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由國家強制徵收的財政手段之一。即田租和賦稅。田租是封建社會剩餘勞動的主要表現形式,賦稅是集中化的田租,基本上屬於田租範疇之內的剩餘勞動。兩者在歷史發展中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有一個相互交融的歷程。
田租亦可稱田賦。歷代田賦名稱有所不同。春秋中期後,土地漸變為私產,於是產生向臣屬徵收穀物的土地稅。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初稅畝”是征土地稅的開始。秦漢魏晉南北朝,田賦都稱田租。以後則官田稱租,私田稱稅。唐代有田租和地稅,實行兩稅法後,田租及庸、調併入戶稅,地稅和各種附加合併分為夏季和秋季兩次徵收。宋將唐戶稅與斛斗(地稅)都按田畝徵收,賦額增加。官田、民田稅項均稱賦,即官田之賦和民田之賦,這是官私田統稱為田賦的開始。元代地丁征米粟,稱稅糧。明代官田和民田所征田賦,科則重輕不同。明中葉實行一條鞭法後,徭役、土貢等逐漸折征銀兩,併入田賦徵收。清初又陸續將各項雜征併入田賦,自雍正年間攤丁入畝後,地丁合一,從此田賦成為主要的財政收入。辛亥革命後,又將漕糧、蘆課和各種官田稅課統稱田賦。歷代徵收田賦連帶各種附加的賦率有所不同,或徵實物,或收銀錢。
賦稅,系強制征課,是古代國家賴以生存的重要經濟統治手段。起源於春秋前君主從臣屬取得的勞役和實物貢納。春秋時,周王室和諸侯國君對土地徵發的財物稱稅,向臣屬徵發的軍役和軍用品稱賦,也稱軍賦。春秋末年,各國軍賦如丘甲、丘賦等也從田地徵發,賦稅逐漸混合。秦漢時期,軍賦按人丁徵收,田稅按田畝徵收。以後各代賦稅通常是指按地、丁、戶徵收的土地稅和戶口稅。明代推行一條鞭法,已將賦、稅逐漸合併。清代攤丁入畝,地丁合一,賦稅實際上是田賦,是為狹義的賦稅。對鹽、鐵、酒、茶等物,以及交易、牙行、典當、契約等的征課,一般稱之為征權、雜稅,屬廣義的賦稅。至清末,賦稅成為一切稅課的總稱。賦稅的種類極為繁多,有軍賦(兵賦)、更賦、九賦、人口賦等多種形式。
相關詞條
-
賦租
語出:《漢書·韓延壽傳》:“治城郭,收賦租。”《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七》:“或力役罕均其勞逸,或賦租莫辨於後先。”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 -
租
漢字“租”為形聲字,《說文-禾部》的解釋是:租,田賦也。從禾,且聲。本義為田賦,古代徵收的土地稅。後有稅收(如縣官急收租,租稅從何出)、租用(如租戶、租...
字形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常用詞組 漢英互譯 -
賦[漢字]
賦,fù,從貝從武。以征而收。 (1) (形聲。從貝,武聲。從“貝”,表示與財物有關。本義:徵收) (2) 同本義 [Tax] 賦,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
賦的定義 漢字演變 詳細字義 古籍解釋 翻譯 -
租調製
租調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和均田制配套的稅收法令,上接魏晉南北朝戶調製,下啟唐代租庸調法。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實行新的賦稅制,即租調製。這是在人...
-
棧租
租頭轉租貲租租谷租挈租銖租賃租賦 ... 棧租 拼音: zhàn zū 解釋: 1.租借棧房的錢。 相關詞語 租讓租輸租米租更租入租借地租賧租船租簿租稅租界租額租賃經營租稻租佃追租...
-
奉天新民、義州等地遭受水患雹災蠲緩地畝租賦的謄黃 (宣統朝)
清代,皇帝向天下臣民宣告重大事件或決策的詔書,一般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體,書於大幅染黃紙上,稱為“詔黃”,然後以極其隆重而...
-
租調賦役制
隋朝隋沿置租調力役制。 十年(590年),又定以50歲以上者收庸(以布、帛代力役)免疫,始創輸庸代役,遂定成制。 唐朝唐承隋制,唐高祖於武德七年(624...
簡介 內容 -
責賦
責賦 拼音: 解釋: 1.催繳賦稅。 相關詞語 阿房宮賦阿房宮賦(阿ē)哀江南賦罪責難逃專責資賦子虛賦追責罪責租賦訾責轉責租責重責擲地賦聲重賦贄賦職責質責指責征賦徵名責實正賦正名責實誅責杖責責望責究責打責督責罵...
-
雜賦
雜賦 解釋: 1.舊時田賦以外的各種附加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