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照射法

穴位照射法

利用光輻射能作用於穴位以治病的方法。《黃帝蝦蟆經》中曾有以陽燧來點艾施灸的記載。南宋洪邁《夷堅志》丁卷,記有在腹部鋪艾於日光下照射的灸法代有以紅外線、紫外線、雷射等照射穴位以治病。

紅外線穴位照射法

用紅外線照射穴位以治病的方法。其法以白布遮去其他部位,露出穴位部,用紅外線發生器進行照射,以病人有舒適的溫熱感和皮膚現淡紅色為度。可用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腱鞘炎,產後缺乳等症。對高熱,心血管機能不全、有出血傾向或局部溫覺障礙者不可使用。

概述

紅外線照射法是根據疾病性質的不同,利用不同波長紅外線的輻射能照射體表或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由於主要為溫熱效應,與灸法類似。

操作

穴位照射,即單獨照射某一穴位,在反射罩前加用錐形管,以利於紅外線集中投射。用錐形管時,紅外線輻射量減弱,可令病人接近反射罩,錐形管前端距照射部位為5~10cm。

穴區照射,即以某一腧穴為中心,包括鄰近腧穴在內的某一局部,反射罩與照射部位距離40~60cm。

治療劑量應根據機體部位、病人感覺及皮膚溫度來決定。

適應症

(1)多種炎症,尤其是病程較長的慢性炎症。

(2)軟組織腫脹性疾病。

(3)肌肉痙攣性疾病。

(4)一些慢性、虛寒性疾病。

注意事項

(1)在感覺障礙的區域照射要多加注意,以免因感覺遲鈍引起灼傷。

(2)嚴重的肢體血液循環障礙時,應慎用或禁用。這是由於周圍血液循環嚴重障礙時,照射的熱量很難被帶走,易於發生灼傷。局部代謝增加,使供血不足而更加缺氧,導致局部病情惡化,甚至壞死。

(3)心功能不全、惡性腫瘤、活動性肺結核、有出血性傾向或出血性疾病等不宜套用。

(4)治療過程中,若出現頭暈、噁心、欲吐、倦怠、乏力等情況,應停止治療,必要時給予對症處理。

紫外線穴位照射法

概況

穴位紫外線法亦稱紫外線穴位照射法,是指套用紫外線對穴位或特定部位進行照射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本法最早報導見於1959年,60年代臨床套用較多。本法亦為無創傷性的穴位刺激法,對組織亦無損害,易為病人所接受。實踐表明,穴位紫外線法不僅對局部有治療作用身,對全身亦有明顯的調整效應。但近年臨床文章少見。

主要刺激區

體穴、阿是穴、病灶區等。

適應症

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流行性感冒、丹毒、產後乳汁不足等。

器具

一般套用紫外線發生器進行照射治療。

操作方法

按照病情選取穴位,將有小圓洞的白布方巾遮住穴區周圍皮膚,只露出穴區,並給患者戴上眼罩,用紫外線發生器照射穴區。注意:必須正確掌握照射劑量,因劑量過小影響療效,過大則反而能加重症狀。故治療前應對照射者測定生物劑量。一般而言,成人宜從2個劑量開始,以後每次治療時加半個至1個生物劑量,逐步增到5~6個生物劑量,使出現紅斑反應為止。小兒生物劑量不易測出,可採用該發生器的生物劑量,年老體弱者須較成年人劑量酌減。每次每穴照射15分鐘左右,每日1次,3~5次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

一、套用本法,少數病人可出現頭暈、失眠、食慾減退、疲勞等反應,當劑量減少後可消失。反應較重者宜暫時停用本法或改用其他療法。

二、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腎功能障礙、對紫外線過敏的皮膚病等患者,不宜套用本法。

三、年老皮膚乾燥者,對紫外線敏感度較低,紅斑反應往往不理想,且易發生不良反應,故對此類患者宜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其反應及療效情況,酌情增減穴位及劑量等。

穴位雷射照射法

學習穴位雷射照射法,可從概述、雷射器具、使用方法、適應範圍和注意事項著手。

概念

穴位雷射照射法,是利用低功率雷射束直接照射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雷射針”。

雷射,即受激輻射光,是人們綜合研究原子物理學、光學、光譜學、微波技術和量子力學等學科的結果,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雷射具有單色性好、相干性強、方向性優和能量密度高等特點。其治療作用的產生,主要因它能產生光、熱、壓強和電磁場等對人體具有多重影響的效應,尤其是光電效應,能使人體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細胞活力加強,而達到活血祛瘀、消炎止痛的目的。用細微的雷射束照射治療具有無痛、無菌、簡便、安全、強度可調和適應範圍廣等特點,醫學上常用的雷射有二氧化碳雷射、半導體雷射、氦-氖雷射等。

雷射器具

穴位照射法 穴位照射法

能產生雷射的裝置叫雷射器,針灸最常用的雷射器是氦-氖(He-Ne)雷射器和半導體雷射器。

He-Ne雷射器主要由放電管、光學諧振腔、激勵源三部分組成,發出波長6328A的紅色雷射,功率一般為2~20MW,光斑直徑為1~2mm,通過柔軟的導光纖維,可隨意投射到任何穴位上。He-Ne雷射束能部分地達到生物組織10~15mm深處,故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針刺刺激穴位以達治病目的。

使用方法

為防止觸電或機器燒毀,在使用之前,必須檢查地線是否接好,有無漏電,混線等問題。

確定照射部位後,接通電源,He-Ne雷射器發射出橘紅色的光束。

若此時雷射管不亮或出現閃輝現象,表明啟動電壓過低,應立即斷電,並將電流調節旋鈕順時針方向轉1~2檔,停1min後,再打開電源開頭,以免引起故障。

調整電流,使雷射管發光穩定,然後將雷射束的光斑對準需要照射的穴位直接垂直照射,其至皮膚的距離為8~100mm,

每次每穴5~10min,共照射時間一般不超過20min,每日照射一次,10次為一療程。

適應範圍

頭痛、支氣管炎、哮喘、神經衰弱、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口腔黏膜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慢性結腸炎,濕疹、凍瘡、白癜風、皮膚和黏膜的慢性潰瘍、皮膚血管瘤,慢性盆腔炎、乳腺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小兒腹瀉,神經炎、面神經麻痹、周圍神經炎,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鼻炎、鼻竇炎,作為拔牙、扁桃體摘除等手術的麻醉替代。

注意事項

⑴避免直視雷射束,以免損傷眼睛。工作人員及面部照射的患者,應戴防護眼鏡。

⑵照射部位的準確與否與療效有密切關係,故光束一定要對準需要照射的病灶或穴位,囑患者切勿移動,以免照射不準。

⑶若治療中出現頭暈、噁心、心悸等副作用,應縮短照射時間和次數,或終止治療。

目前還有一種光導纖維通過注射針直接將雷射導入穴位深處,用來治病的新型雷射治療儀,對某些疾病如前列腺炎等療效更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