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齡

王冬齡

王冬齡,(別署冬令,悟齋)男,1945年12月生,江蘇省如東馬塘人。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博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浙江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法進修學院副院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客座教授。王冬齡的書法生涯中,三次創作巨幅作品。王冬齡喜歡喝茶,一整天都離不開茶,“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是我所追求的”。在剛剛結束的“共逍遙———王冬齡書法藝術展”上,王冬齡以現代藝術理念表現中國傳統書法的博大精深,特別是兩萬餘字50多米長的《易經》長卷和五千言的《老子》,布滿中國美術館圓廳的正牆,尺幅為4.95米高,37.5米長,這樣的大字、多字的草書作品是前所未有的。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王冬齡王冬齡

1966年與1981年先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9年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之邀赴美國講授中國書法,為該校及加州大學教授,在哈佛、伯克萊等20多所大學舉辦講座與展覽。1992年底由國家教委招聘歸國,到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工作,1994年回中國美術學院執教。1996年赴韓國漢城參加“第四屆國際茶文化書畫藝術展。”1998年2月巨幅草書參加紐約古根海姆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1999年參加巴黎“現代中國書法藝術展”,東京“中國二十世紀書法大展”、韓國漢城“現代文字藝術展澳大利亞”“China46”藝術展。2001年3月參加了中國蘭亭國際書法節,王冬齡的書法展覽與書法藝術專題講座深受觀眾歡迎,2012年第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藝術獎

收藏

王冬齡王冬齡

先後在中、美、日、加舉辦個展二十餘次。作品由中國美術館,中國軍事博物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及倫敦大英博物館、美國北達科他藝術博物館、哈佛耶魯、斯坦福、伯克萊大學、德國石荷州美術學院等收藏。

專訪

王冬齡王冬齡

曾在中央電視台主講書法,美國BS電視台作過專訪。著作有《王冬齡創作手記》

、《王冬齡談現代書法》

、《王冬齡談名作名家》

、《書畫藝術》、《中國書藝參考資料史》、《書法篆刻教程》、《林散之》、《王冬齡書畫集》、《王冬齡草書唐詩三十首》等。名字列入倫敦《世界名人錄》、芝加哥《北美華裔藝術家名人錄》。

參展記錄

王冬齡王冬齡
王冬齡王冬齡

1987年參加中日蘭亭書會展,中國紹興;

參加當代中國大陸書法家精品展,中國台北;

個展浙江美術學院,中國杭州;

個展王冬齡書法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1988年參加日中書法交流展,中國香港;

參加來自杭州的紙上藝術,德國漢堡;

參加中國當代書法藝術展,非洲薩伊;

1989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講授中國書法(4年),為該校及加州大學(聖特魯斯)客座教授;

個展伊利諾伊大學,美國俄班納香檳;

麥卡勒斯特畫廊,美國聖保羅;

個展堪薩斯大學,美國堪薩斯州;

個展明尼蘇達大學,美國聖保羅;

個展聖塔克魯斯藝術學校,美國聖塔克魯斯;

1990年參加“筆舞墨吟”大英博物館藏畫展,海沃得畫廊,英國倫敦;

個展明尼蘇達大學,美國聖保羅;

個展D.P.方畫廊,美國聖何賽;

個展蒙特婁大學,加拿大蒙特婁;

1991年參加中國藝術與西方,美國聖地亞哥;

個展加利福尼亞大學,美國聖塔克魯斯;

個展北達科塔美術館,美國格蘭特•弗克斯市;

1992年底由國家教委招聘歸國,到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工作;

參加第二屆國際藝術博覽會,美國邁阿密;

個展明尼蘇達州立展覽中心,美國明尼阿波利斯;

個展D.P.方畫廊,美國聖何賽;

1993年參加中國篆刻展,耶魯大學,美國紐哈芬;

個展日本國際通訊社,日本東京;

1994年

回中國美術學院執教;

參加現代書法探索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個展王冬齡書畫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1995年參加國際現代書法雙年展,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杭州;

1997年赴日本岐阜女子大學講學(1年);

參加二十一世紀書法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參加世界書藝雙年展,韓國全州;

個展名古屋市民畫廊,日本名古屋;

1998年參加當代中國書法展,法國巴黎;

參加當代中國書畫展,瑪爾莫康斯塔爾美術館,瑞典瑪爾莫;

參加當代中國書法展,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紐約;

參加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古根海姆美術館,美國紐約;

個展D.P.方畫廊,美國聖何賽;

個展基爾藝術設計與建築學院,德國基爾;

1999年參加46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展,中國上海、澳大利亞墨爾本;

參加20世紀中國書法大展,日本東京;

參加現代文字藝術展,韓國首爾;

個展王冬齡書法展,深圳美術館,中國深圳;

2000年參加當代中國書法展,中國香港;

參加“世紀之門”藝術邀請展,中國成都;

2001年參加中國當代美術家作品展,中國上海;

參加兩岸書法交流展,中國台北;

參加“無際中華”畫展,美國紐約;

參加“筆墨的精神”書法展,韓國首爾;

參加國際抽象水墨展,中國西安;

個展“花非花—書非書”,伊森•柯恩畫廊,美國紐約;

個展“揮灑符號”,金彩畫廊,中國杭州;

個展王冬齡書法展,蘭亭國際書法節,中國紹興;

2002年參加“無聲音樂”——當代中國書法展,英國倫敦;

參加中日書法家作品展,日本東京、中國北京;

參加中國現代書法展,美國丹佛;

參加“驚人之筆”——中國現代書法藝術展,大英博物館,英國倫敦;

個展王冬齡筆墨展,哥特浩斯畫廊,美國紐約;

2003年參加“地之緣”——亞洲當代藝術邀請展,中國杭州;

參加書法藝術展,澳大利亞悉尼;

參加國際現代水墨藝術展,中國西安;

參加世界書藝雙年展,韓國全州;

參加“你好,中國書法!”——中國現代書法展,芬蘭;

參加第一回中國代表書法家作品展,日本東京;

個展王冬齡書法展,藝蘭齋美術館,中國南京;

個展王冬齡書法展,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香港;

2004年參加迷宮——第二屆全國傳媒藝術展,中國杭州;

參加E時代水墨元素國際邀請展,中國台灣、德國柏林;

參加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中國西安;

參加中國當代藝術家邀請展,中國南京;

2005年參加“書非書——開放的書法時空”國際現代書法展,中國杭州;

參展杭州首屆國際草書展,中國杭州;

參加世博會世界書法展,日本名古屋;

參加首屆當代名家提名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參加故宮博物院全國名家邀請展,中國北京;

參加寓言——中國當代藝術展,中國杭州;

參加內外——中美藝術家書法展,中國深圳;

參加筆墨的擴散——2005首爾書藝雙年展,韓國首爾;

2006年參加平安夜書法現場,中國杭州;

參加筆墨——中國書寫藝術展,大都會博物館,美國紐約;

參加韓國《月刊書藝》300期世界書藝展,韓國首爾;

參加黃盒子-青浦中國空間當代藝術展,中國上海;

個展蘭亭國際書法節現場題壁《臨河序》,中國紹興;

2007年參展“執紙之手”,羅馬美術學院,義大利羅馬;

參加獨樂•眾樂——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展,日中友好會館,日本東京;

參加重新啟動——第三屆成都雙年展,中國成都;

參加“開Fun”——台北國際現代書法展,中國台北;

參加“中國製造”當代藝術展,路易斯安娜博物館,丹麥路易斯安娜;

個展共逍遙——王冬齡書法藝術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

2008年參加首爾書藝雙年展,韓國首爾;

參加“水木境天”北京電影學院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中國北京;

參加“第六屆國際水墨雙年展——筆墨•都市”展,中國深圳;

參加十八案——中國高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教案展,中國杭州;

參加“很好很書法——平安夜書法現場”,中國杭州;

2009年參加黑白心象——王冬齡與葡萄牙若昂•阿爾梅達作品展,里斯本東方博物館;

參加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再序蘭亭:中國書法大展”,比利時皇家美術館;

參加“被漢字•被書法”年度漢字活動現場,中國杭州;

參加第二屆中國現代20人書法展,日本東京都美術館;

2010年參加書非書——2010杭州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中國杭州;

參加漢字之美——中國書法展,法國巴黎;

參加2010首屆新水墨藝術邀請展,中國上海;

參加突維——2010浙江當代藝術展,中國杭州;

參加翰墨華章——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中國書法學術邀請展,中國杭州;

2011年參加威斯巴登國際五月藝術節——國際當代書法大展,德國巴登、漢堡,奧地利;

參加1991聖地亞哥中國美術創作研討會二十周年回顧與展覽,中國西安;

參加“飛白:漢字向度”成都雙年展特別邀請展,中國成都;

參加書風書峰——2011浙江書法名家作品展,中國杭州;

參加杭州跨年展•醒墨,中國杭州;

個展國美之路:書法道—-王冬齡書法藝術展,浙江美術館,中國杭州;

2012年參加圖與詞:馬格利特以來,中國美術館;

參加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作品展,中國杭州;

參加中國美院書法專業創辦50周年文獻展,中國杭州;

參加無界——蘭亭書法社雙年展(2012),中國杭州;

參加倫敦2012•中國藝術展,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參加內外兼修——中國當代藝術展,土耳其伊斯坦堡現代美術館;

參加書與法——王冬齡、邱振中、徐冰作品展,中國深圳;

個展墨白至上——王冬齡書法展,三尚當代藝術館,中國杭州;

2013年參加水墨檔案——中韓當代水墨邀請展,中國南京韓國濟州;

參加為藝術戰——浙江美術館藏品展,中國杭州;

參加筆意對話:王冬齡和SamirAlSayegh書法特展,沙烏地阿拉伯吉達;

參加黑白至上:中國當代抽象水墨,中國上海;

參加冠山風:鄭勝天與王冬齡作品展,中國北京;

參加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邀請展(2013)中國北京;

參加領軍當代——“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獲獎藝術家邀請展,中國北京;

巨幅現場書寫《美麗浙江》,中國杭州;

王冬齡:書海潮,漢雅軒畫廊,中國香港;

巨幅現場書寫《周易句》,香港城市大學,中國香港;

巨幅現場書寫《春江花月夜》,香港藝術館,中國香港;

2014年10月22日,《古道邊——王冬齡書法展》(天津);

2015年參加杭州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暨書非書文獻展(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5月8日,舉辦“書非書”王冬齡作品展;(三尚當代美術館);

紐約時間9月12日,《新作•王冬齡》亮相紐約前波畫廊;

11月7日,《心經》亮相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

紐西蘭時間7月7日,《心經》亮相紐西蘭奧克蘭國立美術館;

書寫現場

嘆為觀止

“言不逾於五千,義實貫於三教。內則修心養命,外則治國安民,為群言之首,萬物之宗……”2012年7月6日上午,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王冬齡,在中國美院南山校區體育館一樓大廳,鋪開長37.5米、高5米的宣紙,揮毫潑墨,現場創作巨幅狂草——《老子·五千言》。在他的筆下,五千字連綿不絕,筆勢磅礴,令現場觀眾嘆為觀止。

精彩

這一書法史上篇幅最大的狂草佳作,是王冬齡為2007年即將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第三次個人書法展,而特意按照美術館的展覽空間和視覺要求創作的。與王冬齡曾在2004年創作的巨幅狂草《莊子·逍遙遊》所不同的是,《老子·五千言》的篇幅超過任何一次創作,前面300多字,每一字2尺左右,與後面的《老子·五千言》形成對比,既氣勢逼人,又筆力精到。為了這件超級書法作品,磨墨機已經磨了好幾天的墨汁,而王冬齡也將花上數天時間來完成這一創作。

運動藝術

新天地

年輕時,王冬齡曾在美國、日本講學多年。歐風美雨的洗禮,影響了他的書法藝術道路。他大膽借鑑西方現代派、後現代派的表現手法,打破傳統書法的陳規俗矩,在現代書法領域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海外經歷,不可避免地在他的生活中烙下印痕。“西方人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比方說喜歡吃快餐、油炸食品,但他們熱愛運動,這個值得學習。”東方人講究靜養,西方人提倡生命在於運動,王冬齡將這兩種養生方式完美結合。他會打太極拳,也熱衷游泳。他走路很快,自稱是“紐約速度”。

境界

王冬齡王冬齡

書法家大多長壽。在王冬齡看來,書法是一門運動的藝術,書寫本身

,就是一種最好的養生方式。“每當我手中握住毛筆,就會立即進入一種純粹的真空狀態,頭腦中沒有絲毫的雜念,身心所感受到的只有線條的藝術和美感。”書寫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宣洩,隨著筆端在宣紙上遊走,書者似乎能夠進入一種別樣的境界之中:打開身心的一切束縛,融入自然造化的大循環之中,將生活中所有的得與失也一同順著筆墨呼吐,重新吸納的卻是天地間最純粹清正的浩然之氣。這樣的“運動”不同於常意,而是養生之至高境界。i

“閉關”

創紀錄

中國書法界有了王冬齡,精彩不斷,他的創作,頻頻在書畫界引起陣陣波瀾。2007年7月,在中國美術學院體育館創作了巨幅草書《老子》。這幅4.95米高、37.5米寬的巨幅創製,再次創下書壇紀錄。

養精蓄銳

書法創作耗費心力,更耗費體力,“是對自己心力、體力、功力、創造力全面多重的挑戰”,所以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於是,寫前兩個月,他開始有意識地加強鍛鍊,經常游泳,謝絕應酬。寫前的兩三天,他把手機也關了,專心養精蓄銳。

錯覺

王冬齡會打太極拳,但他更喜歡游泳這種需要爆發力的全身運動。他開始運動很早,尚在南京師範大學讀書時,他就堅持運動。“那時在學校里,喜歡練單雙槓,純粹是年輕人好玩想練練體形,倒沒有為寫書法練臂力這樣的長遠考慮。”無心插柳,年輕時的鍛鍊基礎派上了用場。

看王冬齡現場作書是另一種藝術的享受:手握碗口粗的毛筆,彎腰凝眉,時而足不挪步連書數字如老藤盤繞,時而一筆急退數步若飛流直下。他的身體似乎有了自覺的控制力,順著筆畫的起承轉合自如扭動,讓觀者有了人筆合一的錯覺。

順其自然

水到渠成

“恬淡虛無”是王冬齡秉持的天性。他堅持運動,卻從不為自己制定何時運動、運動多久之類的死規矩。一來,平日裡工作太忙,二來,為運動而運動,純粹將它當作一樁任務,“是精神上最大的不自由。”王冬齡率性而為,在他看來,生活中許多事,都需要機緣,如同寫字,身體裡的藝術激情積累到一定程度,藏不住了,將它們自然宣洩出來,一切水到渠成。

老莊

一落座,王冬齡就熱情地招呼大家喝點什麼,我們都要了新鮮果汁,他替自己點上一杯熱拿鐵。“看來,你們都比我養生,哈哈,不過中國有句老話,愛吃三分補。咖啡我喜歡喝,每天喝上一兩杯,不要緊。”吃東西之前,還要想有沒有營養,簡直就是對食物的褻瀆。

他崇尚老莊之道,提倡順其自然,一切聽從身體的聲音,只要適度就好。講完這些,再按部就班談一日三餐吃什麼,顯然已是多餘。

幽默智慧

王冬齡的書法生涯中,三次創作巨幅作品。其中兩次,他分別書寫了《逍遙遊》和《老子》。這樣的選擇並非偶然。每次重讀這兩部代表東方智慧的經典文獻,他總能從中攫取生活的智慧。

藝術家的創作,從來不會只有一個聲音。“作為傳統書法界的奇葩——現代書法的出現,面對必然紛繁的質疑,是妥協還是前行,是附庸還是堅持。渡邊淳一有本新書,叫《鈍感力》,生活中就是需要這種鈍感力,別太受外界的東西影響。”王冬齡面對諸多聲音,一片坦然,只有對自己和藝術有著深信不疑的信念,才會用這樣幽默的智慧來面對。

不管是褒揚或是批評,他都一笑置之,寵辱不驚。“批評也並不見得都是壞事,有時候還能成為前進的動力。”他對藝術抱著一顆真誠的心,用心去投入,“這樣一來,人的想法反而比較單純,心理壓力也會減少。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王冬齡是個很難被引導的採訪對象,他很有自己的思路和主見,堅持得很堅定,也很純粹。我想,假如沒有這份堅持,他肯定不會是現如今的王冬齡了。

暖暖秋陽

這是11月的杭州。一身咖啡色系的休閒裝扮,時而踱步畫室中央,俯身查看一幅幅舒展的長卷,時而倚靠闊大的扶手椅,抿一口清香的綠茶,62歲的王冬齡神情沉靜。窗外是行進著的秋色,光影婆娑。

他正在為12月第三度進入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個人書法藝術展《共逍遙》作最後的準備。

許多世紀以來,書法一直被視為“心畫”——一種表現和反映自我的藝術。草書,更被認為是一種可以酣暢地表現宇宙萬物和人們喜怒哀樂的藝術。許多書法藝術家珍惜藝術中的自我表現,將之高懸為理想,一旦環境允許,便會努力去追求,草書具有神奇的魔力,幾乎變成了一個文化神話。

這一次王冬齡要展示給大家看的就是:大字、多字、草書。

經歷味道

發現

作為林散之、陸維釗、沙孟海諸多20世紀傳統書法大師們的弟子,王冬齡大膽地從傳統中走了出來,成為一名現代書法的大膽探索者,他大聲道:“人與社會已經充滿了‘現代意識’,難道書法藝術還能無動於衷嗎”——這是王冬齡對書法藝術的率性熱誠,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書法既成為一種自足的現代藝術又是世界視覺藝術中的一個獨特門類的希望。

最近幾年,王冬齡轉身扎進浩瀚的古典中國,揮灑《離騷》,狂草老莊,因為“《老子》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書之一”,而書法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和性情關照。——這是王冬齡對書法藝術的執著認真,會在毛筆提按起轉的剎那,把他的經驗和感動藉由線條律動傳遞給大眾。讓人們跟隨著他進入線條舞動的世界,進入自我的探知和發現。

王冬齡喜歡喝茶,一整天都離不開茶,“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是我所追求的”。喝好茶,能創作出好作品,更是一種陶醉,一種幸福。“我總角弄翰,東塗西抹幾十年,若說對於書法還有一點領悟的話,也就是我逐漸明白了“書為心畫”、“書如其人”、“人書俱老”的內涵。”

他是一個把自己全部理想和心靈感悟都附著在書法藝術上的人,他是一個生活在世俗社會中卻一直保有孩童純真的人。他並不如想像中那些放棄了世俗歡娛而為藝術獻身的人,他不晦澀,不陰鬱,不偏執。待人接物,一派謙謙君子風度,一種“斂起來的激情”。

巨製作品

1老子·五千言

簡介

王冬齡書法作品王冬齡書法作品

王冬齡打開這一次《共逍遙——王冬齡書法藝術展》的布展草圖,

一一指點作品的陳列。巨製《老子·五千言》將陳設在中國美術館圓廳的中心位置。

這是一幅書法史上篇幅最大的狂草佳作,是王冬齡特意按照中國美術館的展覽空間和視覺要求創作的。與他曾在2004年創作的巨幅狂草《莊子·逍遙遊》所不同的是,《老子·五千言》的篇幅超過以往任何一次創作,前面300多字,每一字2尺左右,與後面完整的《老子·五千言》形成對比,由於尺幅高大,用筆狂肆,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有評論家評道,如此巨大的篇幅創作如此驚人的佳構,在書法史上堪稱精彩一筆。《老子》與《逍遙遊》同樣精彩,成為中國現代書法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兩件作品。

很多人都對這個夏天王冬齡創作《老子·五千言》的書寫現場記憶深刻。

安靜,靜到能聽見空氣的心跳聲。王冬齡右手拈起斗筆,左手舉一疊紙巾,深吸一口氣,定神,彎腰,墨汁掠過紙巾再到宣紙,緊接著的是毛筆在宣紙上跳舞的聲音……精彩處,王冬齡神采飛揚,揮舞到墨汁幾乎枯竭。

意境

看王冬齡寫字,總會出現這樣的想像。

原野上,一匹奔騰的駿馬。

王冬齡王冬齡

一片又一片的土地飛躍了,跨越了。它走過了一個季節,又穿越了另一個季節。

為什麼不能停歇?為什麼不願止步?

只因為記住了內心裡最純美最準確的判斷。

對於書法藝術的熱愛,就是王冬齡心底最純美最準確的判斷。“我喜愛書法,因為在書法中我發現了自我。宇宙人生的玄奧與困惑,在毛筆提按的線條律動中,得到了印證與解脫。山川湖海是造物的“大塊文章”,而書法就是萬物之靈精神意境的“雪泥鴻爪”。”

1989年王冬齡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邀請講授中國書法,有機會遊歷了許多地方,並與許多西方現代派、後現代派的藝術家締結了非同一般的友誼,他們的創作理念也時常讓他為之心動———譬如,西方藝術家的工作室和我們中國為代表的東方藝術家的書房、東西方對材料的運用之間的差異、創作過程和創作最終的作品的聯繫,等等。

他開始尋找一種更為契合的點去找一條書法發展的大同之道。在王冬齡看來,書法發展這不是一句形而上的空話,特別現代社會書法已經不是案頭把玩那般簡單,當然,你完全可以滿足精神上的要求為目的,但同時今天因為欣賞的“場”轉變而改變一些程式,比如,展廳、現代感很強的房間,除非你固執地視而不見,否則,你必須由舊式的思維中跳出來。

王冬齡要的書法藝術,就是一直往前走。

2屈原·離騷

王冬齡創作的起點,其實是古典中國。

從《離騷》的無語凝噎、《逍遙遊》的激情四射,到《易經》的目眩神迷、《老子》的淡定從容……王冬齡呈現給大家的這些作品,涉獵的都是中華傳統文學經典。但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思考。不是思考如何演繹筆墨,而是思考如何解放筆墨。於是,滿紙的書法線條,散發的就是中國味道。

書法藝術走到今天,需要獨特的創意、精湛的書技,更不可丟棄中國的內蘊。

文學經典給予王冬齡的那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一直都在。所以,王冬齡說,最喜歡的書籍就是《莊子》和《老子》了。他把自己的創作比擬成寫長篇小說,希望扎紮實實地創作出有厚度有內容的一部書。所以,不久前,在北京機場,碰見轉機去義大利的王冬齡,當他得知我們將要去往的地方是莫斯科,他詩意地建議我們,帶一本普希金詩集去吧。

生活流動得太快,急劇變動的社會生活如同一個頻頻搬動和打掃的大房間,但王冬齡一直是安靜的。很長的時間,他在畫室里,四壁儘是疊起的書籍碑帖,他撫摩著它們,感知著撲撲的脈動,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遠遠近近的生命,像星辰一樣綴在夜空,一顆一顆,閃著光束。每個清晨,他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臨寫這些碑帖。這一寫就是快半個世紀。反覆的思縷,不倦地開拓。這勞作只在自己的感知和把握之中,沒有人能夠替代。

社會變動,通俗藝術高度繁榮,經濟起步,喧譁騷動,從疲憊到穩定……但王冬齡並不排斥生活的變化,他曾經把一些流行歌曲也寫進作品。他知道,生活每一次發生躍進,都是潛在核心的詩與真被開掘出來的結果。我們該做的極其重要的事情,就是將這詩與真解釋、說明和傳播,是普及和實踐,頑強地尋找表述它的方式,將深奧的費解玄思的化為通俗的、可感的、可以觸摸的。

很喜歡王冬齡關於中國書法藝術的嘗試,那是一種傳承有序的選擇。一直以來,王冬齡在尋找著中國傳統文化與書法藝術表達形式的契合點,王冬齡將這些中國符號成功地轉化為世界各地的人都看得懂的藝術語言。“我希望做出來的東西、所宣揚的氣韻,將來人家能說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我想我可以做些事情,使它在新時代有意義,跟今天的人溝通、講話,失敗了也不太要緊。”

3莊子·逍遙遊

溫柔的語調,和煦的笑容。王冬齡給我的感覺,很睿智,很包容,很淡定。

和這樣一位長者對話,他給你的第一感覺是優雅至極,也許他的皺紋提醒你他的閱歷,但是言談間,他流露出的氣質宛如孩童般天真浪漫。

書法,是王冬齡的存在方式,也是他保持年青和和煦心態的秘訣。

在最近的一次書法聚會上,王冬齡老師在一片讚美聲中,感慨地說了一句:“其實最大的藝術是生活的藝術。”

他的一個學生感慨地說,在藝術生活化和生活藝術化的道路上,我感覺王冬齡老師已經找到了比較好的契合點,他經過多年的探索、尋覓,已感悟到平常生活的深沉底蘊,這使他的書法走向一種博大的、充滿生機的、生生不息的氣象,反之書法藝術也使他的生活更充滿情趣與魅力。

溫煦只是外形,熱烈才是核心。相比起上兩次在中國美術館辦個人展覽,如今的王冬齡可以沉湎於更深處,追溯到更久遠。他可以比先前更為沉著和寬泛地地追究生命的一切,可以玩味和注視內心裡滋生的一切。寫諸子百家作品,王冬齡更是在品味諸子百家的人生。他問自己,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諸子百家像一朵鮮花一樣燦爛開放過,將一己的生命、情趣、利益和宏偉的抱負、開闊的山河融為一體,那今天的藝術家能否像他們一樣瀟灑練達,像他們一樣真實勇敢?

“生活的藝術,藝術的生活是我所追求的”,嚴格地說,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是人生。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多少事物能否欣賞。

“奧運會期間中國得金牌最多,我也很振奮,曾用運動照片的報紙做過一幅《歡天喜地》,我想讓我的書法更貼近現實生活。此外,報紙和其他印刷品因幅面上色彩印刷大小也使得書寫產生各種不盡相同的效果,平添了趣味。”

“前段時間,中國美院改造拆遷,當我將工作室的東西搬清後,遙望空空四壁,頓時產生了寫字的欲望,於是,研墨疾書,書就後,我拍一些照片,算是一種紀念吧!藝術家有藝術家的生活方式,這大概就是一種典型。”

在王冬齡看來,過一世生活好比寫一篇好字,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藝術所應有的美點。

“逍遙友能事,感激在知音”,這一次展覽中,王冬齡說這十個字最能表達他的心聲。因為逍遙遊更是一種令人神往的人生態度。

他待人真誠,人緣好,人氣旺,親和力強。他的學生回憶道,上課時早到的學生肯定會為他沏上一杯茶,放到講台上,他一邊品茶一邊娓娓道來,從而使得這種上課方式充滿思念溫情,有點像促膝談心。

他曾經在一本即將出版的書籍的扉頁上題道:一瓣心香,獻給我的父母和老師。“50年前一位老人告訴我,荷花夾在書中可防蟲蛀。夾了七八朵,此葉伴隨我浪跡天涯,笑傲江湖。”此書第一頁,便是這一頁荷葉的照片,黃黃的,包含歲月的痕跡,讓人浮想聯翩。

他喜歡在人多的大空間裡寫狂草,因為“這么多人看著,大家給我長氣了”。創作完《逍遙遊》,王冬齡體會到“神足氣旺”是大幅作品的根本,創作時他與觀眾氣感相應,也就是與“審也就是與“審美客群”形成互動。他說古人所謂“若有神助”,也許就是如此吧!藝術家呈現的東西,永遠都從社會、生活中吸收、反芻,再重現。

作為中國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為浙江省書協副主席,杭州市書協主席,作為在傳統書法領域和現代書法領域同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家,這些年來,王冬齡最念念不忘的就是為中國的書法事業開創一片新天地。12月,闊別中國美術館十年之後,王冬齡帶著他的作品再次回到這裡,中國傳統水波般瀲灩、蜿蜒,在玲瓏精緻的現代文明中依然熠熠生輝。陶醉在暖暖秋陽里的王冬齡暢想著這個日子,也期待著這個日子。

2007年12月3日至9日,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在中國美術館隆重推出共逍遙·王冬齡書法藝術展。這是王冬齡繼1987年和1994年之後,第3次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個展。范迪安為該展作序。由許江主編、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作品集《王冬齡書法藝術》在展覽期間首發。

隨後,在數十名觀眾的簇擁下,王冬齡教授在中國美術館圓廳中央設定的一幅長600厘米、寬 200厘米的長方形平台上即興揮毫,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共逍遙"三個古樸蒼勁的榜書草字躍然紙上,並把展覽氣氛推向高潮。

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孚凌,文化部副部長常克仁,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馮遠,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蘇立清,國防科工委原副政委葛煥標中將,新華社原副社長徐錫安,97歲高齡的著名楚辭學者文懷沙,日該國每日書道社最高顧問稻村雲洞,中國書協顧問歐陽中石、劉藝,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趙長青,中國書協副主席、北京書協主席林岫,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作協黨組書記吳天行,中國美協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毛雪非等文藝界300餘人出席開幕式。許江、王冬齡分别致詞。孫孚凌、文懷沙、歐陽中石、稻村雲洞為展覽剪彩。著名主持人楊瀾主持了開幕式。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兩件超級書法巨製格外引人注目,一是兩萬餘字、50多米長的《易經》長卷和五千言的《老子》,寫在高4.95米,長37.5米的巨幅宣紙上,布滿了中國美術館圓廳的整牆。這樣的大字多字的草書作品是前所未有的。二是寫二是寫在一種名為"乾坤木"裝置上的水墨草書,該裝置由長715厘米、寬80厘米、半徑50厘米的兩塊對稱性半原木組成,"乾木"上寫的是《易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坤木"上寫的是《易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酷似一副碩大的立體對聯,成為展廳的一道人文景觀,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震撼力。

現場表演之後,在中國美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了"王冬齡的書法藝術"研討會,會議由林岫、陳洪武主持,白煦、楊炳延、邱振中、稻村雲洞、李剛田、劉恆、任平、朱培爾、葉培貴、吳震啟、劉洪彪、李木教、趙雁君、黃一民(台北)、劉墨、韓天雍、沈浩、張榮慶、胡萍(按發言順序)參加了研討會。當天下午舉行了"作為當代藝術的書法"的主題研討會,范迪安、許江、張頌仁、朱青生、邱振中、陳大利、賈方舟、高士明、斯舜威、趙立中,余丁、王志純、李永林、王新元、王天德、管懷賓(按發言順序)參加了研討會。陳履生主持會議。

貢獻

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王冬齡是一位以書法為本色的藝術家,他的巨幅超越極限書寫的狂草,既建立在傳承傳統精髓的基礎之上,同時又以極限和震撼的力量使得書法藝術轉向當代的表現。該展凸顯兩個特點:第一,作者以至誠的書法心性書寫中國偉大的經典文本,如《易經》《論語》《老子》《莊子》《壇經》,同時又以浪漫的書法情懷揮灑《詩經》《離騷》和唐詩宋詞,乃至當代流行歌曲。第二,以現代藝術理念表現中國傳統書法的博大精神,從作品創作、裝裱到整個展廳的設計都賦予強烈的專業性、藝術性和現代性。同時也包涵了兩方面的當代意義,一是傳統的"逍遙"的自在情懷所揭示的現代自由的精神價值,二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公共空間裡共享"逍遙"的藝術世界。專家學者還認為王冬齡的藝術架起了從傳統藝術通向當代文化的橋樑,為消解傳統和現代的矛盾作出了貢獻。

王冬齡,1945年12月生,江蘇如東人。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等職。

“書法在當代不會失落。”著名書法家王冬齡日前在其個人書法展的研討會上表述了這一觀點,而他本人正是用自己的書法實踐不斷闡釋著書寫的當代性。

在剛剛結束的“共逍遙———王冬齡書法藝術展”上,王冬齡以現代藝術理念表現中國傳統書法的博大精深,特別是兩萬餘字50多米長的《易經》長卷和五千言的《老子》,布滿中國美術館圓廳的正牆,尺幅為4.95米高,37.5米長,這樣的大字、多字的草書作品是前所未有的。

機遇

在研討會上評論家指出,王冬齡是一位以書法為本色的當代藝術家,從各方面來說,他更加注重新鮮的美感和時代的思想力量,而不僅僅是古老的筆墨本身。“他的巨幅的超越極限的狂草書寫,既建立在傳承傳統精髓的基礎之上,同時又以震撼的力量使得書法藝術轉向當代的表現,巨大的空間蘊含了思想的極致和筆墨的極致。”

關於王冬齡的巨幅狂草的內在意義,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認為,他的巨幅狂草,已經超越了書齋的極限,筆墨完全被精神化,精神從具體的書寫中抽象出來,它們帶來的視覺體驗,已經不是觀看,而是體驗到了一種情境,一種情懷。“這種情境是他沉思的精神和逍遙的逸興合為一體創造出來的,在這個意義上,他的書法既是書也非書,更是超書,進入了超越具體點畫而與偉大的經典文脈相承的精神境界。”王冬齡則表示,當代的書法家所要應對的是一個喧囂的公共空間的時代,這個公共空間的時代是歷史給書法家的一個巨大挑戰,同時也是一次重大的機遇。

在港再創“跨界”新作

素以大字和跨界書法而享有美名的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冬齡8日在港再創“跨界”新作。當日,他用一支筆桿裝設微型攝錄機的毛筆,在香港城市大學即席書寫一幅長30米、寬2.5米的巨幅草書,該校教研人員將把這些影像轉化為另一融匯新舊藝術表現形式的“跨界”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