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秦始皇陵遺址公園,即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麗山園(秦始皇帝陵史稱“麗山園”),是在秦始皇陵核心區上建設的一座遺址公園,主要包括秦始皇陵博物院麗山園和3.2平方公里的綠化面積。 秦始皇陵遺址公園與秦兵馬俑博物館同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組成部分。
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是國家及陝西省重點文化建設項目,屬於國家大遺址保護工程。整座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南北長約2220米、東西寬約1010米,占地3386畝。截至2012年8月,累計投資總計達到了7.7億元人民幣。
建設過程
2001年12月8日,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視察了“秦始皇 兵馬俑博物館”及秦始皇陵園內的重要考古現場,並提出建設“秦皇陵公園”。
2002年7月,國家發改委批覆了《秦陵遺址公園項目建議書》。
2003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批覆了遺址公園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3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覆了《秦陵遺址公園初步設計》。
2006年12月,國家發改委批覆將遺址公園建設項目的總投資調增至65571萬元。
2009年2月24日,秦陵遺址公園建設工程正式啟動。
2010年10月1日,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正式完工開園。
建造特點
標識
1、遺址公園通過科學的解說系統、規範統一的標識以及為遊客設定最合理的參觀線路,展示園區地上和地下遺址。
2、在秦始皇陵內城、外城城牆基址上,栽種淺根植物把城牆的輪廓勾畫出來,並配合解說標識,讓遊客了解城牆的走向和位置。對已探明的主要建築遺址、陪葬坑、陪葬墓,則在地面上用不同的鋪裝材料和不同顏色的植被,把地下的陪葬坑位置和範圍標識出來。
綠化
在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建設中採用退耕還林將文物遺址區及周邊地區3.2平方公里的範圍綠化。根據歷史研究和考古資料,鑒於陵園外城以內80%為遺址,在不破壞文物遺址和陵園風貌的前提下,加強綠化種植改善陵園的生態環境,並運用草木的品種和形態來標誌地上、地下遺址,從而顯示陵園的整體格局、規模等,達到恢復陵園自然風貌的目的。90%的綠化面積以各種不同種類的植物來標識不同遺址的所在,在沒有遺址的地方種喬木,遺址埋得深的地方種灌木,遺址淺的地方種草,還將栽種漿果、鮮花等植物,遊客在參觀遺址的同時,也可以休閒怡情。
展台
在陵園裡設立有多處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區,重現當年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設施。
溝通
過去的兵馬俑博物館和秦始皇陵是兩個各自獨立的景點,經過改造,被整合成了一個統一的大遺址景區。遺址公園將開闢東門,從而將遺址公園和秦俑館聯繫起來形成完整的展示路線。
景觀組成
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的開放景點主要包括秦始皇陵封土、已探明的主要建築遺址、陪葬坑的具體位置範圍、百戲俑坑博物館、文吏俑坑博物館等。其中百戲俑坑博物館、文吏俑坑博物館於2011年正式對外開放。
秦始皇陵史稱“麗山園”,是中國歷代帝王陵中規模最大、埋藏物最豐富的一座大型陵墓。陵園文物遺址分布區東起戲水河,西至臨潼城區,南到驪山,北達新豐塬下,總面積達56.25平方公里,其中,文物遺址密集區達19.6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已發現大小形狀不同的各類陪葬墓、從葬坑、禮制建築基址等600餘處,出土了包括秦兵馬俑在內的珍貴文物5萬餘件。
帝陵陵園整體布局以封土為中心,封土呈覆斗形,南北長355米,東西寬345米,高約76米。封土四周有內、外兩重城垣,城垣基礎寬約8米,均夯築而成。內城垣南北長1355米,東西寬580米,面積0.79平方公里。外城垣南北長2188米,東西寬971米,面積2.13平方公里。
外城以內已發現的主要遺址和遺蹟有帝陵封土、銅車馬坑、寢殿、便殿、陪葬墓區、食官遺址、園寺吏舍遺址、珍禽異獸坑、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吏俑坑(K0006坑)、陵牆、東西門闕、廊房等,是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區域。
旅遊指南
參觀方式
兵馬俑博物館和麗山園相距不到2公里,觀眾憑票可任意先後進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和麗山園參觀,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至麗山園,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將安排30多輛免費區間旅遊車輛(憑票免費乘車),園區內則有電瓶車提供代步服務。
門票價格
2010年10月1日正式開園後,執行的是過渡期門票價格,為110元/人次,不分淡、旺季。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等人群,可憑有關證件免費參觀博物院。
百戲俑坑博物館、文吏俑坑博物館2011年建成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實行淡季120元/人次(12月1日~次年2月底)、旺季150元/人次(3月1日~11月底)的門票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