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當西方佛學研究進入所謂"擁抱異類"和傾聽多音化的時代,【1 】漢語語境的佛學論述似乎仍然滿足於在比較狹隘的歷史和解釋的敘事範圍內進行研究。作為禪學的思想考察,儘管隨著本世紀初新材料的發現,特別是敦煌文書的公布,學者們開始重新審查傳統燈史的可靠性及其寫作背景,以冀重建新的禪學思想史。在方式上,由於過分相信新的史料所帶來的富有革命性的創見,以歷史文獻為主而輔以必要思想解釋的方法結構遂成為中國現代禪學研究的基本範式。"訓詁明而後義理明"這一漢學方式的價值信念,經過現代性的理性包裝,使學者們認定,通過對原始文獻、考古材料的校勘解讀,可以填補歷史的時空距離,去重構傳統禪學的本來面相。這種雄心勃勃的英雄主義所激發的文獻知識學范型,一方面使漢語禪學的歷史文獻研究,特別是有關唐代禪學的文本研究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拓展,並與日本同行一起重新建立了早期禪宗發展的歷史系譜。作者介紹
龔雋,1964年生於江西南昌,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哲學碩士,武漢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所長,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出版著譯2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作品目錄
導論作為思想史的禪寫作——以漢語語境禪學研究為中心的方法論考察一 重溫一段公案
二 作為歧出的哲學解釋
三 思想史的解釋:在哲學史與文化史之間
四 “人就”與“出就”:禪思想研究中的“可說”與“不可說”
第一章重提“印度禪”與“中國禪”
——以4——5世紀為例
一 近代禪史研究中的幾種意見與分析
二 4—5世紀“中國禪”的意趣:從解經學的立場看
三 “中國禪”與反智主義
第二章尊戒與慢戒
——略論禪風中的“遊戲三昧”與內外法度
一 “樂道”,“遊戲神通”與“遊戲三昧”
二 從外在禮法到內在禮法:禪學史的一點分析
三 結語
第三章《肇論》思想辯證及其與古頭宗的關聯
一 語詞的關聯與意義的斷裂:思想史方法上的說明
二 空:拒根源實體主義
三 無知與聖智:兩種可能的解釋
四 從《肇論》到石頭禪的所傳、
第四章禪門頓漸新論
——以早期禪為中心
一 對頓漸論述“範式”的疑慮
第五章中國禪宗歷史上的“方便通經”
第六章“念佛禪”
第七章宋代“文字禪”的語言世界
第八章唐宋佛教史傳中的禪師想像
第九章禪是佛教嗎?
第十章歐美現代禪學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