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文化產業

禮文化產業概念簡述

20世紀90年代以來,被譽為“朝陽產業”的文化產業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甚至在一些國家成為支柱產業。文化產業主要由演藝業、娛樂業、傳媒業、網路服務業等多個模組組成,其主要表現形式是電影電視、書籍漫畫、演藝明星、電子遊戲軟體、文化產品等。
西方已開發國家依仗自身雄厚的經濟實力,通過掌握文化產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逐步推動全球文化產業向壟斷化、規模化和高投入、高科技化發展,從而更加鞏固自身在文化產業的壟斷地位。美國的娛樂傳媒、日本的影視動漫、法國的服裝設計與表演業、德國的國際會展業等都在全球文化產業的激烈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在世界範圍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中,面對已開發國家咄咄逼人的文化攻勢和意識滲透,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中國也開始意識到搶占文化產業制高點的深遠意義。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物質供給的極大豐富,在一批文化化組織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也逐漸形成具備自身特色的文化產業,由李虹欣女士倡導和踐行的禮文化產業應運而生。

一、文化淵源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博大精深的華夏禮文化起源於遠古時期的祭祀活動。在祭祀中,人們除了用規範的動作、虔誠的態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還將自己最有價值、最能體現對神敬意的物品(即牛、羊等犧牲)奉獻於神靈,這便是最初的禮。在封建社會時期,禮逐漸成為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在現代,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不斷的發生著改變和調整,它不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言論和行動,也日漸成為影響全世界的重要文化。

二、產業探秘

禮從起源時,就形成具體的物質表達形式禮物即禮品,包括體現對神之敬意的祭品、被征服部落的納貢、人與人交往的物質饋贈等。作為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禮品不僅承載著文化規則即禮節,也高度關聯到文化儀式即禮儀。進入現代文明,禮品亦成為人們及組織間交流的重要工具,市場需求的出現及擴大促進了禮品“研、產、銷”各細分平台專業分工形成,這便是禮文化產業雛形。
在全球範圍內,李虹欣女士從市場角度出發,率先提出並系統架構禮文化產業概念,同時得到張秉鑒先生、翁飛先生等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研討論證及認可(註:張秉鑒先生系中國文聯民間藝術家協會民間文化雜誌社創辦的《中國文化產業》雜誌/月刊副主編、傳媒文化產業著名學者;翁飛先生系學術界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安徽省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史學家)。身為安徽開門紅投資集團掌門人,李虹欣女士憑藉對禮文化市場的深度洞察和充分研究,亦首創中國禮文化產業園和企業綜合體經營新興模式即“以禮文化產業園為平台,推進“禮文化”業態由分散向集約、由粗放向高端的跨越式發展;採取“禮匯天下、集群經營”的方式,匯聚全國禮品生產商和銷售商,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集小利為大利,積小勝為大勝,形成規模效應;引進和掌控國際先進的商業物流、信息流等高科技手段,積聚人才,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禮品“研、產、銷”的龍頭基地。李虹欣女士的思想與實踐,不僅推動中國禮文化產業的形成,而且對弘揚中國文化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標準概念

禮文化本身是一個集群概念,它不僅是儒文化、道文化、佛文化等中國古典文化的綜合,還集成了祭祀文化、農耕文化、商業文化、玉石文化、青銅文化、瓷器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文化。禮品可謂包羅萬象,從古代的祭品、奴隸、食物、衣物、珠寶、古玩、武器到現代的電子產品等。
禮文化產業是圍繞禮文化主題,以禮品為核心表達形式產生的概念,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定義,形成禮文化產業的標準概念即“從禮文化產品的工業標準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禮文化產業是圍繞著自身主題,按照市場需求特點和結合工業標準,研發、設計、生產、儲存以及分配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

四、產業範圍

禮文化產業涉及範圍非常廣泛,凡具備禮品屬性的商品或產品、服務的“研、產、銷”活動都屬於禮文化產業範圍,具體包括:
1、巨觀層面:中國禮文化傳播與發展促進,包括禮文化系統性研究、禮文化傳播平台搭建、禮文化主題傳播活動的策劃和組織、禮文化保護;禮文化產經戰略研究,包括禮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禮文化產業市場化研究、禮文化產業全球發展模式研究、中國禮文化產業市場競爭力研究等。
2、中觀層面:禮文化產業全產業鏈研究、培育、互聯和發展,包括禮文化產業鏈合作組織建設、全球禮品設計研發中心創建、特色禮品產業研究和發展、禮文化產業鏈人才戰略構架、禮文化產業金融平台打造、禮文化產業品牌工程、禮文化產業會展等。
3、微觀層面:禮文化實物形態產品或服務的研發、製造、物流、行銷等,即根據禮品行業特性組織開展的一系列具體的市場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