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玄學論戰

科學與玄學論戰

1923~1924年發生的一場關於科學與人生觀關係問題的學術論爭。主張科學無法支配人生觀的一派稱為玄學派,堅持科學對人生觀具有決定作用的一派則稱為科學派。

內容簡介

五四運動使科學與民主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這不但為人們輸入了許多新觀念,同時也引發出許多新問題。科學與人生觀關係問題的爭論,正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

1923年 2月,北京大學教授張君勱在清華大學作了題為《人生觀》的專題演講,並整理成文,發表於《清華周刊》第二百七十二期上。張君勱認為,科學是客觀的,它受因果律的支配,方法上則以邏輯與分析方式為主;人生觀則是主觀的,為自由意志的表現,了解人生觀要採用直覺與綜合的方法,主張科學不能支配人生觀。針對這一觀點,丁文江於同年4月在《努力周報》上發表《玄學與科學》一文,首先向張君勱發難,挑起了論爭。丁文江認為,科學與人生觀不可分離,科學對人生觀具有決定作用,"今日最大的責任與需要,是把科學方法套用到人生問題上去。"張君勱隨後對此作了詳盡答辯。由於這一爭論涉及眾多哲學問題,立時引起學術界的普遍關注,梁啓超、胡適、吳稚暉、張東蓀、林宰平、王星拱、唐鉞、任鴻雋、孫伏園、朱經農、陸志韋、范壽康等知名學者紛紛發表文章,並結合本體論與認識論,自然觀與歷史觀等理論問題展開辯論,從而使科學與玄學這一爭論不斷深入並成為當時學術思想界的熱點所在。

科學與玄學論爭的文章主要發表在《努力周報》、《時事新報》副刊《學燈》等報刊上。隨後,上海亞東圖書館編輯出版了《科學與人生觀》一書,收入二十九篇論戰文章,陳獨秀、胡適作序;上海泰東圖書局則發行了內容相同的《人生觀的論戰》文集,張君勱作序。至此,科學與玄學論戰大體結束。

這場論戰,就哲學觀念來說,雙方都沒有跳出唯心主義的窠臼,但是論戰的真正實質並不在於關於科學的評價和哲學的分析,而在於爭辯建立什麼樣的意識形態或信仰。這是一場關於人生觀的爭論,這種關於人生觀的爭論,又是以選擇何種社會改造方案聯繫在一起的。

在科玄論戰展開之後,中國共產黨人陳獨秀、鄧中夏、瞿秋白等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中國青年》、<新青年>上發表了評論文章,在基本支持科學派的同時表明了自身的一些觀點與看法,揭示了論戰雙方哲學思想上的唯心主義錯誤,這對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與科學方法論的傳播有著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