稈稈酒

稈稈酒又稱泡水酒,是彝族人用以敬奉祖先和招待賓客的上等佳釀。稈稈酒以高粱、玉米、蕎麥等雜糧為原料,壇底要擱一層焦度適中的高梁鍋巴,無鍋巴酒色不紅,鍋巴過焦則酒有糊味。裝好壇後用加入草木灰的泥土將口封嚴,儲藏備用。

彝族稈稈酒

流傳在四川涼山地區的彝族古歌《色色帕爾和迪嫫阿芝》,向人們敘說了一個淒婉動人的故事:很久以前,彝族山寨里有一對名叫色色帕爾和迪嫫阿芝的戀人。他們爬山涉水,戰勝惡魔,歷盡艱辛采來16種草藥,終於為飽受饑寒之苦的鄉親們釀出了美酒。當人們舉杯歡慶的時候,善良的色色帕爾和迪嫫阿芝卻含笑離開了人世……
如今,酒已經成為彝族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彝族同胞凡遇婚喪嫁娶、節日喜慶、磋商議事乃至歃血為盟、調解糾紛,處處以酒為禮,迎賓待客更不能無酒,“無肉只隔一葉草,無酒若隔九重山!”

稈稈酒又稱泡水酒,是彝族人用以敬奉祖先和招待賓客的上等佳釀。稈稈酒以高粱、玉米、蕎麥等雜糧為原料,其釀製方法是:將原料粗磨後加水蒸煮,晾於簸箕內,稍後拌以酒麴(系用多種野生藥材配製而成)封閉發酵,1~2天后置於壇中。壇底要擱一層焦度適中的高梁鍋巴,無鍋巴酒色不紅,鍋巴過焦則酒有糊味。裝好壇後用加入草木灰的泥土將口封嚴,儲藏備用。

稈稈酒的飲用方法十分别致,飲用前須去封泥加以冷水(否則酒味太濃),過2~3個小時後,用竹管或麻稈插入壇底吸飲,稈稈酒因此得名。竹管或麻稈上通常系有布巾,便於客人們輪流吸飲後抹管嘴。稈稈酒甘醇清冽、烈而不醉,飲之如同喝茶,男女老少鹹宜。

彝族桿桿酒,其釀造歷史悠久,製作工藝奇異,味道純正獨特,飲法別具風格。幾人對飲時,桿桿酒共貯於一壇內,各執桿桿酒竿一支,伸入同一壇內吮吸,握竿動作、咂飲程式、對飲量等,都有一定規矩。彝族逢年過節,婚喪大事及接待嘉賓時常用桿桿酒。共飲時,除同享桿桿酒的美味外,還給人以親密、友好、熱情、豪放的感覺。據說,昔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行軍至彝寨,好客的勻老兄弟曾邀請他痛飲壇壇酒,以示慰勞。石達開在開懷暢飲席間賦詩助興,留下了“千顆明珠一盞收,英雄到此也低頭,五嶽抱住擎天柱,一飲長江水倒流”的讚美佳句,至今仍在彝族民間流傳。
彝族的傳統酒類是稈稈酒。稈稈酒用罈子盛裝,飲用時,用細竹稈插入壇中吸飲或用它接入酒杯飲用。稈稈酒以其吸飲工具而得名。稈稈酒因用罈子盛裝,故以“壇”作為計數單位,現在有以瓶裝的一瓶酒也稱為一“壇”酒。
飲用稈稈酒最為特別的部分是用稈稈飲用。稈稈多用黃竹製成,黃竹節用燒紅的細鐵絲烙通。喝稈稈酒的又一特色是採用“薩瑪”(刻度、標記)制度。即在一竹片上鑽一個小眼,插入一根小竹條,喝酒時,將竹片橫放在酒罈口,小竹條朝下,即成“薩瑪”(相當於一杯酒)。
稈稈酒屬水酒類,酒度低,一般在20°~30°之間,酒味醇香濃甜,老少皆宜,一年四季都適合飲用。每次喝時,將水倒入壇中與酒混合,水倒至與壇口平。喝酒者須用稈稈喝酒,直至“薩瑪”的小竹條完全露出,做為敬了一個“薩瑪”。再加滿水,第二位飲者也須將“薩瑪”小竹條喝得完全露出。如此反得,直至酒味淡如水。一壇大的稈稈酒可以喝好幾天,一般過年泡一壇稈稈酒足矣。
彝族桿桿酒是用玉米、穀子、蕎子、高粱、黃豆混合而做,首先將五種混合的糧食煮好待涼好,加上酒麴裝入土壇中,密封壇口,並用泥漿(現多用水泥)糊緊壇口存放。存放時間越長越好,一般以半年為最短期限。飲用前頭天晚上,打開封口,倒入冷開水,使酒和水交融在一起,等到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喝了。

[引用信息]:白俊良 釀酒科技雜誌社http://www.lmst.com.cn/docview.php3?keyid=850,彝族人網http://www.yizuren.com/article.asp?articleid=3805&page=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