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人

郭超人

郭超人(1934—2000),湖北武穴人,中國著名新聞工作者,曾任新華社社長。20世紀50年代曾采寫大量新聞報導揭露西藏農奴制的黑暗,20世紀60年代隨中國登山隊完成攀登珠穆朗瑪峰和希夏邦馬峰的報導。已出版的新聞作品有《向頂峰衝刺》《西藏十年間》《時代的回聲》等。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郭超人 郭超人

1992年11月起任新華社社長。中共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50年代曾采寫大量新聞報導揭露西藏農奴制的黑暗,60年代隨中國登山隊完成攀登珠穆朗瑪峰和希夏邦馬峰的報導,70年代采寫的《馴水記》歌頌了中國人民與大自然作鬥爭的偉大業績,在陝西采寫的《安康調查》揭露了“四人幫”在農村推行極“左”路線的弊端。郭超人生前與各國新聞界人士有過廣泛的接觸和交往,曾擔任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通訊社組織主席。已出版的新聞作品有 《向頂峰衝刺》 《西藏十年間》 《時代的回聲》等。

高級記者;中共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

2000年6月15日走完66年人生旅程的郭超人,直至逝世的前兩天,還抱病主持新華社社長辦公會議,為他畢生奮鬥的“建設更大更強的世界性通訊社”事業,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一支飽蘸激情、揮寫歷史風雲的筆,從此永遠停住;一顆愛黨愛國愛民的赤子心,仿佛仍在燃燒──各界人士今天上午揮淚送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新聞戰線的優秀領導幹部、著名記者、新華社社長郭超人。

郭超人病逝後,有: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丁關根、田紀雲、李長春、李鐵映、吳邦國、吳官正、遲浩田、張萬年、羅乾、姜春雲、賈慶林、錢其琛、黃菊、溫家寶、曾慶紅、吳儀、萬里、喬石、宋平、劉華清、榮毅仁、薄一波、宋任窮、鄒家華、吳階平、彭佩雲、何魯麗、曹志、丁石孫、司馬義·艾買提、王忠禹、肖揚、韓杼濱、葉選平、王兆國、阿沛·阿旺晉美、任建新、李貴鮮、陳俊生、張思卿、錢正英、馬萬祺、胡啟立、陳錦華、白立忱等同志,分別以各種方式對郭超人的逝世表示哀悼,向他的親屬表示慰問。

郭超人1956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主動要求到西藏工作,在那裡工作了14年。作為新華社記者,他在44年的新聞生涯中,抒寫過西藏百萬農奴埋葬農奴制的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報導過我國登山健兒第一次把五星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的壯舉,頌揚過億萬人民在馴水征戰中創造的可歌可泣的業績,記錄過“四人幫”一夥被押上歷史審判台的莊嚴一幕,謳歌過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他寫下的數百萬字的新聞作品結集出版為《向頂峰衝刺》、《西藏十年間》、《萬里神州馴水記》、《時代的回聲》、《非洲筆記》等。他的新聞論著《喉舌論》,凝集著他走上新華社領導崗位後,對黨的新聞工作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性通訊社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其作品《登上地球之巔》(節選自《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新華社優秀新聞作品選集·體育新聞選1949——1999》,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被編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 這篇文章還是體現出了登山隊員們堅強的精神。

曾用名藍汀,1934年10月31日出生於湖北省廣濟縣(現武穴市),198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青少年時期,他勤奮好學,追求進步。1952年他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2年至1956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學習期間,他熱心社會工作,學習成績優異,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等生。畢業後,他積極要求到最艱苦的環境去鍛鍊,被分配到新華社西藏分社擔任記者,1970年春調新華社陝西分社任記者。1978年秋,到新華社四川分社任記者、副社長。1983年1月調新華社總社任秘書長,隨即任黨組成員,1984年5月任新華社副社長,1986年3月任新華社黨組副書記、副社長,1992年11月起任新華社黨組書記、社長。他是中共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郭超人同志為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在44年的新聞實踐中,他堅定不移地遵循無產階級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觀察、分析問題,堅持不懈地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以“一顆熾熱的跳動著的赤子之心”記錄了時代前進的腳步,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發人深省的新聞作品,不僅當時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更為時代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實錄。  1956年,郭超人同志以到西藏參加百萬農奴埋葬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個農奴制度的鬥爭,開始了他的新聞生涯。在西藏工作長達14年的時間裡,他同藏族人民一起揭露、控訴西藏農奴制度的黑暗和罪惡,一起歡慶繁榮幸福的新西藏的誕生。他關於西藏民主改革前後的大量報導如《血淚的控訴》、《拉薩的春雷》等,具有強烈的感染力。1960年和1964年,他冒著生命危險,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跟隨中國登山隊先後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希夏邦馬峰,曾登抵海拔6600米高度,寫出了《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希夏邦馬峰征服記》等長篇通訊,通過登山勝利宣傳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宣傳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高不能攀的革命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登山運動員們的壯舉,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他因此被國家體委記功,成為一位廣為人知的著名記者。在1962年中印邊界反擊戰中,他不顧個人安危,堅持到炮火紛飛的戰場採訪,以新聞特寫和現場目擊報導了事件的真相,向國際社會傳遞了正義之聲。  郭超人同志在陝西工作期間,正值“文化大革命”後期,儘管身處逆境,但他仍堅持深入關中、陝北、陝南農村調研,表現出一個黨的新聞工作者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他采寫的《安康調查》一組稿件,受到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1974年他撰寫的全面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年來水利建設成就的長篇通訊《馴水記》,對“四人幫”全盤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倒行逆施作了有力的回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稱讚。  1978年,郭超人同志被派往新華社四川分社工作。面對即將到來的改革開放的嶄新時代,他掙脫精神枷鎖的束縛,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動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他采寫的《掃除唯心的階級估量》等報導,大膽否定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極左路線;他采寫的《成都市手工業調查》,引起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關注,有些建議被國務院制定政策時採納;他在這一時期采寫的《偉大的轉折》、《中國農村的一角》等振聾發聵的作品,表現了他對這場偉大變革的極大熱情和深刻洞察。他與其他同志合作采寫的《歷史的審判》,高屋建瓴,筆鋒犀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文化大革命”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顯示了他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駕馭重大題材的能力。

主要作品

他的主要新聞作品,結集在《向頂峰衝刺》、《西藏十年間》、《萬里神州馴水記》、《時代的回聲》、《郭超人作品選》等書。他的記者生涯因他擔負新華社主要領導重任而擴展了新的領域,他的視野和筆觸逐步遍及全球。他於2000年出版的《非洲筆記》記錄了非洲大陸的進步、非洲人民的心聲和他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深切關注。

《登上地球之巔》

《登上地球之巔》節選自長篇通訊報導《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被選入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第23課)。

《登上地球之巔》

郭超人

5月24日清晨,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雲在山嶺間繚繞不散。
台北時間上午9時30分,年輕的登山隊員——運動健將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和一級運動員貢布(藏族)四人,背著高山背包,扶著冰鎬,開始向珠穆朗瑪頂峰最後的380米高度衝擊。其他隊員們撤回到8100米的營地,養精蓄銳,以便在需要的時候為突擊頂峰的隊員提供各種支援。
現在,在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裡,這四位優秀的中國登山隊員在一根紅色的結組繩的牽引下,齊心協力,朝著雲霧茫茫的珠穆朗瑪峰巔勇敢地邁進。為了儘可能減輕背上的負擔,他們一兩一兩地計算,拋棄了一切暫時不用的物品,只攜帶氧氣筒、防寒睡袋、鉛筆、日記本、電影攝影機和登山隊委託他們帶到頂峰的一面五星紅旗、一尊高約20厘米的毛澤東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們前進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為從5月17日上山以來,他們已經經歷了一個星期的艱苦行軍,體力消耗巨大。
突擊頂峰的隊員們走了大約兩個鐘頭,才上升了約 70米。這時,“第二台階”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突擊隊員們沿著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們穿著特製的鑲有鋼爪的高山靴也難踩穩。在前面開路的屈銀華,一連滑倒好幾次。他頭昏眼花,腰酸背痛,兩腿千斤重,但他仍咬著牙堅持前進。
在接近“第二台階”頂部最後三米的地方,岩壁變得垂直而光滑。這時,劉連滿走在前面開路。他用雙手插進岩縫,腳尖蹬著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於體力不濟,身體稍微一歪,便撲通一下跌落到原來的地方。劉連滿一連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樣。
大家不得不停下來想辦法。這時,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採用“人梯”的辦法成功地翻過高牆的經歷。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後慢慢地站起來,讓別人的雙手能抓住岩壁頂端的支撐點攀登上去。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但是,劉連滿一直堅持著。他先把屈銀華託了上去,然後又托貢布。最後,王富洲和劉連滿借著上邊放下來的繩子的幫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階”的岩頂後,他們才發覺,由於體力減弱,他們攀登整個“第二台階”,共花費了五個多小時,而用在攀登這最後三米岩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
天色開始黑下來,寒風悽厲地呼嘯著。
他們事先以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頂峰,現在看來,這種估計顯然錯誤。黑夜,即將成為他們前進道路上的第二道難關。在這人類從未到達過的珠穆朗瑪峰北坡最後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們將要遇到什麼困難,要走多長時間,事先確實很難精確估計。
勇敢的突擊隊員們還在一步一步地前進。但是,由於前一階段花費的時間過長,他們背上的氧氣筒的氣壓表顯示,氧氣的容量已經不多。繼續前進,可能受到缺氧的嚴重威脅。這時,劉連滿因為過度疲勞,體力已經非常衰弱,每走一兩步就會不自覺地摔倒,但他緩慢地站起來,仍然一偏一倒地堅持繼續往前走著。
在身體虛弱和嚴重缺氧的情況下,還要摸黑進行高山行軍,這不僅極其困難,而且相當危險。現在,他們每移動一步,肉體要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英國“埃非勒士委員會”的組織者揚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險記》一書中曾這樣寫道:“人類身體在任何地方所受的痛苦,未有甚於一個埃非勒士峰攀登者在登山的最後一天所忍受的。……即使有完美的體格,旺盛的精力,假如他的勇氣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風雪,神經不敢履踐崔巍懸岩的邊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樣的昏睡病侵襲時奮勇前進,他仍將不能到達頂峰。”對於揚赫斯班的同事們來說,他的這番話確實頗有道理。然而,對於堅強的中國登山隊員們來說,有什麼樣的困難和危險能滯留和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呢?為了祖國和民族的榮譽,為了完成人民的委託,為了在喜馬拉雅漫長的雨季到來之前最後一個好天氣的周期內登上頂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繼續行進在崎嶇的山路上。
考慮到劉連滿的身體,同時為了爭取時間,大家一致決定劉連滿留下來,其餘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頂峰。
在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迎著夜幕繼續向頂峰進發的同時,劉連滿正躺在一塊避風的大石頭旁邊休息。嚴重缺氧使他的兩耳嗡嗡發響,眼前白一陣黑一陣地迸散著“金星”,他開始進入一種半昏迷的狀態。他的心裡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們稱為“死亡地帶”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他拉過身旁的氧氣筒,氣壓表上的紅針表明還剩下最後幾十個壓力的氧氣。但是,他的眼前出現了正在向頂峰衝擊的戰友們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戰友們從頂峰勝利歸來時,將比他更需要氧氣的支援。他決定,寧願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脅,也要把最後一點氧氣留給戰友。他毅然把氧氣筒放回原來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昏睡中的劉連滿感到四肢在嚴寒中愈來愈麻木,心臟在缺氧的狀況下跳動得愈來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識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撲來。劉連滿多么想活下去啊!他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強烈地感到,他應當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活著就是幸福,就是勝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頂峰搏鬥的戰友比起他來更應當活下去,因為他們正肩負著一項多么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啊!他們的安全,對於他來說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勝利……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里還保存著氧氣,他又掙扎著坐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了一封簡訊。

王富洲同志:

我沒有完成黨和祖國交給我的艱巨任務。任務交給你們三個人去完成吧!我這氧氣筒里還有點氧,留給你們三個人勝利回來時用吧!也許管用。
你們的同志劉連滿
與此同時,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正在蒼茫的夜色中步履艱難地向前移動著。腳下的雪坡變得愈來愈陡,也愈來愈滑。他們翻過兩座石岩以後,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隊員貢布在前面開路,不到幾分鐘就累得連腰也直不起來。於是,屈銀華上前開路,他經過很長時間才前進了兩三步,但兩腿一軟,又滑回到原來的地方。最後,王富洲走到前面,他堅持為大家開出一條前進的道路。
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著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認路途,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處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珠穆朗瑪頂峰的黑影在他們面前開始變得非常低矮了。
到達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三人的氧氣已經全部用完。但這時風也漸漸變小了,這對攀上頂峰十分有利。他們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開口說:“同志們,我們三個人現在擔負著攻克主峰的任務。氧氣沒有了,繼續前進雖然可能發生危險。但是我們能後退嗎?”
屈銀華和貢布用斬釘截鐵的語氣異口同聲地回答:“繼續前進!”
他們拋掉背上的空氧氣筒,大膽而果斷地開始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艱難而危險的攀登。
現在,他們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來休息很長的時間。高山嚴重缺氧,他們感到眼花、氣喘、無力。他們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們的行動更加遲緩了,甚至攀過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個多小時。他們忍受著肉體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繼續朝頂峰走去。
越過東面一段雪坡以後,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向右繞至北面的岩石坡繼續向上攀登,終於登上了一個岩石和積雪交界的地方。舉目四望,朦朧的夜色中,珠穆朗瑪山區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現在,他們三人的頭頂上,只有閃閃發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們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舉。

字詞注音及解釋

人物評價

其他資料

早在19世紀初葉,珠峰就成為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嚮往的地方。然而直到 1953年,才由英國人埃德蒙.希拉蕊、丹增創下首登成功的紀錄。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峰的殊譽。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和開創了11條登山路線,這些路線是:

東南山脊路線:1952年由瑞士登山隊發現,可惜功虧一簣,第2年才由英國隊沿此線登頂成功。

東北山脊路線:196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隊開創並成功地登頂。

西北脊轉北壁路線:1963年由美國隊開創並取得了成功。

西南壁路線:1975年由英國博寧隊首創並登上頂峰。

西北脊路線:1979年由南斯拉夫隊發現並由此登上頂極。

北壁直上路線:1980年由日本隊首創並登上頂峰。

南面柱狀山脊路線:1980年波蘭隊開闢並登上頂峰。

東北山脊轉北壁路線:1980年義大利人梅斯納爾獨身一人首創並取得成功。

西南壁轉西北脊路線:1982年由前蘇聯隊開創,並沿此線登上頂峰。

東壁轉東南山脊路線:1983年由美國舊金山灣區隊首創並取得成功。

東壁路線:1988年由美國一紐西蘭國際探險開創並由此登頂。

同年,中、日、尼三國聯合登山隊還創下從南、北兩坡雙跨並會師頂峰 的壯舉。人類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蹟正不斷湧現。

世界著名記者

媒體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通常稱為記者(Journalist或Reporter);記者屬於職業的一種。採訪,媒體信息的採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過記者和被獲取信息的對象面對面交流。新聞機構中從事採訪報導的專業人員稱為記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