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夜喜遇王處士 作者:王績北場芸藿罷,
東皋刈黍歸。
相逢秋月滿,
更值夜螢飛。
意思分析
王績一生鬱郁不得志,兩次歸隱直至終老。《秋夜喜遇王處士》這首詩,就是反映他歸隱生活的一個側面。處士,古代對隱居民間而有方法之人的敬稱。詩的頭兩句主要寫詩人在耕作一天之後的晚歸途中,與王處士相遇。詩人引“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為同調,歸隱後也從事農耕。“兆場”、“東皋”
二詞表示其勞作地。“芸藿”、“刈黍”分別指給豆除草和割穀子等具體的農活。地點和農事活動的變化,暗含著自然風光的不斷轉換,給詩人視野中增添了流動美感的愉悅。美景與豐收的喜悅相交織,使詩情顯得怡然有致。在這樣的時刻遇見志趣相投的朋友,心情自是輕快歡悅,這兩句平平敘述,沒有任何刻畫渲染,平淡到幾乎不見有詩,但正是在這種隨意平淡的語調和舒緩從容的節奏中,透露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習慣和一片蕭散自得、悠閒自如的情趣。王績歸隱的生活條件是優裕的,參加“芸藿”、“刈黍”一類田間勞動,在他不過是田園生活一種輕鬆愉快的點綴。這種生活所造成的心境的和諧平衡,正是下兩句所描繪的“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與條件。
三、四兩句“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描寫與好友相遇時的自然景色—— 秋月圓若白玉盤,高懸夜空,皎潔的月光灑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螢,也提著無數盞小燈籠在兩人周圍飛來飛去,映得一路星星點點,別有一番情趣。它們的出現,給這寧靜安閒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動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顯得單調與冷寂,同時,這局部的流動變幻又反過來更襯出了整個秋夜山村的寧靜安恬。這裡,對兩人相遇的場面沒有作任何正面描寫,也沒有一筆正寫“喜”字,但透過這幅由溶溶明月、點點流螢所組成的山村秋夜畫圖,藉助於“相逢”、“更值”這些感情色彩濃郁的詞語的點染,詩人那種沉醉於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微醺,那種心境與環境契合無間的舒適安恬,以及共對如此良夜幽景的兩位朋友別有會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經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以情馭景,以景托情,是這首詩突出的藝術特色。
詩中選取“北場”、“東皋”、“秋月”、“夜螢”這不同方位的四景對詩人逢友的興奮心情進行點染,但每景又都飽含著詩人喜悅的情愫。前兩句描繪在滿載勞動的喜悅中與好友相逢的場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蘊含其中。後兩句寫天公作美,友人得團聚,以喜慶之景來烘托遇友之喜,使詩歌境界瀰漫著一種歡快的氛圍。
由於善於調動場景以映襯心境,因此,詩人沒有喜字,而其喜情卻從字裡行間中躍然紙上了。這首詩歌語言質樸無華,清新自然,擺脫了六朝的綺靡詩風在唐初詩壇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