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當代著名新聞記者]

穆青[當代著名新聞記者]

穆青(1921-2003),回族,男,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新聞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從事新聞工作50多年,他勤學苦練,不懈進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寫了多篇在中國新聞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聞佳作,為我國新聞隊伍建設付出了辛勤勞動。穆青於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時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穆青穆青

穆青9歲時爺爺猝死,全家回到奶奶的娘家杞縣夏哨營。5歲時,跟其祖父學習古文,1933年國小畢業後,升入杞縣大同中學。在由著名回族教育家王毅齋博士(穆青的姐夫)主辦的學校里,穆青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參加學生運動。

1937年12月在山西臨汾參加八路軍

1938年8月開始發表前線通訊《島國的吶喊》。

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7月考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

1943年8月發表《雁翎隊》。

1945年10月隨解放日報社、新華社先遣隊離開延安,前往東北解放區。

1946年2月調入東北日報社。3月采寫了長篇報告《一部震天撼地的史詩——中國共產黨與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鬥爭史略》。年底任《東北日報》編委兼采通部部長。

1948年7月發表長篇通訊《工人的旗幟趙占魁》。8月深入長春前線採訪。9月至10月發表《空中飛來的哀音》、《哀音更加低沉》、《月夜寒簫——記長春城外中秋夜》、《一槍未放的勝利——記解放長春的經過》等新聞作品。

1949年4月從《東北日報》調回北京新華總社任特派記者,隨第四野戰軍南下採訪。5月至12月發表《狂歡之夜——長沙市民歡迎解放軍入城速寫》、《記湖南的和平解放》、《衡寶之戰》等幾十篇通訊、特寫,寫匯集《南征散記》出版。

1950年7月任新華社編委會委員,農村編輯組組長。

1951年11月任新華社結東總分社第一副社長。

1954年7月任新華社華東總分社社長。

1955年4月任新華社上海分社社長。在華東總分社和上海分社近7年的領導工作中,穆青很重視結合實踐進行新聞業務研究、組織記者采寫新聞佳作、培養年輕記者。所寫業務論文《在分社領導崗位上》等,總結了他在這方面的體會。

1958年6月任新華社國內部主任。

1959年8月任新華社副社長。在這一期間,穆青很重視組織采寫有重大影響的新聞作品。在他的組織並參與修改下,新華社先後發出了一批新聞精品,在社會在產生了廣泛的效應。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穆青與馮健、周原同志合寫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8月被造反派打倒。

1972年9月任新華社副社長,成為黨的核心小組成員。

1975年10月穆青與朱穆之、李琴同志聯合寫信給毛主席,反映江青9月在大寨講話中的嚴重問題。

1976年4月姚文元把新華社幾位負責人向毛主席反映情況的正當行動,誣衊定性為“緊跟鄧小平大刮右傾翻案風,分裂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反黨陰謀活動”。4月至9月,穆青與朱穆之、李琴同志一道始則被停職檢查,繼而接受小會大會批判。這就是著名的“朱穆李事件”。

1977年1月任新華社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10月兼任新華社總編輯。

1978年3月《人民日報》發表穆青與陸拂為、廖由濱合寫的長篇通訊《為了周總理的囑託——記農民科學家吳吉昌》。

1979年4月新華社播發穆青與陸拂為合寫的長篇通訊《一篇沒有寫完的報導》,介紹了植樹模範潘從正的先進事跡。

1980年6月穆青兼任新華社解放軍總分社社長。

1981年1月新華社播發穆青與郭超人、陸拂為合寫的長篇通訊《歷史的審判》。

1982年4月任新華社社長。7月任新華社黨組書記。9月在黨的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83年3月穆青的《新聞工作散論》出版。

1984年7月《穆青散文選》出版。

1987年10月在黨的十三大上當選為中顧委委員。

1988年10月穆青的《九寨溝》攝影集出版。

1989年6月穆青的國際散文和攝影集《彩色的世界》出版。

1990年7月新華社播發穆青與馮健、周原同志合寫的長篇通訊《人民呼喚焦裕祿》。

1991年6月新華社播發穆青與孟憲俊同志合寫的長篇通訊《風帆起珠江》。12月從新華社社長崗位上卸任。

1993年11至12月,穆青與馮健、周原同志深入河南採訪,寫出了通訊《潮湧中州》、《趕著黃牛奔小康》。

1994年2月發表長篇報導《兩張閃光的照片》,介紹紅旗渠特等勞模任羊成的先進事跡。5月發表長篇報導《情系人民》,介紹河南省輝縣原縣委書記鄭永和的先進事跡。7月新華社播發穆青與馮健、袁養和合寫的長篇報導《蘇南農村第三波》。

1995年12月《經濟參考報》連載穆青與馮健同志合寫的長篇報導《中原“金三角”紀行》。

2003年7月由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的《九穆集》畫冊,收錄了穆青的11幅攝影作品。同時被收錄作品的作者還有:劉隆、米壽世、馬鼐輝、蘇俊慧、陳家才、白學義、王有才、楊玉凱。

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時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人物成就

解放前

穆青穆青

1938年發表《島國的吶喊》。他的這篇通訊寫的是:在夜襲雁北榆林站的一次戰鬥中,我軍繳獲了日軍士兵的日記和家信,這些日記和家信充分反映了日軍的反戰戀鄉情緒和日本國內人民生活的困苦情景。文章不僅揭露了敵人侵略戰爭的性質,而且表現了人民對抗戰勝利的信心。

1942年,穆青發表了新聞報導《我看見了戰士的文化學習》。通過描寫戰士們在戰鬥勞動生產之餘,抓緊點滴時間進行文化學習的事跡,反映了戰士們的精神世界和革命志向。

1942年9、10月間,穆青發表了出色的第一篇人物通訊《人們在談說著趙占魁》,再現了陝甘寧邊區工業勞動模範趙占魁的風采。

1944年9月,他發表了《本市白家牆楊漢珠傷害人命,判除有期徒刑;常志勝迷信巫神,弄得家破人亡》。

1946年1月,穆青接受了采寫東北抗日聯軍歷史的任務,寫了《東北抗日聯軍史略》。通過豐富的資料、確鑿的事實,再現了將士們在白山黑水之間14年艱苦卓絕的英勇鬥爭。

1949年3月,穆青隨軍南下,寫出了《飛馳在南線的汽車兵團》、《穿過大別山麓》、《良田鎮的無名女英雄》、《狂歡之夜》、《十里長鞭》、《熱情澎湃的長沙城》、《白匪主力潰滅的狼狽相》等多篇戰地通訊,真實地記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勝利的足跡。在土改中寫了《因為分配了土地》、《搶財神》、《誰養黃牛誰發財》等新聞作品。他的新聞通訊報導濃縮了偉大時代,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地敘寫了時代激流,因而讀來引人入勝。

解放後

1965年12月17日,在蘭考縣委的會議室里,穆青第一次聽到焦裕祿身邊的幹部介紹焦書記的事跡。大家說著哭著,會議室里哭聲一片。穆青坐不住了,他放下筆,不停地掏出手帕擦眼淚。他走到焦裕祿曾經坐過的因肝癌劇痛頂出窟窿的藤椅前,久久無語。接下來,他和同事冒著嚴寒,沿著焦裕祿走過的路,訪問焦裕祿慰問過的農戶,尋找焦裕祿的足跡和精神,多少次,淚水模糊了他的眼睛。穆青說,不把這篇文章寫好,那簡直對不起老百姓。三天以後,在開封賓館,穆青和馮建、周原組成了一個寫作班子。1966年2月7日清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第一次打破常規,占用新聞節目的時間,用1小時20分鐘,播出了長篇人物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而著名播音員齊越,則是含著熱淚、幾經哽咽才完成播音。焦裕祿的光輝形象影響了幾代人的精神世界。30多年後,一位開封科技幹部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起身對素不相識的穆青恭恭敬敬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說:“為了焦裕祿,為了表達家鄉人對您的尊重……”

解放後,穆青又寫了不少作品如《管得寬》、《一厘錢精神》、《九龍江上抗天歌》、《馴水記》等等。1986年,國家創辦中國新聞學院,穆青兼任新聞學院院長。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並沒有放棄寫作,如新聞作品《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為了周總理的囑託》、《一篇沒有寫完的報導》等,充滿了藝術命力和感染力。

新華社在記者專欄中推出了紀念穆青的專題,評價道:建國以來,穆青的每一篇報導幾乎都成為中國新聞界的範文。他和他的同事,記錄並傳播了那個風雲年代的主流精神。他貢獻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同時也無可逃遁地為時代規約。他的新聞作品、新聞主張和新聞實踐,均為20世紀中國新聞史不可或缺的篇章。

人物評價

穆青曾任新華社社長。從事新聞工作50多年,他勤學苦練,不懈進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寫了多篇在我國新聞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聞佳作,為我國新聞隊伍建設付出了辛勤勞動。

復旦大學藥學院教授名錄

復旦大學為全國頂尖大學之一,其藥學院的實力也相當不俗,整個院系有多名教授或研究員職稱的教職人員。希望這能為考研的同學提供幫助。需要提供其研究方向。

世界著名記者

媒體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通常稱為記者(Journalist或Reporter);記者屬於職業的一種。採訪,媒體信息的採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新聞機構中從事採訪報導的專業人員稱為記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