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峪

穆家峪

穆家峪、得名於穆桂英的傳說、穆桂英是楊門女將、不僅秀美而且武藝高強,穆柯寨是她生長的家園。

史話

“密雲縣,靠河邊,做買做賣在南關,新城舊城整兩座,一出東門穆家峪就是九松山。”這是清代流傳在密雲的民謠,裡面提到縣域一個重要地名——穆家峪。

穆家峪 穆家峪

穆家峪得名於穆桂英的傳說。穆桂英是楊門女帥,不僅秀美而且武藝高強,穆柯寨是她生長的家園。密雲水庫九松山副壩南側有一片村莊,傳說與穆桂英生長的穆柯寨有關。這片村莊就是東穆家峪、西穆家峪、南穆家峪、北穆家峪。如果有人向村里人詢問其名稱由來,當地人便會自豪地告訴你:楊門女帥穆桂英曾在這裡安過營。穆家峪原來就叫穆柯寨,寨址就在西穆家峪與北穆家峪之間的北山上。還說在西穆家峪南山坡上有一條山溝叫蛐蛐溝,溝中有一大片酸棗林,這兒的酸棗樹針刺都沒有倒鉤。據說南山當年設有軍事哨。這天,穆桂英元帥前來巡視,路過這片酸棗林時,那倒針竟然掛住了鎧甲,好不容易,才將倒刺摘除,手也被扎破了。回到軍營,穆元帥命令士兵迅速上山,將這片酸棗林中的倒刺統統掰掉。至今那蛐蛐溝中的酸棗樹真的與別的地方不一樣,一根倒針刺也沒有。

也許是沾了穆桂英的英氣,清代鹹豐、光緒年間,穆家峪曾出過穆成龍、穆成虎弟兄兩位武進士。據光緒《密雲縣誌》載:“穆成龍,順天密雲人,鹹豐十年武進士(會試第十名)。由藍翎侍衛補授,光緒三年任。”穆成龍所署官職為“江南廣德營帶馬步軍都司”。而穆成虎則為鹹豐十一年武舉,同治十三年參加武會試,成績略差,“上諭:本日殿試中式武舉……弓力不符之順天武舉穆成虎,罰殿試一科”。至光緒二年始中武進士,授衛守備。這兄弟二人足以為穆家峪的歷史增添幾許英武之氣。

清代密雲御道,從密雲經羅家橋、石匣城、遙亭、南天門至古北口,穆家峪為必經之地。清朝統治者在這裡設尖營,以護衛御駕。據《日下舊聞考》記載:密雲縣尖營坐落有四:一在栗園莊東,一在穆家峪莊南,一在華家店莊東,一在老王店莊東。

清政府極其重視御道的養護,建立有“道班”養路制度。光緒《密雲縣誌》“巡幸”一節載:“御道自暢春園至古北口二百四十八里為六班。至栗園莊入縣境,至穆家峪為第四班,至南千里為第五班,至古北口為第六班。每班設有工部章京一員、筆帖式二員,會同地方官修築道路。”清代皇帝巡幸,排場顯赫,勞民傷財,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穆家峪地區道路交通的發展。

正是由於穆家峪在交通上的重要性,道光十三年(1833),崇文門稅關在穆家峪設立稅局,徵收進關的牛稅,給付完稅憑證。如有進關賣牛的貨商,可拿完稅票換稅引,不再納稅。同時,為了防止酒販偷稅漏稅,道光十三年(1833)、二十三年(1843),清政府又在穆家峪添設稅局,派員稽查。清代還在這裡設立為驛站服務的遞鋪,並在這裡設有義倉,供饑饉之年救濟饑民。

清代的穆家峪,繁盛一時。清代乾隆皇帝曾作《穆家峪即事四首》,其一曰:“穆家峪北細流沙,草囤支橋謂費多。卻憶前秋泛異漲,徘徊河畔未能過。”另一首則云:“前朝雨勢較南稀,禾黍雖苗蓬亦微。再霈優霖方助長,眼看稚綠懶揮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