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假道韓魏以攻齊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 出自《戰國策》,這是又一個有關識人用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語言對事實的歪曲傳播沒有起到作用,這是因為當事者意識清楚、立場堅定,一旦認可一個人,就不再改變看法,他的識人之法值得借鑑。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秦假道韓魏以攻齊》
【作品出處】戰國策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文學體裁】記敘文

作品提要

這是又一個有關識人用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語言對事實的歪曲傳播沒有起到作用,這是因為當事者意識清楚、立場堅定,一旦認可一個人,就不再改變看法,他的識人之法值得借鑑。

作品原文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之。與秦交和而舍,使者數相往來,章子為變其徽章,以雜秦軍。候者言章子以齊兵入秦,威王不應。頃之間,候者復言章子以齊兵降秦,威王不應。而此者三。有司請曰:“言章子之敗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將而擊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
頃間,言齊兵大勝,秦軍大敗,於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啟得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吾使者章子將也,勉之曰:‘夫子之強,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對曰:“臣非不能更葬先母也。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為人子而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作品譯文

秦軍借道去攻打齊國,齊威王派章子為將應戰。章子與秦軍對峙,軍使來往頻繁,章子把軍旗換成秦軍的樣子,然後派部分將士混入秦軍。這時齊的探兵回來說章子率齊軍降秦,齊威王聽了之後沒有理睬。不一會兒,又一個探兵來報告,說章子已經率齊軍降秦,齊威王聽了之後也不理睬。如此經過幾次報告,一個朝臣就請求威王說:“都說章子打了敗仗,報告的人不同,可是內容卻相同。君王為何不遣將發兵攻打?”齊威王回答說:“章子絕對不會背叛寡人,為什麼要派兵去攻打他呢?”
就在這個期間傳來捷報,齊軍大獲全勝,秦軍大敗潰退,因此秦惠王只好自稱西藩之臣,派特使向齊國謝罪請和,這時齊威王的左右侍臣就說:“大王怎么知道章子絕對不降秦呢?”齊威王回答說:“章子的母親啟,由於得罪他的父親,就被他的父親殺死埋在馬棚下,當寡人任命章子為將軍時,寡人曾勉勵他說:‘先生的能力很強,過幾天率領全部軍隊回來時,一定要改葬將軍的母親。’當時章子說:‘臣並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沒有允許改葬先母而去世。臣沒得到父親的允許而改葬母親,豈不是等於背棄亡父的在天之靈。所以臣才不敢為亡母改葬。’由此可見,作為人子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難道他作人臣還會欺辱活著的君王嗎?”

作品評析

“一滴水可以知大海”,是因為海水的構成大體上是同一的,由一部分就可知全部的構成。一個人的品行也有其規律和慣性,通過觀察他處理的一件事,基本上就可知道他的為人和操守,尤其是那些同一性質的事情,通過掌握一件事,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古往今來,有所作為的人都十分看中識人、鑒人之法,其實對一個人的大體判斷並不困難,“聽其言,觀其行”,看他怎么從頭到尾處理一件事,就可以基本上給他的辦事能力、道德操守下個定義。
可貴的是齊威王真是一個明君,對章子可謂有“知遇之恩”。齊威王不僅很會識人、鑒人,而且極其堅信自己的判斷,在“三人成虎”“謊言說一萬遍就是真理”的語言世界裡沒有喪失意志力和判斷力,沒有被謠言所迷惑,他的過人之舉,除了歸功於他對章子有個基本的判斷外,也歸功於他對語言的危險魔力有著清醒的認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