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舞,舞蹈。朝鮮抗日武裝鬥爭時期創作演出的舞蹈。在抗日游擊隊的幫助下喜迎豐收的農民們無限感激游擊隊而盡情歡舞的舞蹈。舞蹈展現這樣幾個激動人心的場面:一群精神抖擻的游擊隊員和姑娘們急不可耐地奔跑出來眼望著一片金波蕩漾的田野笑逐顏開。接著一群老大爺、老大娘和少年兒童捲起袖子揮舞著銀閃閃的鐮刀上場。大家一起圍繞著鮮紅的抗日游擊隊旗翩翩起舞。一位姑娘深情地將一把鐮刀遞給游擊隊員,游擊隊員接過鐮刀後又將鐮刀恭敬地交給一位老大爺。老大爺接過鐮刀割下一捆黃燦燦的大麥把它緊緊抱在懷裡眼望著游擊隊旗流著熱淚。於是大家一齊動手收割大麥。姑娘們在前邊割倒大麥,游擊隊員們跟在後邊捆,兒童們在後邊碼垛,老人們在後邊揀麥穗……舞蹈以在老人們的提議下做出將第一袋大麥送給游擊隊的決定而收場。舞蹈主題鮮明,動作歡快,形式多樣,為進一步增強軍民團結,保證抗日勝利起過很好的宣傳鼓動作用。
相關詞條
-
禾樓舞
禾樓舞是廣東省鬱南縣的一種傳統民俗文藝娛樂節目,被稱為是傳統舞蹈中的“活化石”。禾樓舞是雲浮市古代農耕文化的產物,源於中原神農氏的神話傳說,主要流傳於南...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傳承價值 傳承現狀 相關報導 -
勞動舞
勞動舞,模擬勞動的舞蹈,在涼山彝族世代相傳。而畲族人民在生產勞動中也創作了許多反映生產勞動的傳統舞蹈,比較著名的有《獵步舞》和《栽竹舞》。
簡介 特色 起源 類型 -
摸魚舞
動作摸魚舞中有很多高難度的動作,其中比較有名的有“蠍子爬”、劈叉、翻地起等。 1991年,墳台村的摸魚舞參加全縣的文藝調演,這種節奏歡快、動作驚險的表演...
摸魚舞起源 概述 傳承 -
象帽舞
象帽舞是朝鮮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形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深受朝鮮族居民喜愛。每逢節日、慶典等特殊日子,人們就跳起歡快的舞蹈,搖動...
舞蹈簡介 歷史溯源 分類 基本動作 製作 -
彝族大三弦舞
彝族大三弦彝族大三弦,是彝族彈撥弦鳴樂器。彝語稱二合亞莫、三弦亞莫、達達。彝語“二合”為三弦、“亞莫”為大,直譯為大三弦。
信息 簡介 入選理由 傳統歷史 彝族大三弦舞 -
圓圓舞
奪補河孕育了聰明、堅強的白馬人,賦予白馬人太多的靈氣。在白馬藏鄉,歌舞無處不在,走進任何一個山寨,熱情好客的白馬人都會為尊敬的客人獻他們多情的歌聲和優美...
由來 歡快舞姿跳動淳樸愛情 圓圓舞跳熱藏鄉旅遊 關於白馬民族 -
裹草帘子舞
“裹草帘子舞”普米語叫“貢哩年嘎”。普米族有個“嘗新節”,普米語叫“酥哩瑪席”。一年一度十分隆重。時間在每年的秋收時候。新養剛成熟,便收一點來釀酒。新酒...
-
舞火龍
舞火龍 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代表地是廣州市白雲區石馬村、清湖村、平沙村、夏茅村、大朗村、江村村。據說舞了火龍後可以趨吉避凶,...
起源傳說 表演盛況 表演時間 表演地點 乘車路線 -
尕巴舞
尕巴舞,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傳於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卡壩、尼傲、旺藏三鄉部分村的一種藏族民間舞蹈。該舞蹈起源於印度國,由古吐蕃戌邊將士傳播到迭部的,...
舞蹈介紹 相關風俗 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