校友1400多人,分居在大陸、台灣、香港、美國、澳大利亞、巴西、泰國等地。
由於家鄉處在日寇燒殺搶掠的敵占區,多數同學連寒暑假都不能離開校園,朝夕相處,相濡以沫,結下了深深的兄弟情誼。1949年,四川面臨解放,空軍幼年學校也於這年夏季遷往台灣屏東東港大鵬灣。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鑒於當時的形勢,前蘇聯派駐中國的空軍總顧問帕爾霍明科向中國航空委員會建議,是否可以效仿前蘇聯“納西莫夫”少年海軍學校的模式,從抗戰長遠考慮,設立少年空軍學校。建議得到了包括周恩來、葉劍英、張治中、白崇禧等國共人士的贊同和支持。1939年,中國航空委員會決定成立少年航校,並命名為“空軍幼年學校”。留美回國的教育家汪強先生擔任教育長,學校定址于山清水秀、遠離戰火的四川省灌縣(今都江堰市)的蒲陽場。
航校面向全國招收十二歲至十五歲的高小畢業生,接受嚴格的訓練,為長期抗戰培養空軍後備人才。從1940年到1946年,“空軍幼年學校”共招收了六期學員二千一百餘人,學員遍布祖國各地和海外。今天,當年的風華的少年,後來有的成為空軍飛行員、民航飛行員和空軍將領,有的當了著名科學家、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還有的是藝術家和企業家。
學校聚會
1.南京同學會
2002年4月15日,近600名70多歲的老人從海外、台灣、香港和祖國大陸各地來到了南京,他們是當年抗日空軍幼年學校的師生及其配偶,如今相約金陵,舉行浩大的同學聚會,抒發心底積澱了60年的蒲陽情。
2.貴陽同學會
“……惟我空軍,嶽嶽英姿;下俯雲漢,上接虹霓……” 這首《空軍幼年學校校歌》在會議大廳唱響時,一百多位蒼蒼白髮的老人激情澎湃,昂揚堅定的旋律把他們帶到六十多年前的崢嶸歲月。
2004年9月金秋,一批來自祖國大陸各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以及遠在美國、加拿大的賓朋相聚貴陽。他們是當年“空軍幼年學校”的學員,專程前來參加由貴州航空聯誼會舉辦的校友聯誼活動。
3.杭州同學會
2004年是抗日空軍幼年學校第五期入校60周年,取得聯繫的同學們決定在杭州團聚。負責聯絡的是西北工業大學的離休教授樓世正,他說:“一共來了63位,最遠是從巴西、加拿大、美國趕來。年紀最小的是杭州的李參,今年71歲;最大的是從台灣趕來的阮廣忠,已經81歲了。”
4.重慶同學會
2006年4月10日上午,春意盎然的山城迎來了一群久違的賓客——當年抗日空軍幼年學校的師生及親屬,他們從海內外匯聚重慶郵電賓館舉行同學聯誼會。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夏培度等有關領導及重慶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劉永慶出席了開幕式。夏培度副主席向客人介紹了重慶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劉永慶會長代表重慶的黃埔老兵們衷心地祝賀空幼校友聯誼會在渝召開,他說:抗戰時建立的空軍幼年學校和黃埔軍校都是為了培養有志青年,為抗日報國作貢獻。
250多名同學首聚重慶,其中,有20多名還是從美國、加拿大及中國台灣、香港等地專程趕來的,“空幼”教育長汪強的長女、老校友們口中一直提到的“汪大姐”也從北京抵達了南山,坐在輪椅上和同學們悉數往日舊事。
曾經在台灣當過“行政院院長”的唐飛就是“空幼”六期同學,如今退休的他已經在美國普利斯大學當上了客座教授。由於時間的原因,唐飛不能趕到重慶,但他會在同學們開會時發來賀電。在為期5天的聚會裡,“空幼”老同學們,一起參觀了重慶市的著名抗戰景點,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黑蝙蝠中隊
提起大名鼎鼎的台灣空軍卅四中隊(黑蝙蝠中隊),就不得不提到為該中隊輸送了大量優秀人才的空軍幼年學校。
由於卅四中隊執行的是特種任務,又涉及台灣最高軍事機密,故由蔣經國先生親自負責,挑選最優秀的飛行員加入該中隊。而卅四中隊的相當一部分飛行員均為原空幼學員,此外,“空軍入伍生總隊”也是卅四中隊的輸送來源。
學校校歌
以下為空幼校歌歌詞:
崇墉九仞,必厚其基;峻岭千尋,必登自卑。惟我空軍,嶽嶽英姿;下俯雲漢,上接虹霓。咨爾多士,朝斯夕斯;論年則幼,用志不歧。宏爾造詣,正爾威儀;德與時進,學與歲馳。毋自暴棄,毋用詭隨;邦家阢隉,望爾匡持。驅除寇盜,海宇清夷;雲程萬里,遠大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