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1、天子祭祀後,將祭肉賞賜諸侯。2、臣子祭祀後,將祭肉奉獻給國君。
出處
![致胙](/img/7/807/nBnauM3X0cDO0gTN5YDOxYDN4QTM5QDM0YzMzQTNwAzMxAzL2g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國語·齊語》:“葵丘之會,天子使宰孔致胙於桓公,曰:‘餘一人之命,有事於文武,使孔致胙。’”韋昭註:“胙,祭肉也。”《三國志·魏書·文帝紀》:“奉漢帝為山陽公……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
2.臣子祭祀後,將祭肉奉獻給國君,表示為君王和國家添福。
《國語·魯語上》“嘗、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數矣”韋昭注引賈唐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謂之致胙。”《周禮·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鄭玄注“致福,謂諸臣祭祀進其餘肉,歸胙於王”唐賈公彥疏:“今彼雖據諸侯禮,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歸胙於王’也。”參見“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