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山西鄉村的“空巢國小”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城鄉教育的巨大差距。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中心區教育資源密度越來越大,偏遠地區教育資源密度越來越小。所以出現了很多漂亮的薄弱學校,它們的硬體設施基本到位,卻沒有優秀的師資。
近些年,我們強調義務教育均衡,剛性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到位,但是鄉村的教師待遇較低,沒辦法解決年輕教師的生活、婚姻需求和職業發展需求,很多年輕教師選擇跳槽去縣城或城市。
原因
造成“空巢國小”最主要的原因是義務教育資源不均衡,這個不均衡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教育硬體設施配置不均衡;
二是師資配備不均衡;
三是政策不均衡,即每個學校享受的權利不一樣,不同學校能招到的生源不一樣;
四是自主性不均衡,一部分學校權位高,另一部分學校被邊緣化,缺乏自主權。
解決方法
首先,現在鄉村國小普遍不缺教學樓等硬體設施,缺的是優秀教師和生源。在生源無法補充的情況下,應當增強鄉村國小的優質教師數量,提高“空巢國小”的教學質量、教學水平,吸引跑去城裡上學的鄉村孩子會鄉村讀書。
其次,對於閒置的鄉村國小教師,不能簡單的轉崗到非教學崗位上去,更不該選擇清退,而應選擇調配到師資緊張的鄉鎮國小、城裡國小。城鄉師資資源的配置,甚至可以嘗試突破縣域配置,放到省市區域統一配置,跨區域分配。我們應當看到隨著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實施,出生人口必定會有所增加,城鄉國小都將出現生源回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