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祥錢

祺祥錢

1861年7月,清鹹豐皇帝在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病危,特封肅順、載垣、端華等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處理國事。不久,鹹豐帝病死,八大臣遵從遺詔,擁立載淳為帝,擬定次年改元“祺祥”並鑄造“祺樣”錢幣。而慈禧則以她和慈安名義,聯絡當時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欣,於9月30日發動宮廷政變,逮捕八大臣,並將肅順等三人處死。這就是有名的“辛酉政變”,又稱“祺祥政變”。不久,慈禧採納大學士周祖培奏議,廢止“祺祥”年號,停鑄“祺祥”錢,改用“同治”年號,並鑄“同治”錢幣。

使用時間

“祺祥”年號是在鹹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確定的,但到當年十月五日即被廢除,僅僅存在69天,“祺祥錢”可說是我國使用時間最短的錢幣。

相關事件

“同治”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的年號。其實,他在即位之初是以“祺祥”為年號的,並以此鑄過“祺祥錢”,但未流通就被“同治錢”取而代之了,其原因何在呢?

原來,鹹豐十一年歲次辛酉七月間,鹹豐帝病死在熱河的避暑山莊。其6歲的兒子載淳繼承帝位。新皇帝採用什麼年號成了急待解決的問題。經過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商榷後,確定採用“祺祥”二字。

9月30日,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後,由恭親王親自提出改用“同治”年號,並徵詢內閣的意見,內閣大臣一致認為這個年號擬得好,妙處就在於它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在太后看來,是兩宮同治;在民間看來,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當恭親王將擬定的新年號奏知慈禧太后時,果然為慈禧所欣賞。因為在慈禧心目中,兩宮同治,即表示兩宮並尊,無嫡庶之分。

這樣,“同治通寶”於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開始鑄行。但因鑄錢虧損等因,鑄造很不正常,常見的僅有“寶泉”(戶部)、“寶源”(工部)、“寶蘇”、“寶浙”、“寶昌”、“寶川”、“寶桂”和“寶東”等局,其餘很少發現或僅見部頒樣錢。“同治通寶”面文漢文宋體、楷書互見,各局所鑄,大小、輕重參差不齊,一般徑為22毫米左右,重約3克,銅質較差,鑄工不精。

此外,同治年間還鑄有當十以下大錢,名曰“同治重寶”。雖然有戶部頒發各局“同治重寶”當十樣錢,但開鑄的為數不多。

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存世有兩種“同治重寶”部頒樣錢,背文滿文局名,一種較大,製作精美;另一種較小,較薄,製作粗糙,均系“寶泉局”為戶部頒發而鑄的樣錢。

應該指出的是,由於同治年間主要流通面值一文的小平錢 , 從而結束了鹹豐時期大錢充斥市場 , 大小錢並行的混亂幣制。

《收藏拍賣導報》 2004年10月28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