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產

福建特產

福建省(簡稱閩)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海岸曲折,島嶼眾多,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除了武夷山、鼓浪嶼、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風光外,還有土樓、安平橋等人文景觀,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造就了豐富的福建名產,比如烏龍茶、八大幹、橄欖、福桔、龍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等。

基本信息

壽山石雕

壽山石雕山子壽山石雕山子
壽山石雕是以福建壽山出產的葉蠟石為原料,經過精心雕刻而成的工藝品。壽山石雕造型有著人物、花果、動物、山水風景、印章,為福建工藝品“三寶”(脫胎漆器、壽山石雕、軟木畫)之一。
福建壽山石雕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而馳名中外。遠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我們的祖先就能用鉤戟利劍似的簡單線條在壽山石上刻畫殉葬雕刻品(如壽山石豬),這就為壽山石雕奠定了基礎。經歷幾代人的技術相傳,壽山石雕從石踴雕刻發展到了印章、印鈕、文具、動物、人物等多品種的創作,而且能根據石形、石質,因材施藝地進行設計。清代,壽山石雕湧現出不少名匠。
康熙、乾隆年間,楊玉璇、周尚均為閩中壽山石雕名手。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的“伏獅羅漢”系由田黃石所刻,底部有陰文“玉璇”二字,人物神態逼真,作品刀法渾厚,真是“運刀妙如鬼工”。繼楊玉璇以後,周彬(字尚均)擅長印鈕雕刻,他所創作的印鈕素稱“尚均鈕”而聞名一時,其風格樸實,多為立獸,間刻寫意山水。
同治光緒年間,又有福州西門鳳尾鄉的潘玉茂、東門後嶼鄉的林謙培及其弟子林元珠,他們在繼承了楊玉璇、周尚均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形成了壽山石雕“西門派”(潘玉茂為代表),“東門派”(林謙培為代表)兩個藝術流派。近代著名傳人林清卿、林友清分別有“西門清”“東門清”之美稱。末以來,壽山石雕的藝術及其技法又有了長足的發展。即由簡練的技法發展成為精細的浮雕、高浮雕、鏤空雕、透雕和圓雕等;品種也逐漸增多,由殉葬品、佛教用品、印鈕發展到各種人物、山水、鳥獸、花卉、瓜果、器皿等。從而壽山石雕成為國內外鑑賞家、收藏家評賞的八閩瑰寶。
利用石料的天然色澤,雕刻出造型和色澤相適應的作品,是壽山石雕的主要藝術特色。壽山石雕界有種說法叫“一相抵九工”,這是壽山石雕重要的創作經驗之一。這就是說,藝人們必須細心查看石料的石質、石紋、石形和石色,據此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題材,並確定初步的造型,即“因材施藝”。這種思維有別於其他畫家、雕塑家的構思方法。可以說,壽山石雕藝術是特殊的藝術,是造型藝術、色彩藝術、刀法藝術、技法藝術的綜合反映。
壽山石作為原石(自然石),已經溫潤華麗無比,經過雕工的磨礪雕琢後,更成為巧奪天工,鬼斧神工的藝術品。

鐵觀音

鐵觀音鐵觀音
鐵觀音成品依發酵程度和製作工藝,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濃香型、陳香型等三大類型。
清香型鐵觀音:清香型口感比較清淡、舌尖略帶微甜,偏向現代工藝製法,目前在市場上的占有量最多。清香型鐵觀音顏色翠綠,湯水清澈,香氣馥郁,花香明顯,口味醇正。由於新茶性寒,不可過多飲用,否則會有一定程度的傷胃、失眠。
濃香型鐵觀音:濃香型口味醇厚、香氣高長、比較重回甘,是傳統工藝炒制的茶葉經烘焙再加工而成產品。濃香型鐵觀音具有“香、濃、醇、甘”等特點,色澤烏亮,湯色金黃,香氣純正、滋味厚重,相對清香型而言,濃香型鐵觀音性溫,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
陳香型鐵觀音:陳香型又稱老茶或熟茶,由濃香型或清香型鐵觀音經長時間儲存,並反覆再加工而成,亦屬半發酵茶葉。陳香型鐵觀音具有“厚、醇、潤、軟”等特點,表現為色澤烏黑,湯水濃郁,綿甜甘醇,沉香凝韻。其特質和口味接近普洱茶及紅茶、黑茶,且有沉重的歷史與文化沉澱。
炭焙的鐵觀音,是鐵觀音濃香的一種,這也是成品烏龍茶加工的最後一道改變質量的工序,是鐵觀音清香型的茶葉在經過用木炭後的焙制過程。焙制的時間、次數與火候看個人口感和市場而定。

龍眼

龍眼龍眼
龍眼,(拉丁學名:DimocarpuslonganLour.)又稱桂圓,益智,常綠大喬木,樹體高大。7~8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時採摘。為無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乾製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原產於中國南部及西南部,世界上有多個國家和地區栽培龍眼,如: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美國的夏威夷州和佛羅里達州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