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樓

福田樓

福田樓位於福建安溪西坪鎮西原村,為林奇苑茶莊的創始人林孝逸建於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福田樓的建造經歷了三年,規模和檔次在當時鄉里是首屈一指,其樓門口有幅對聯,上聯是“福宜惜惜衣惜食惜不盡”,下聯是“田有賦賦中賦上賦其通”。在福田樓對面有座“蔚美樓”,乃奇苑始祖林燕愈所建。

“福田樓”傳奇故事

神馬故事

1795年(嘉慶初年),十一世林燕愈遷往武夷山。林燕愈,號幔陀。與妻子一起以竹器加工為生。雖然夫妻心靈手巧,十分勤快,但是生活只能維持溫飽。到了武夷山這座古來的風景名勝和產茶名山,為這裡美麗的自然風景和淳樸的茶風所吸引,更愛上了出產的武夷茶。於是決定定居下來。

福田樓福田樓

由於積蓄不多,他們決定住在武夷山下村子裡一處空房子裡。據說,這裡因為鬧鬼而沒人敢居住,夫妻兩個卻沒在意。“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夫妻倆雖窮,卻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儘管村里人百般勸說他們不要住進去,他們還是擺擺手笑笑說不怕。
儘管說不怕,怪事還是出現了。男人開始每天都做同一個夢,夢裡面,一群人總是遠遠走過來,喊他一同去一個地方挖財寶。夢雖不恐怖,可每夜都重複,也讓人覺得有些緊張。女人則發現更怪事,傍晚從村口挑來準備第二天用的滿缸水,第二天變得空空如也。更奇怪的是,缸仍舊完好無損。這難道就是村里人說的“鬧鬼”?!
男人決定先找到水消失的原因。當晚,他在水缸旁邊拉了根紅繩子並打了個活結,夫妻倆就藏守在缸旁邊,等待著看到底怎么回事。凌晨時分,突然一匹白馬跑進來,直徑著水缸,竟飲完了整缸水。就在白馬撤身要離開的時候,男人拉了紅繩子,套住了馬腿。白馬並無知覺,奔出院子。夫妻兩個就跟隨著白馬,想看看它到底從哪裡來。
白馬一直跑出村子,跑到深山裡,跑到一個兩人從來沒到過的山谷旁,突然不見了。男人突然發現,這就是每天夢中夢到的那個地方,那群人總是在這裡招呼他,要他挖寶。夢和馬的偶然組合,讓他分外意外,同時也好奇這個地方是否真的有財寶。於是他和妻子找工具嘗試著挖了起來。隨著挖的越來越深,一堆金銀珠寶突然出現在眼前。讓夫妻倆欣喜若狂。開荒種茶

有了這筆財寶,夫妻可以盡享榮華富貴,可是錢總有花完的一天,自己的後代又該如何維生呢? 春天正臨武夷山,這採茶的季節,山里寺廟的和尚們忙著採茶制茶,聽說進貢的武夷茶也將要採摘了。這么好的茶,連皇帝都稱讚不已的武夷茶,一定可以在市場上賣的好價錢。夫妻突然靈機一動,武夷山36峰、99岩,基本上都沒種茶樹,買下山,請民工來開採種茶,兩三年後,滿山的茶樹不就可以盡數採摘制茶了嘛。這豈不是一件造福後代的好事?
山都屬於寺廟,要想開山,自然要去找主持商量。
主持知道他們是剛剛落腳武夷山的外地人。但見夫妻兩個非常誠懇,是勤勞淳樸之人,就說:“從今年正月開

福田樓福田樓
始,你們開山種茶,一直到中秋節,你們能種多少,那山就都歸你們啦。”主持當然沒多想,只是覺得憑著夫妻倆個人,黑夜白天連續勞作也占不了幾座山。他哪成想夫妻倆已經得了財寶,並從江西雇來了大批民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開了一座座荒山。砍樹挖根、燒荒築壇,一切進展的速度如此之快,令主持很驚訝。但是既然說出了到中秋節的承諾,他只好默默觀察事情的進展。
待到中秋節那天,夫妻倆個雙雙來拜訪主持,那時候,夫妻兩個的茶苗已經漫山遍野。主持見到他們微微一笑。夫妻倆當然看出這笑里有些許的苦澀。不過夫妻倆也是善男信女,更不想太為難主持。對著主持說:“主持您能看到的茶山,就歸寺廟吧,看不到的我們才要!”主持微微點點頭,贊同這樣的建議。
然而,畢竟目之所及的山野有限,夫妻倆個八個月的努力終有回報,他們在幔陀峰、霞賓岩、寶國岩等種滿了茶苗。看著那正在茁壯成長的茶苗,夫妻很欣慰自己的當初的決定,一片片茶綠就是一份份希望啊!
俗話說“十年樹木”。雖然茶樹生長周期短,要想產茶,也是需要辛勤耕耘、精心培育。四季輪換,施肥、除草、挖山、修剪……滴滴汗水終有成果,經過幾年的辛苦勞作,夫妻倆的茶園終於茶香滿溢。林燕愈夫婦的大度和為人一下子在當地傳開了,崇安縣太爺把這義舉上報朝廷,嘉慶皇帝很欣慰民風淳樸,特賜牌匾“潛德幽光”,如今這牌匾還在西坪林燕愈的老家蔚美樓上。
武夷茶自古世人稱頌,有著“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的美譽,加之夫妻做茶認真精心,成茶銷售不成問題。夫妻倆做生意又誠信為本。令茶園的茶葉很快在閩南市場上找到了出路。品牌雛形

經過林氏兩代人的苦心經營茶山,從最初買茶山起家,到成了武夷山下的富裕大戶。而且還成為武夷十八岩主。不過林家依然保持著勤儉持家的傳統,依然希望在茶業方面拓展的更寬。同治年間(1862——1874年),到了林孝逸這一代,林家在閩南創立了茶行,名為“奇苑茶行”。
武夷山風景猶如仙境,自古便有“仙苑”之稱;范仲淹一句“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載”,又賦予武夷茶“奇茗”的稱號。那么銷售這么珍奇的武夷茶的茶行自然就叫做“奇苑”了。
武夷茶一直被稱為茶中的君子,銷售武夷茶的茶行同樣也需要講究品質與德操,茶行一直奉行的是“忠、信、和”的宗旨。因為有自家茶山產茶的質量保證和較低的價格,“奇苑”的茶不僅品質優,而且價格實惠,很快就在市場上打開銷路。
當時鴉片戰爭結束後,中國的五口通商將自家大門完全敞開,因此“奇苑”的市場很快延伸到海外。清末的時候,便在廈門設立茶棧為中轉,將武夷岩茶運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地銷售。
民國初年,再在雲霄縣設茶棧,茶應漳浦、詔安、東山等地。
一年,東南沿海爆發大規模瘟疫。來勢洶洶,輕易就奪走了很多生命。即使是名醫,恨不得有三頭六臂,卻

奇苑國茶奇苑國茶
也趕不上他肆虐的速度。當時林氏家族已經到了林心博這一代。周圍已經有很多熱播感染瘟疫而亡,大家都憂心忡忡。
這樣的災情,再加上茶行的生意受到了影響,林心博每天都睡不好。一天晚上,他迷迷糊糊仿似看到老家西坪三安寨關老爺向他託夢,要他把茶行歷年來庫存下來的鐵羅漢茶葉拿出來,救濟災民。林心博恍然大悟。第二天立刻行動,叫來下屬各茶行開倉送茶。
果真是茶到病除。接受贈茶的人,不久就痊癒了;而沒有染病的人,也因喝了這茶,一直身體健康,沒有被病魔侵擾。老百姓紛紛讚譽這武夷鐵羅漢神奇,更感謝奇苑茶行的慈善之心,讓大家擺脫了這場罹難。
從此,民間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奇苑的茶,不僅可以解渴做飲料,更可以治病保健康。沿海各地也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喝奇苑的茶可以治病辟邪。許多人出國之前,一定帶一包奇苑的茶葉,方能安心上路;遠在東南亞華僑,則不惜重金千方百計購買奇苑茶,甚至當成了傳家寶儲存。建造“福田”—百年傳承

林孝逸回到老家後,就在先祖林燕愈建造的蔚美樓對面建造了“福田樓”。福田樓的建造經歷了三年,規模和檔次在當時鄉里是首屈一指,其樓門口有幅對聯,上聯是“福宜惜惜衣惜食惜不盡”,下聯是“田有賦賦中賦上賦其通”。他希望後人能夠懂得節儉,傳承並發揚林氏傳統。
現代的“奇苑國茶”,秉承先祖勤奮守信之志,雖然市場經濟如火如荼,但仍堅持保持本色的傳統工藝,吸收有益的現代技術,不溫不火,不急不躁,出品求天然,旨在維護品牌價值,使得先祖基業源遠流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