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從2005年開始的民祭活動,較之公祭活動更顯得熱烈淳樸。在祭祀現場,眾多中外史學翹楚及文化名人圍繞如何就司馬遷精神發揚光大、“史記韓城·風追司馬”文化旅遊景區如何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將司馬遷及其精神具象化,從而直觀地展示給普通大眾,以及景區建設、韓城文物旅遊資源整合等內容進行深度的探討。
與公祭的區別
同每年清明節各地舉行的各種公祭儀式不同,此次祭祀是一次民祭活動,活動現場的民眾都是由韓城周邊地區或西安市自發前來,且民祭活動較之公祭活動顯得熱烈淳樸,在保持了公祭活動中的一些內容外,更突出了民間性,祭祀全程不再充滿著各級官員講話,而是通過網友自發獻祭長卷,自發駕車前來參加祭祀的方式。
2009年活動
2009年4月3日,清明節民祭史聖司馬遷典禮主要內容有:嘉賓致辭、敬獻祭品、各級領導敬獻花籃、恭頌祭文、上香祭祀、向史聖畫像鞠躬、拜謁司馬遷墓。韓城、合陽兩地四村的司馬遷後裔組織龐大的鑼鼓隊表演助興,按照禮儀習俗抬來花饃和瓜果供品敬獻,併到獻殿進行大祭拜和掃墓活動。
2010年活動
2010年4月18日,第六屆民祭史聖司馬遷典禮在漢太史司馬遷祠墓舉行。此次活動由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出面邀請省內外有影響的民俗研究專家、旅遊研究專家和學者五十人左右參加。舉辦“庚寅年民祭史聖司馬遷大典”期間還將召開“陝西省第二屆民俗文化論壇”及“司馬遷祠古廟會”等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由中國史記研究會、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陝西省漢文化研究中心、中共韓城市委宣傳部、韓城市景區管理委員會、韓城市司馬遷學會等單位主辦,韓城市徐村﹑華池﹑高門﹑新堡﹑賀龍﹑新農﹑上景峰等村的司馬遷後裔一千多人積極參加,以原生態的方式祭祀世界文化名人司馬遷,展示韓城民俗。參祭人數預計將超過2500人,典禮儀式上將有鑼鼓﹑舞龍﹑社火等韓城民間習俗表演。
2011年活動
3月27日的辛卯年民祭史聖司馬遷大典由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王魯湘與陝西電視台韓冰擔任主持。著名表演藝術家丁建華、瞿弦和、方明等表演藝術家用他們富有感染力的聲音讓在場的民眾一同再次欣賞了《史記項羽本紀》、《史記孔子世家》等史記名篇。孫興、尤勇、張延、王茜華、浦巴甲等眾多演藝明星也通過視屏連線為本次活動送來了祝願。此前一直撲朔迷離的三名祭祀上香人也終於撩開了神秘的面紗,主辦方說他們綜合多數專家和學者的意見,最終選擇了代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風格的鮑鵬山、肖雲儒及王西京擔當了祭祀上香人的重任。
上午10點,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鼓表演震撼開場;王立群、紀連海等文化學者通過異地連線的方式向觀眾詳細介紹了司馬遷的生平歷史,並將司馬遷對世界史學界的貢獻同外國其他學者做了對比。隨後,祭祀儀式正式開始,韓城民眾按照當地傳統,將四個一米高的大花饃作為祭品獻給了史聖,同時敬獻給史聖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網友的一幅寬90公分,長20.11米,簽有上萬人名字的“史記韓城風追司馬”長卷。著名表演藝術家徐濤擔綱本次祭祀大典的主祭人,他用他那及其雄渾並具穿透力的聲音朗誦了祭文,上百名司馬遷後裔無論老少,一同跪倒在地,向史聖行三叩九拜大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祭祀現場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名車友用他們所駕駛的五百多輛,組成“史記”巨陣兩個大字,以他們這種獨特的方式來祭奠和共緬先聖。
國外友人拜祭
隨著國際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範圍內掀起中國文化熱,有越來越多的國外人士開始關注中國文化,對於《史記》和司馬遷也開始掀起一股熱潮,國外許多研究《史記》和司馬遷的友好人士也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在司馬遷祠墓祭拜“史聖”,更有學者欲翻譯完整版《史記》。
韓國的著名史記研究學者金英洙和日本著名導演金子修介(作品《死亡筆記》 )就出現在當天的祭祀現場,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韓國的著名史記研究學者金英洙先生表示,他本人是連續第六年其民祭司馬遷大典上敬獻花藍。他非常人愛中國的文化,並潛心研究司馬遷和《史記》多年,因此本人對司馬遷和《史記》有著獨到的見解,也被中國有關人士稱之為外國研究司馬遷和《史記》的中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