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拼音:fú zuò
注音:ㄈㄨˊ ㄗㄨㄛˋ
釋義
祭祀所用的肉類。 漢 王充 《論衡·語增》:“使 文王 、 孔子 因祭用酒乎,則受福胙不能厭飽。” 宋 蘇轍 《免南郊加恩表》:“福胙既均於在列,名器豈宜以假人?”《宋史·禮志四》:“宣制畢,宰臣百僚賀於樓下,賜百官福胙,及內外致仕文武升朝官以上粟帛羊酒。”
語出:漢 王充 《論衡·語增》:“使 文王 、 孔子 因祭用酒乎,則受福胙不能厭飽。” 宋 蘇轍 《免南郊加恩表》:“福胙既均於在列,名器豈宜以假人?”《宋史·禮志四》:“宣制畢,宰臣百僚賀於樓下,賜百官福胙,及內外致仕文武升朝官以上粟帛羊酒。”
基本信息
拼音:fú zuò
注音:ㄈㄨˊ ㄗㄨㄛˋ
釋義
祭祀所用的肉類。 漢 王充 《論衡·語增》:“使 文王 、 孔子 因祭用酒乎,則受福胙不能厭飽。” 宋 蘇轍 《免南郊加恩表》:“福胙既均於在列,名器豈宜以假人?”《宋史·禮志四》:“宣制畢,宰臣百僚賀於樓下,賜百官福胙,及內外致仕文武升朝官以上粟帛羊酒。”
zuò (1) (形聲。從肉,乍聲。本義:祭祀用的肉) (2) 同本義 [sacrificial meat] 胙,祭福肉也。――《說文》 夏曰福胙。――...
釋義 古籍解釋福,指祭酒;胙, 皇帝先飲酒受肉,然後賜群臣祭酒祭肉。 如皇帝不親往祭祀而遣官代行祭祀,則罷飲福受胙之禮。
一作福祚, 字爾受,又字錫嘉, 號雲岩,又號訒庵、竹房,浙江嘉興人。
胙就是祭肉的意思,是脤與膰的統稱。貴族及民間祭祀時的餕與畀也常通稱分胙。分胙是指祭祀完畢分享祭神之肉。
簡介 釋義 演變 禮儀的作用 禮儀與宗族胙肉,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zuò ròu,指的是祭祀時供神的肉。如: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五:“招頭蓋三老之長,顧直差厚,每祭神,得胙肉倍眾人。”
詞目 拼音 出處與詳解 詳細信息致胙,漢語詞語,拼音是zhì zuò,指古時祭祀後,君王、諸侯間互將祭肉給予對方,以示禮節。見《史記·商君列傳》:“居五年, 秦人富強,天子致胙於孝公 。”
解釋 出處官名。 祭祀贊禮官之一。 若遣官員釋奠及祭太歲,則不設贊胙官,而由典儀兼行其事。
胙肉之賜是一個漢語辭彙,出自《史記.秦本紀》。
受胙:【拼音】shòu zuò 【解釋】接受胙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