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空氣齡的概念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由Sandberg提出。根據定義,空氣齡是指空氣進入房間的時間。在房間內污染源分布均勻且送風為全新風時,某點的空氣齡越小,說明該點的空氣越新鮮,空氣品質就越好。它還反映了房間排除污染物能力,平均空氣齡小的房間,去除污染物的能力越強。由於空氣齡的物理意義明顯,因此作為衡量空調房間空氣新鮮程度與換氣能力的重要指標而得到廣泛地套用。傳統上空氣齡概念僅僅考慮房間內部,即房間進風口處的空氣齡被認為是0(100%的新鮮空氣)。為綜合考慮包含迴風、混風和管道內流動過程的整個通風系統的效果,清華大學提出了全程空氣齡的概念,即指空氣微團自進入通風系統起經歷的時間;將房間入口處空氣齡取為0而得到的空氣齡稱為房間空氣齡。較之房間空氣齡,全程空氣齡可看成絕對參數,不同房間的全程空氣齡可進行比較。
評價指標
(1)局部平均空氣齡定義為某一微小區域中各空氣質點的空氣齡的平均值。
(2)全室平均空氣齡定義為全室各點的局部平均空氣齡的平均值。
(3)局部平均滯留時間定義為房間內某微小區域內氣體離開房間前在室內的滯留時間。
(4)全室平均滯留時間則為全室各點的局部平均滯留時間的平均值。
測量方法
空氣齡的概念比較抽象,實際測量很困難,目前都是用測量示蹤氣體的濃度變化來確定局部平均空氣齡。由於測量方法不同,空氣齡用示蹤氣體的濃度表達式也不同。
評價意義
空氣從送風口進入室內後的流動過程中,不斷摻混污染物,空氣的清潔程度和新鮮程度將不斷降低。因此,空氣齡短,預示著到達該處的空氣可能摻混的污染物少,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強。顯然,空氣齡評價了空氣流動狀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