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曖而惰裁衣也。(選自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注釋
薄:這裡指小伎:同“技”,指技能。
是:這
猶:如同,好像
饌:食物。
營:謀求,謀取。
易:簡單
習:學習
皆:都
欲:想要
譯文
諺語曾經說道:“ 積蓄財產,不如學點技術。”技能學起來簡單就貴在是否去學,這就如同學習讀書一般。世上的人不管是愚昧還是智慧的,都想認識很多的人,見識很廣的事,但卻不肯讀書學習。這就好像想吃得飽又懶得做飯,想穿得暖和又懶得做衣服。文言知識
釋“是”“是”在現代漢語中多作判斷詞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時期,它多作代詞用,相當於“這”。上文“是猶求飽而懶營饌”中的“是”,即指“這”,句意為這好像追求吃飽而卻懶得謀取食品。又,“是人也不知好惡”,意為這個人不知好壞。又,“是處不宜住人”,意為這裡不適宜住人。自漢以後,“是”逐步有了判斷的作用,但這種用法也不多。如《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句話中的“是”,即作判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