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據地方志記載,九門口早年修築於北齊,擴建完備於明初,長城主線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有人在西城門額上題寫“京東首關”,被人喻為“天下第一口”。
九門口屬燕山余脈,群峰簇聚,層巒疊嶂,山勢較高,坡陡崖峭,青龍河從兩山之間流過,旱季河道乾涸,雨季山洪暴漲,眾山之水,匯為一流,水勢湍急,有如“萬壑赴荊門”,石砂轉流,勢不可擋。明代洪武年間,徐達督軍到山海關一帶修築長城,在這裡為了做到既有高牆抵敵,又可放洪水通過,便在長城河谷處擴建了這九門口。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路基與六座水門洞被洪水沖毀,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修。當年修城者為了保護長城不被洪水沖毀,在橋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鋪砌了連片的巨型花崗岩條石,鋪石面積7000平方米,用條石1.2萬多塊。水門下用一片片條石鋪出的河床,遠遠望去好像一片巨大的板石,故九門口又稱“一片石”。
九門口偌大的關城,橫陳在條石鋪砌的河灘之上,兩端與峭壁相銜,九座巨大的拱形水門巍然聳立,一字排開,雄踞於兩山之間的峽谷之上。在中央門洞的頂楣上,書寫著“一片石”幾個大字。城下有塹名九江口,為九門水道,每至汛期,九江河水穿關奔涌而下,遠觀如銀河倒懸,仙闕凌空。九門口雄關依山傍水,環繞長城,關隨長城走,長城繞關行,給人一種氣勢磅礴,風縱雲生之感。
遠望九門口,其形如多孔橋,卻與交通無關,說它非橋,頂部卻寬如坦途,可以並排行駛幾輛大卡車。只是那威嚴整齊的城牆垛口和兩側高聳的敵樓,明確地告訴我們,這是拒敵的屏障,是長城的重要關隘。
1984年9月,由12家新聞單位提出號召,在全省百萬民眾中開展贊助活動,集資修復九門口長城。從1986年到1989年,歷時4年時間,共修復敵樓4座,牆體840米。1998年9月,又利用世界銀行貸款20萬美元,仿古維修九門口北段。歷時兩年,修復215米。2001年,有關部門爭取省、國家文物部門投資70萬元,用半年時間修復“一片石”。同時,對河道進行加固修復,修建河道水閘。
旅遊信息
交通:地理位置上看,景區距離山海關火車站17公里,但是沒有山海關直接到達的公車,打車35-40元。
坐公車路線:
1,山海關影劇院附近坐公車到萬家鎮(也可在那搭乘去綏中的長途車到萬家鎮下車),路程15分鐘,在萬家十字路口處等公車到九門口景區(止錨灣——九門口),一個小時一班車,路程30分鐘。
2,秦皇島海陽路汽車站(龍騰長客,四道橋附近),做秦皇島——九門口中巴車,每天三班
始發站 | 終點站 | 發車時間 | 返程時間 | 乘車車站 | 途經站點 |
秦皇島 | 九門口 | 6:55、10:30、14:35 | 8:00、11:40、15:40 | 秦皇島海陽路汽車站 | 直達 |
路程60分鐘。下車地點為九門口村,步行200米穿過村莊即到景區。
文化價值
九門口左面 山上,古長城巨龍一般騰越於崇山峻岭間,巨龍背上馱著的一座座敵樓有十幾座之多。右面山上的長城,是一色青磚。登上城樓側耳靜聽那山風聲、松濤聲、蟲鳴鳥叫聲這大自然的交響曲,凝神看著那崇山峻岭、蒼山如海的雄渾風景畫,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如今,九門口關城已失去它本來的價值,但它“一關(口)九門”的雄偉氣勢,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列入國家郵政局以長城為內容的第29套普通郵票,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
百度地圖
長城地處河北省省界內,只因是由遼寧省開發管理,所以稱為葫蘆島水上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