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中文系人才薈萃,曾有許多著名學者在此任教,葉聖陶、郭紹虞、董作賓、章靳以、胡山源、嚴叔夏、黃壽祺,俞元桂等先賢在此任教,為中文系的發展做出了貢獻。2000年5月,在原中文系的基礎上組建成立文學院,增設傳播學系。2004年10月,在傳播學系的基礎上,獨立成立傳播學院。
師資隊伍
現有在崗教職員工114人,其中專任教師93人,正高28人,副高44人,具有博士學位64人,在讀博士2人,高級職稱占專任教師比例達到了77.42%,博士學位占專任教師比例為67.74%。另有返聘教授3人及學科關係在我院的汪文頂、馬重齊、張帆等3人。博導:32人,其中我院23人。
碩導:70人,其中我院49人。
學生規模
全日制研究生551人(碩士451人,博士102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66人。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112人(2007級271人,2008級252人,2009級302人,2010級286人),另有雙學位雙專業98人。
函授生、複合型人才班(自考生)1068人。
學科建設
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2007年)。
1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2004年)。
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一級學科點(中國語言文學,2003年)。
12個博士點與博士招生專業(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少數民族語言學、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專業、現代寫作學、文化與傳播、文學語言學)
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設定
13個碩士點和專業(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戲劇戲曲學、中文學科教育碩士、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現代寫作學、文化與傳播、文學語言學)
2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碩士(語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1個國家文科基地(中國語言文學)。
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項目(校級)(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
3個省級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
3個服務海西重點項目(海峽西岸瀕危語言學文獻及資料的挖掘、整理與研究、福建海洋文化與海西文學研究、兩岸人民共有的文化親緣和精神家園——閩台文學的百年流變)。
3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福建省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福建省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福建省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創新基地)。
1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文福建研究中心)。
3門省優質碩士課程(漢語史研究、福建區域文學史、漢字學)。
1個校級重點學科(文藝學)。
1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文本文體學)。
2門校級優質碩士課程(漢語修辭學、中國文學批評史)。
科研成果
(2007.1--20010.11)
發表AB類、CSSCI論文281篇:AB類論文122篇,CSSCI論文159篇。
出版學術專著目錄89部。
省部級以上立項項目86項:國家社科基金15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1項,高教古籍11項,省社科49項。
部級以上獲獎情況33項:榮譽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9項。
博士學位論文獎(省級)9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6篇。
教學質量
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漢語言文學)。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中文基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鄭家建:國家文科基地(中國語言文學)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2009:汪文頂“實施‘1+4’模式教改,提升師範生語文閱讀教學能力”,2001:郭丹)。
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1門全日制精品課程;3門網路教育精品課程)。
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2項)。
省級教學名師3人(2003:孫紹振;2007:郭丹;2008:陳慶元)。
省級精品課程4項(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課程與教學論(語文)、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
校級精品課程3門(修辭學系列課程、漢語言文字學、比較文學、古代漢語等)。
校級教學團隊1個。
黨務情況
黨支部數37個:在職教工黨支部7個,退休黨支部1個,博士研究生黨支部1個,碩士研究生黨支部19個,全日制本科生黨支部8個,職教部學生黨支部1個
師生黨員數636人:其中,在職教工黨員52人,退休黨員41人,學生黨員543人
在崗民主黨派17人:民盟4人、農工2人、九三學社1人、民建2人、民進5人、民革3人
榮譽榜
文學院分黨委、文學院黨委2003級學生黨支部等基層黨組織先後榮獲“福建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陳節等同志分別榮獲“福建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福建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福建省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院工會榮獲2006年“福建省先進職工小家”榮譽稱號。
各類專家
1.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
2.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
3.省優秀專家:3人
4.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
5.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
6.閩江學者:1人
7.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1人
8.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人
9.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及基金資助:2人
1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家評審組成員:1人
11.全國專業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
12.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6人
13.福建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3人
漢語言文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為師範類專業。依託文學院(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門國家精品課程、12個博士點及博士招生專業等)強大的學科優勢與優質的教學資源,培養面向21世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並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較熟練的語文學科教學能力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課程結構
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書法、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文學作品導讀、教育基本原理、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小說創作論、語文學科與課程教學論、課堂教學技能(含微格教學)、學科教材與課例分析、中學課文基礎名篇選講、多媒體課件設計、應聘課堂模擬等。
專業特點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著重全面培養師範生教學、科研與實踐能力。該專業人才培養緊緊圍繞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特點,融匯語文學科前沿的最新成果,注重師範生實踐教學能力的訓練,讓學生了解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並能通過學習,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的研究成果,根據社會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拓寬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將新知識引入語文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已實施多年的“1+4”模式教學改革實踐,創設模擬講課實踐教學環節,增設《中學語文課文基礎名篇選講》和《模擬應聘課》等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對提升師範生分析解讀作品能力、教學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師資隊伍
文學院現有專任教師92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6人,高職稱教師比例達到78%;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7人,占62%。文學院充分將現有高職稱和高學歷師資隊伍投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
就業趨勢
畢業生主要從事高等和中等學校中文課程的教學和研究、編輯出版、新聞及與中文相關的其他工作,近幾年來該專業的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人約為15%,就業率都在95%以上。隨著中學教育的發展,預計在未來5-10年內,對中學語文教師仍然有大量的需求。
中國語言文學基地班
培養目標
依託文學院(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門國家精品課程、12個博士點及博士招生專業等)強大的學科優勢與優質的教學資源,培養面向21世紀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語言文學教學和科學研究人才,並具有較為廣博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知識與突出的創新實踐能力。本專業主要為各類學校、科研機構、事業及文化傳播、宣傳等單位輸送高層次中文學科教學、科研的套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課程結構
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寫作、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文學作品導讀、文學創作論、小說創作論、西方哲學概論、美學、科研論文閱讀與寫作、學術動態系列講座、現當代、語言與文學研究系列選修課程、中外融通系列選修課程、套用實踐系列選修課程等。
專業特點
中國語言文學基地是全國首批國家文科基地,中文基地人才培養實驗區是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和研究套用型人才,注重文理、社科等通識教育,通過多樣化的課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科研、創作、口頭表達、社交等能力的訓練,把人才培養“發展性”的特質落實到培養目標上。注重建設優質研究生的苗圃,培養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套用人才。本專業畢業生能適應中文學科多層次崗位的需求。
師資隊伍
本專業配備了高學歷、高職稱、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文學院現有專任教師92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6人,高職稱教師比例達到78%;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7人,占62%。文學院最大化地利用現有高職稱和高學歷師資隊伍的教學資源投入中文基地專業的教學。
就業趨勢
專業40%左右的畢業生免試保送攻讀研究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在60%以上,其餘畢業生自主擇業,就業率達到100%。可從事高等和中等學校中文專業課程的教學和研究(須具有教師崗位的資格證書)、編輯出版、新聞媒體、文秘及與中文相關的其他工作。根據社會對中文人才需求的預測,預計在未來5-10年內,對中文人才仍然有大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