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繆公是春秋諸侯秦成公的弟弟,名叫任好,繼承成公而即君位;任用賢能,勤政愛民,德量寬宏。有一次到梁山打獵,夜晚失了良馬數匹,被岐山下的野人擄獲,宰殺烹煮,三百多人聚集一處,分吃馬肉。繆公的屬下官吏,到處尋找,終於發覺這數匹良馬已經被岐山當地的野人宰殺吃了,非常氣憤,立刻要將吃了馬肉的三百多人依法處罪,繆公知道了嘆息說:“一個有仁德的君子,不能為了畜產而傷害人命。聽說吃了良馬肉,假使沒有飲酒的話,就會中毒,傷害身體。”於是命人送來數十大壺的美酒,凡吃馬肉的人全部賜美酒給他們喝,並且赦免他們的罪,這三百多人都叩頭謝恩,對繆公這種寬厚的恩德,衷心感激不已。
後來有一次這三百多人聽說秦繆公要攻擊晉國,大家都自願追從助戰,到了龍門山兩軍交戰地方,看見繆公遭遇了晉軍圍困,正當窘迫的時候,這三百多人都奮不顧身,沖向敵鋒,為繆公效命解圍,以報答吃馬肉赦罪的恩德。最後繆公終得以俘虜晉君,戰勝而歸。 秦國到了繆公這一輩,頓開一派中興的氣象。他用五張羊皮換來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賢臣百里奚,又依百里奚的舉薦請來了“賢而世莫知”的蹇叔,並當即就拜之為上大夫。從一介平民一躍而為一國的上大夫,這在當時恐怕還不多見。由此可見秦繆公用人的唯才是舉、委之以誠的大氣魄。這還不算,他還能知錯就改,並把自己的失誤立碑作誓地記錄下來,以警策後世。不怕在下屬面前暴露缺點、丟面子、動搖自己的權威,只這一點就殊為難得。
到了秦繆公三十四年,地處西北的蠻夷小國西戎聽說秦繆公把秦國治理的不錯,就派大臣由余前來考察學習。由余這傢伙,先祖本是晉人,後來流落到了西戎,但還會說晉國話。想來當時秦繆公也是挺興奮的,他很熱情的接待了這位外賓,興致勃勃地帶他參觀了秦國宏偉的“宮室、積聚”;期望著這位沒見過大世面的由余老兄能夠大跌眼鏡、連連稱讚“秦國真的強大了!秦國人民是一個智慧與勤勞的民族!”
然而由於卻把嘴一撇,滿不在乎地說:“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翻譯過來就是說“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一堆禍國殃民的東西!”。
秦繆公大惑不解,問:“我們天朝大國就是靠這些詩書、禮樂、法度來治理國家的,就是這樣,現在還亂得不行。你們化外蠻夷之邦沒有這些好東西,你們靠什麼來治理國家啊?不是更加困難嗎?”
說到此處,由余笑了,接著就說了一段歷史上非常有名也非常棒的一段話。這話的分量足以給華夏文化以一針見血的抨擊。他說:“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聖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後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於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於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於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
由余這話很有道理。一是看出了中華文化中最虛偽的那一面:每一個人都喊著慷慨激昂的口號,這口號卻不去躬身篤行,而變成了黨同伐異的工具了;再有就是說出了治國的道理:修身、治國、平天下。先修身,將一身之修擴展到一國之治。其實這也正是儒家所提倡的修齊平之道。
秦繆公聽了這番話以後做出了這樣的判斷:“鄰國有賢臣就是敵國之患啊。今天我的鄰國有了由余這樣棒的人才,我可怎么辦啊?”此時,他身旁的內史廖為他出了一個主意:不是說咱們華夏文明不好嗎,就挑十幾個能拉會唱的美女送給戎王,讓他來個意亂神迷。
結果,戎王果真“受而悅之,終年不還。”秦國接著採取第二步行動,給由余請個官做,以離間其君臣;扣住由余,等到那十六個美女炮彈發揮了作用才放了由余回去。由余回去見戎王荒廢朝政,多次進諫,戎王不但不聽反而生疑。這時秦國又來拉攏由余,由余無奈只得離戎奔秦去了。
三年以後的繆公三十七年,秦國用由余謀伐戎王,滅了西戎國。史記上說“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