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學堂創辦後,加聘鍾榮光協辦校務。1903年,在廣州康樂村附近購得空地二百多畝,搭蓋板屋作為臨時校舍,將嶺南學堂遷來。學生人數從初辦時的十數人增加為近百人。
1907年,尹士嘉回國,由晏文士(C.K.Elnlends)繼任監督,仍由鍾榮光協理校務。鍾榮光積極興辦校務,熱心教育,得到國內外人士的贊助,為嶺大募捐得款一百二十多萬元,建築校舍,增加設備,擴大班額,多招新生,開辦大學預科(後改為附屬中學),設附屬國小和華僑學堂(即僑生班)。
1912年,更名為嶺南學校。1914年,改辦為嶺南文理科大學,這是嶺南大學的開始。1917年增辦農科。
1921年,鍾榮光擬在試驗農場已取得較大成績的基礎上,另創辦農科大學,以擺脫設在美國紐約的嶺南大學董事局的控制。這個計畫得到社會上廣大人士和當時廣東省省長廖仲愷的贊同和支持。廖仲愷在當時財政困難的情況下,特撥付開辦費三十萬元,另由省庫撥助年經常費十萬元,作為農科大學的經常費。成立農科大學董事會,董事全部由中國人擔任。劃定康樂村附近山地一千多畝作為農場。因此,以後嶺南大學校址,即由此而來。潮安縣人士亦積極支持,在該縣撥出二萬多畝地作為農科大學的柑橘種植場,從事柑橘品種的改良和病蟲害的研究防治。1923年,接受廣東省政府的委託,辦理廣東蠶絲改良局,從事良種的培育和蠶病害的防治研究。這兩個場、局,對廣東農業科學的發展和農業生產的發展,都曾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農科大學合併於嶺南大學農學院,蠶絲改良局改歸廣東省建設廳管理。
在嶺南大學校務日益發展的同時,嶺大部分師生亦日益產生歸回中國人辦理的要求和行動。在爭回華人自辦的具體進行方面,鍾榮光起了積極的作用。1925年,嶺南大學校友會曾提出:“改良學校組織,校友可推代表參與校務管理,增加董事局中的華人董事名額,董事局應在中國設立行政部門機構”等要求(該校的董事局是設在美國紐約的)。1926年4月,嶺南大學董事局在紐約開會,當時鐘榮光正在墨西哥募捐校款,趕赴紐約出席。他極力建議嶺南大學應向中國教育部申請立案,並提出教會大學應歸華人辦理的主張。嶺南大學同學會亦致函董事局,要求改組董事局,將學校交回華人自主。同年11月,國民政府頒布私立學校立案規程,規定大學必須由中國人辦理,外國人不得在中國設辦大學。嶺南大學董事局才被迫派出金佛(W.W.Comfort),蔚時(K.T.Watts),晏文士(C.K.Elmends)三人來廣州與有關方面協商。結果,決定在中國設立校董會,校董十九人,其中十五人為中國人,四人為美國人。董事有鍾榮光,金曾澄、孫科、林逸民、廖奉恩、晏文士、金佛、蔚時、龔約翰……等人。將董事會及嶺南大學向國民政府申請備案。原設在紐約的嶺南大學董事局改為嶺南大學美國基金委員會,以包令留(H.C.Brownell)為主任,兼任嶺南大學的歷史政治系主任。1927年1月,正式推舉鍾榮光為校董會主席和校長,李應林為副校長、香雅各(J.M.Henry)為顧問。嶺大基金委員會和嶺大校董會訂立契約,校產所有權屬於基金委員會,校董會每年向其交納租金,基金委員會付款供給美國籍教授38名,任用權屬於基金委員會。而包令留更以基金委員會主任的身份掌握學校的權力。因此,嶺南大學雖爭回由中國人自辦,但實際上仍未能擺脫美國人的控制。包令留實際上還是“太上校長”。
嶺南大學收回中國人自辦後,對校務和學校規模逐步進行改革。將文理科改辦為文理學院;合併農科大學設為農學院(後曾一度擴充為蠶絲學院)。1928年,增設商學院。1929年,受鐵道部委託,籌設工學院,於1930年成立。1930年,奉教育部令,批准校董會和大學立案。這時,已兼辦有附屬中學、附屬國小和華僑班,並在香港增設嶺南國小,在上海設江灣中學和江灣國小,作為嶺南大學所屬的一部分。再接辦廣州西關通志學校為附中分校。1934年,接辦博濟醫院,籌設為孫逸仙博士醫學院。1936年7月,孫逸仙博士醫學院,正式成立,作為嶺大醫學院。同時接辦夏葛醫科學院,設為醫學院分院。
1938年9月,鍾榮光因與美國基金會的辦學意見不一致,辭去校長職,掛名譽校長銜。校長一職,由李應林繼任。同年10月,廣州淪陷,遷校於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後,遷校於曲江仙人廟大村,農學院則遷往樂昌縣坪石鎮,醫學院分散在韶關市河西醫院及江西中正醫學院上課。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廣州原址複課。1948年,由陳序經繼任校長,直至解放。
嶺南大學自創辦以來,卅年間,培養了不少人才。政治家廖承志,音樂家冼星海,美術家司徒喬等,都曾在嶺南大學或附屬中學讀過書。對西方科學與文化的傳播,起了一些作用。但其辦學目的,是為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文化侵略,是以傳教為手段對青少年進行奴化教育,特別是以資產階級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灌輸給學生,使一部分嶺大學生養成崇洋媚外的貴族老爺和小姐,一切都是外國好的“全盤西化”的思想意識和不良影響。
計嶺南大學自成立以來,畢業學生共1,340人:內文學院畢業456人,理學院畢業125人,農學院畢業254人,商學院畢業310人,工學院畢業102人,醫學院畢業93人。
相關詞條
-
香港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初名格致書院,為美國長老會在華創建的基督教學校之一,後更名為嶺南大學。在四十年...
發展歷史 博雅教育 使命價值 校徽校歌 學院設定 -
私立嶺南大學附屬中學
私立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屬於教育機構,該學校的類型:中學。有高中七個班,國中四個班。
學校簡介 歷史沿革 -
嶺南大學[香港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 ,現為香港八大公立大學之一,世界博雅院校聯盟成員 、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京港大學聯盟成員、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滬...
辦學歷史 學術研究 辦學條件 文化傳統 學校領導 -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Hong Kong)),亞洲百強學府。其歷史可追朔至清光緒十四年由美國長老會於廣州創立的格致書院。現為香...
歷史沿革 創辦歷程 辦學特色 大學校歌 部分校友 -
嶺南大學[中國歷史上曾存在的一所教會大學]
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前身為格致書院,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於1888年在廣州創辦 。1925~1927年廣州處於大革命高潮,該校...
歷史沿革 創辦歷程 辦學特色 大學校歌 部分校友 -
韓國嶺南大學
韓國嶺南大學成立於1947年9月22日,創立者為韓國前總統朴正熙。1982年,朴槿惠任韓國嶺南大學理事長。因而嶺南大學一直被譽為韓國的"皇家大學"。 學...
辦學特色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學校排名 獎學金 -
李沛文[原私立嶺南大學農學院園藝系教授]
李沛文,(1906.10.18-1985) 廣西省蒼梧縣人,李濟深長子。1935年獲得康奈爾大學農學院農科碩士學位,1935年起,歷任私立嶺南大學農學院...
個人簡介 學術成果 培養人才 主要事跡 主要論著 -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
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隸屬於中山大學,創立於1988年,與成立於120多年前的嶺南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2010年學院通過了AMBA和EQUIS國...
發展歷史 辦學條件 學術研究 文化傳統 學院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