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老爺

福德老爺

福德老爺,流行於全國各地。由古代社神發展而來。又叫 伯公、大伯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地主爺, 土地爺、福德、土公、土地、土伯、土正、社神、社公、社官等,琉球稱為土帝君。福德正神,或稱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傳統民間以其造福鄉里,德澤萬民,所以尊稱為「福德正神」。客家人則稱為「伯公」。潮汕地區的人們都稱之為福德老爺,“伯公”,或“老伯公”,其廟叫福德廟。

基本信息

起源

中國古代人民即有祭祀上地的儀式,在禮記載有:「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小牢」。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天子祭地神,以牛羊豬三牲為大牢,而諸侯祭地神,則以羊豬二牲為小牢。

我國古代設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官,五官之長稱正,左傳注有:「五正,五官之長」,又注「土正曰后土」,后土既為土官之名,亦為土神之名。

據白虎通謂:「社,土地之神也」。又謂:「為天下求福,人非土不立,非谷耳,封土立社」。

禮記亦謂:「王為群姓立社」,又謂:「社,后土也,使民祀焉牝焉」,並疏:「后土,即社神也」。

通俗篇謂:「今凡社神,俱呼土地」。

楚辭曰:「土伯」。

五經異義謂:「今人謂社神為社公」。

根據以上各種古書記載中,已有后土、土正、社神、社公、土地、土伯各稱呼。或因社神管祈福報功,而有「福德正神」的尊稱。

在地以稱土地老爺,或稱土地爺爺為多。而在潮汕地區,則以「福德正神」及「后土」居多,有均稱為「土地公」、「伯公」或「福神」。又在城鎮及廟祠多用「福德正神」字樣,在郊野及墓地則慣用「后土」。

禪林象器箋謂:「土地神,守護地方之神」。

左傳註:「二十五家為一社」。

由此看來,古代的社已遍及各地。漢族居台灣,開拓巒荒,並手胝足,內心自然產生於土地所求恩賜豐收,以得生存的禱望,不僅視土地之神能護佑五穀豐收,且能保佑家畜興珏,人與天爭,祈神保佑,自屬難免,致有「田頭田尾土地公」之說。

土地公的來歷,實際上是綜合了古代君主所祭「天、地、社、稷」中的地祇和社、稷之神。本來天地之神,民間是不得祭祀的,大概是後來土地公由「自然神」進化為「人格神」,掌管一小地方,如一區、一里、一鄰之事,是個小神,只能鎮壓小鬼怪,所以人們對土地公的祈求也不大。比方說希望他坐鎮在街頭街尾,或田頭田尾,求求「興利發財」而已,他雖然是個小神,但在他管轄地區內,是那地區的神,所以不能看輕他,俗語說:「得罪土地公,飼無雞」,就是這個意思。

祭祀

農曆二月初二,是伯公的誕辰日,這一天傳統民間都要殺雞宰鴨,虔誠祭拜伯公、伯婆,土地廟多要演梨園,以祝「福德正神」千秋。不只二月初二要祭拜伯公,八月十五日還要舉行一次祭典,前者是奉祭,祈求福氣,後者是秋祭,答謝伯公的庇佑。這種風俗,自古至今,未曾中輟。

不但是二月二日,八月十五日,要依例致祭,每逢初二和十六日,商家都有「做牙」祭拜伯公。因為伯公是商業的保護神,一般商家,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做「頭牙」(首次的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最後次的牙),其他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分別才祭拜伯公,特別是頭牙和尾牙,祭典較為盛大隆重。除了商家初二、十六做牙祭拜伯公、伯婆外,一般農家都保持初一、十五拜伯公的習俗。至於逢年過節,廟的香火更為鼎盛,家家戶戶部要準備祭品,虔誠祭拜伯公。

除了一般家戶、商家、農人都要祭拜伯公、伯婆外,村落村野到處也有人祭拜,可見伯公廟之多,崇拜者範圍之廣,可為各種神明之冠。甚至製造陰間天庭用的貨幣商(俗稱金銀紙商)還特別制售伯公的信徒來燒給伯公。「福金」的紙寬大約三寸,長三寸二,每張表面的金箔○.五寸平方,十張裝成一束。另外,在路旁或田畔,橋頭等地常可看到竹枝挾著一束福金插在那裡,這是要獻給該地的土地公,祈求保佑,免除天災地變。

還有,在祭宗祠、掃墓、工程破土等,當祭祀要開始之前,也總要先祭拜伯公、伯婆,叫做「祀后土」,一般墳墓旁邊,往往都有一個「后土」或「福神」﹂石碑,那就是一種土地公。負責保護該地安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