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禪文化旅遊景區開發區位於五祖鎮劉岳村,北靠柳林鄉,東臨停前鎮,南與杉木鄉接壤,西接苦竹鄉,距縣城十二公里。 五祖鎮地處黃梅縣北部山區,集山區、庫區、老區為一體,屬省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黃梅地理環境優越,位居大別山尾南緣,鄂皖贛三省交界,南臨長江黃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稱“七省通衢”、“鄂東門戶”。縣城為鄂皖贛毗連地區公路交通重要樞紐,小池鎮與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為九江長江大橋北岸橋頭堡。
規模
禪文化旅遊景區為近期完成工程,分6年三期完成。規劃面積4045畝,總投資約10個億。分七個功能區:寺院核心朝拜區、禪修中心、禪脈體驗區、禪修度假區、菩堤古鎮區、景區配套服務區、仿古建築住宅區。
周邊景觀
1.一天門:
為四足落地式青石門樓,橫跨東西南麓古驛道 北邊通往五祖寺的三叉路口。進入此門, 北行不遠,迎面小岡上有釋迦多寶如來 佛塔,北宋宣和三年(1121)募化修建。塔體八角五級,高6米餘,雕刻秀雅玲瓏 。
始建於元代。此橋橫跨於兩山澗谷之上,單孔發券,長33.65米,高8.45米,雄偉壯觀,狀如飛虹。兩端砌有牌坊式門樓,橋下流泉飛濺,瀑布飛崖掛壁。
六株古稀青檀(俗稱油朴樹)其中最大的一株,粗四圍,高28米,覆蓋面積近1畝。
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和真身殿。天王殿和大雄寶殿為近年新修重建之殿宇,古樸而有氣勢;毗盧殿始建於唐大中年間(847━859),現存的殿堂是後來麻城人募捐修建的,故又名麻城殿。1985年維修,更名毗盧殿。真身殿,又名祖師殿,乃是供奉五祖弘忍真身的殿堂,原來在講經台下,唐鹹亨五年(674),弘忍圓寂前令弟子玄賾修建的,北宋元右二年(1087)移至今址重修。此殿建築匠心獨運,造型巍峨宏麗,前部左為鍾亭,右為鼓亭。兩亭造型一致,相互對稱,內與正殿相通,飛檐斗拱,撐角鐫有鳥像。中部為正殿,正面門上方掛有“真身殿”匾額。門前兩旁大柱上塑有金色巨龍,門頭上橫樑雕成空心二龍戲珠,屋頂上有九龍蓋頂,兩側均用雕花磚砌。正殿後部正中為“法雨塔”,五祖真身即藏於此。塔壁四周上層,有數以百計的石刻小佛像和鐫刻匾額。
4.七重偏殿:主殿東側有關聖殿,松柏堂,延壽庵,及第庵,華嚴庵,佛殿,客堂,齋堂,大寮等;主殿西側有長春庵,娘娘殿,方丈,監院室,庫房,小寮等。
5.五祖大寶塔:建於民國21年(1932)為五祖舍利(骨灰)下葬處。(五祖真身毀於民國16年)。
6.講經台:相傳五祖弘忍及引後歷代住持僧俱於此講經說法。此台系用砂岩條石築成的,正面朝南
,背連山脊,台西懸崖千丈,登上講台,視野開闊,猶如廁身天境。
為五祖弘忍手建。池中白蓮亦為弘忍手桿至今白蓮生長旺盛,亭亭玉立,綠葉如蓋,色白香清。
8.缽孟石:系一塊高6米,徑9米的天然岩石,平地突兀,形如望月,相傳是弘忍所用之缽變成。
9.洗手池:是弘忍初建寺時,在白蓮峰上的一塊自然岩石上鑿的,形如腳盆。無論晴天雨天,池中始終只有半池水。既不乾涸,也不滿溢,堪稱一絕。
景區開發前景
黃梅是佛教禪宗發祥地,旅遊資源豐富,開發價值和空間潛力大。近年來,黃梅縣委、縣政府把發展旅遊產業作為驅動縣域經濟的重要抓手,提出了旅遊創“4A”的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該縣緊鑼密鼓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有力促進了“4A”爭創工作順利開展。按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完成五祖禪文化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從而盤活黃梅旅遊整體資源。建成後的禪文化旅遊景區將會改變我省的旅遊景區格局,實現北有武當山,南有文祥四、五祖的旅遊優質組合,會成為全省乃至中南地區又一大旅遊景區和名聖區,吸引更多的中外遊客來五祖觀光旅遊。預計年接待遊客達到200萬人次以上,可創旅遊綜合收入8個億。至2015年,按照國家5A頂級景區的標準規劃建設五祖寺風景區,最終把五祖寺打造成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禪宗文化旅遊勝地,使黃梅成為世界級國際禪修中心和鄂贛皖三省旅遊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