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股票代碼 | 600217 |
股票簡稱 | 秦嶺水泥 |
公司代碼 | 02600217 |
公布日期 | 2006-8-29 |
公司法定中文名稱 | 陝西秦嶺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法定英文名稱 | SHAANXI QINLING CEMENT(GROUP)CO.,LTD |
註冊資本 | 66080(萬元) |
公司註冊地址 |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東郊 |
法定代表人 | 蘭建文 |
董事會秘書 | 韓保平 |
聯繫地址 |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東郊 |
電話 | 0919-6231630 |
傳真 | 0919-6233344 |
公司辦公地址 | 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東郊 |
郵政編碼 | 727100 |
電子信箱 | [email protected] |
公司網址 | http://www.qinling.com |
成立情況與歷史沿革 | 陝西秦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陝西省耀縣水泥廠、 陝西秦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 中國建築材料西北公司、陝西銅鑫科技開發公司、 中國建設銀行銅川分行房地產開發公司和陝西省建築材料總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公司。發起設立時公司總股本為12500萬股,每股面值1元。公司於1996年11月6日在陝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註冊登記,註冊資金12500萬元,其中國有法人股8000萬股,占總股本的64%,法人股4500萬股,占總股本的36%。1998年6月29日,陝西省耀縣水泥廠勞動服務公司整體接收陝西秦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原職工持股會法人資格撤銷,所持有的3300萬股改由勞動服務公司持有, 陝西省耀縣水泥廠勞動服務公司成為公司股東。 1998年9月30日吸收合併袁家集團下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袁家水泥廠。 根據袁家集團與公司的吸收合併協定,袁家水泥廠經確認後淨資產(按不低於公司1998年3月31日帳面每股淨資產1.34元的比例)折成公司股本1150萬股(每股面值1元,剩餘的413.42 萬元淨資產進入資本公積金),由袁家集團持有。吸收合併後,袁家水泥廠法人資格註銷,公司總股本變更為13650萬股。 |
主營業務 | 水泥生產與銷售。 |
兼營業務 | (無數據) |
雇員總數 | 3926 |
管理人員數量 | 224 |
技術人員數量 | 397 |
董事會授權代表 | 王建平 |
聯繫人 | (無數據) |
公司信息披露報紙 | 《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 |
公司信息披露網站 | http://www.sse.com.cn |
公司成立日期 | 1996-11-6 |
工商登記號 | 6100001000388 |
是否上市公司 | 是 |
是否發行債券 | 否 |
證券基本資料
股票代碼 | 600217 |
股票簡稱 | 秦嶺水泥 |
代碼類別 | A股 |
上市地點 | 上海證券交易所 |
舊代碼 | 600217 |
行政區劃名 | -- |
上市狀態變動 |
變動原因 | 新上市 |
變動日期 | 1999-12-16 |
| |
| |
|
股票簡稱變動 |
股票簡稱 | 秦嶺水泥 |
變動日期 | 2006-10-09 |
股票簡稱 | G秦嶺 |
變動日期 | 2006-07-13 |
|
行業變動 |
進入行業 |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 |
變動日期 | 2000-07-26 |
進入行業 | (無數據) |
變動日期 | 2003-09-22 |
秦嶺水泥改制
2009年10月28日,秦嶺水泥公司就重大改革工作做了動員,隨後進行了調整重整。企業機構壓縮至20多個,中層幹部從200餘人減少至49人,管理人員按照機構調整進行了重新劃歸;運行近50多年的車間管理層次被取消,組建了生產分廠。以“三項制度”改革為標誌的轉機建制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2010年8月,秦嶺水泥公司進一步“以壓縮定崗編制,精簡生產系統人員”為重點推行改革,進行全員竟聘上崗。7家生產系統單位共設定崗位142個,定編812人,生產系統剝離人員36%,總計2300人次參與競聘。對生產系統人員進行梳理,使生產系統人員配備接近先進企業水平。新的崗效工資制度將工資的60%用於績效考核,改革的目標在於打破“大鍋飯”和“平均主義”,體現按勞分配原則,進一步發揮員工工作積極性,更快地提高員工們的實際收益水平,更好地實現企業經營目標。
2010年11月,秦嶺水泥公司將各生產單位維修和生產輔助職能劃轉,並撤銷機電分廠,將維修人員332人劃歸冀東盾石工程公司。
2011年7月,秦嶺水泥公司進一步對機關部室進行合併精簡機構。人事制度改革期間,還根據公司工作需要,先後對個別部室的職能進行了調整,並成立了工程部、績效考核部等新部門,使機構設定更加科學合理。通過改革,公司機構由原來的29個部室、單位,調整合併為現有的21個部室、單位,人員數量由原來的2500人下降為1628人,進一步降低人員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