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指標學

科技指標學

科技指標學(Science&Technology Indicator)科技指標學是對整個科技活動的規範化、標準化的定性、定量描述及分析評價的一門學科。重點研究科技活動的發展,科技活動進行的廣度,科技活動與經濟社會結合的深度。

定義

科技指標學(Science&TechnologyIndicator)是對整個科技活動的規範化、標準化的定性、定量描述及分析評價的一門學科。重點研究科技活動的發展,科技活動進行的廣度,科技活動與經濟社會結合的深度。

學科起源

科技指標學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西方工業已開發國家逐漸重視科技統計,但在系統上是分散的,沒有通用標準,未形成體系,但反映了對科技指標的需求,該階段稱為孕育型階段。自60年代至70年代,由於各國在科技統計中所涉及範圍、方法和概念存在著差異,西方國家經過兩年多準備工作,發表了《弗拉斯卡蒂手冊》也就是《調查R&D推薦標準規範》,闡明了研究與發展統計標準,科技指標學發展到獨立的、漸成體系的局面,稱為科技指標學獨立成體階段。進入80年代,科技指標學由單純的研究與試驗發展(R&D)統計,拓展到教育與培訓、科學技術服務等領域,由原來科技投入指標的研究發展到整個科技活動的評價。

研究對象

科技指標學的研究,主要圍繞整個科技活動及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根據各科學技術領域中科技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套用密切相仿的全部活動而建立相應的評價、分析指標,及對科技活動進行的程度、廣度、科技活動與經濟社會結合的深度建立評價指標。通過“投入—活動—產出”三段模式對科技活動進行描述分析,建立如下結構的評價指標:投入指標——從事科技活動的組織機構,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科技經費、房屋、設備、固定資產、情報信息;活動類指標——計畫課題,學術活動,國際交流,技術引進及推廣;產出類指標——科研成果,專著論文,頒發專利,技術引進項目推廣套用收益,科技人才的產出。科技指標學從科技政策中獨立出來,科技指標學研究的內容超出了R&D的活動領域,涉及到整個科技活動。

待展開的研究重點

縱觀科技指標學的發展歷程,該學科對評價科技活動建立了較完整的評價指標,但對如何更好地評價科技活動進行的程度、廣度及科技活動與經濟、社會相結合的深度缺乏完善的評價指標。今後研究的重點將在以下四個方面展開:(1)評價指標的非線性結構理論;(2)科技經濟社會發展關聯指標的標準化和規範化;(3)指標體系的數學模型構築;(4)指標體系與科技計量、科技政策研究的銜接等。(凌曉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