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大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1米;樹皮灰黃色。冬芽甚大,闊卵形,有芽鱗2對,外被銹色糠秕狀毛,乾後變黑褐色,光亮,內側密被銹色茸毛。嫩枝黃色,粗壯,近四棱形,節膨大,老枝變灰褐色,無毛,散生白色皮孔,明顯。羽狀複葉長25-35厘米;葉柄長5-10厘米,基部稍膨大;葉軸上面具窄溝,散生皮孔狀凸起的疣點,無毛或被稀疏柔毛,小葉著生處具關節,節上常簇生鏽色茸毛;小葉7-9枚,硬紙質,卵狀長圓形,長8-18厘米,寬2-6厘米,頂生小葉與側生小葉近等大,先端漸尖,基部圓或下延至小葉柄,葉緣具鈍鋸齒或圓齒,兩面無毛或下面脈上被稀疏柔毛,乾後上面呈棕色,粗糙,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明顯凸起,呈紅色,細脈網結明顯;上部小葉無柄,下部具短柄。圓錐花序頂生及側生枝梢葉腋,大而疏鬆,長I4-20厘米;花序梗短,長約2厘米,扁平而粗壯,密布淡黃色細小皮孔,無毛或有殘存芽鱗內的成簇茸毛;花梗細,長約2毫米;花雜性異株;花萼膜質,杯狀,長約1.5毫米,萼齒截平或呈闊三角形;花冠白色,裂片線狀匙形,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雄花具雄蕊2枚,等長或略長於花冠裂片,花葯先端鈍圓;兩性花雄蕊較長,伸出花冠之外,花葯尖頭,花絲細,子房密被銹色糠秕狀毛,具長花柱,柱頭舌狀,2淺裂。翅果線狀匙形,長2.5-3厘米,寬約4毫米,先端鈍或微凹,翅扁而寬,下延至堅果中上部,堅果圓柱形,脈棱細直。花期5-7月,果期9月。
生長習性
生山谷坡地及疏林中,海拔1 750-3 100米。
地理分布
產於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四川。模式標本采自湖北。
屬下種類
秦嶺梣 秦嶺白蠟樹(中國樹木分類學)圖版4: 4-6
Fraxinus paxiana Lingelsh. in Bot. Jahrb, 40: 213. 1907 et in Engl. Pflanzenr. 72(IV-243):22. 1920;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1060. 1937;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 345,圖4643. 1974; 秦嶺植物志1 (4): 67, 圖67. 1983.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莖皮供藥用,清熱燥濕,收斂止血,但脾胃虛寒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