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集弄民宅

祥集弄民宅

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區中心,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街巷,內有明代住宅多處。其中3號、11號兩處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住宅分上堂、下堂,中間有天井,兩廂加後房。正堂明間作單層處理,顯得高大軒昂,梁枋之間的隔斷尚存“編竹造”遺制。構件的裝飾均安裝在重點部位。柱礎、地腳石雕精美,飾紋豐富多彩,堂皇秀麗。

祥集弄民宅祥集弄民宅

景德鎮祥集弄民宅位於景德鎮市區中心,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巷道,內有明代住宅多處,其中三號,十一號兩幢民居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住宅的平面布局分上堂與下堂,四正兩廂加後房,中有開井,門皆設於側面。祥集弄有兩座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宅,確切的地點應該叫祥集上弄,但是大家都習以為常地稱呼為祥集弄。祥集弄民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同時也是旅遊資源豐富的一座古鎮。祥集弄民宅在1980年被作為歷史文物修繕前,還曾被作為倉庫、幼稚園使用過。

簡要介紹

祥集弄民宅祥集弄民宅
祥集弄民宅位於東經117,北緯29度,江西省景德鎮市區中心地段,其東靠動司嶺,西臨中山北路,南至珠山大道,北到老當鋪弄,該宅四周為密集的磚木結構居民住宅,人口稠密,南北端各有一條窄狹的巷道由西至中山北路街道。

祥集弄11號是座明代建築性很強的富商第,富商為顯示其財力,既不犯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的禁令,又通過用料,雕刻來裝飾來表達到富而堂皇之效果,反映了富商而不貴的社會地位。祥集弄3號建築的寶壁原掛有“成化”二年匾,內部雕飾有元代風格、脊樑上刻有“富貴”二字,為元以後成化前所建富商住宅,具有明代市區住宅建築的特色。

這2座民宅的門牌號分別為祥集上弄3號、11號,遺構建築面積總共為761平方米,其中3號281平方米,11號480平方米,這兩幢古老的明代住房,樑柱粗大,造型古樸。據考證,3號明宅建於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目前開放的是11號明宅。
11號明宅東西長21.2米,南北寬15.1米。堂房兩邊各有五根1.45米粗的屋柱。廂房與後房柱子稍小,前後各有一口天井,檀、梁比清代一般的房子木材粗大,柁梁僅次於中堂柱子。門房石壁與柱下磉礅均有青色麻石,地面鋪有0.9米長,0.6米寬的青石板,石壁與磉礅都雕有花草,而且均取對稱圖案,磉礅花紋與造型更為別致,下端呈八面形,上端為圓形。上下花紋各不相同,有的是葵形花朵,有的是卷葉草莖,還有的是連環花紋,線條粗而遒勁,圖案清晰分明。

3號明宅所不同的是堂房上方隔間篾底石灰面上除繪有花草圖形外,還繪有魚蝦等新的動物圖案。地基略比11號要高,房子質地也比11號要好,由此推斷其建造時間11號明宅可能還略早於3號。明宅結構穩固,施工精巧。正房用大料支撐,廂房與後堂均取小料,它們互相依託,堅實異常,歷及五百多年的風雨侵蝕,仍然完好無損。根據《明會典》規定,上述房子,雖然用料粗大,正面無開闊空地庭院,亦無石獅雄踞,連房門花紋也無雕龍畫鳳,大門還是開在側面,僅高2.1米,寬1.4米。可見,此房還夠不上是官府住宅,房主也不是達官顯貴,只可能算是富戶豪商。

文化價值

祥集弄民宅祥集弄民宅
景德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省文物遺蹟密集度最大的設區市。在這片52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國家歷史文化保護區5片,111處文物保護單位和各類文物遺蹟500餘處,除此之外,這裡還保留了較完整的古街區和大量的古建築,明清或民國年間街巷20餘條,古樹群落5處,古商行、民居、碼頭、廟祠等,其中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祥集弄民宅為代表的10餘幢明代民間建築,無論是數量、質量還是類型,都堪稱全國一流。

該建築充分印證明代封建制度,“庶民廬舍不能超過三間五架”之禁令,說明景德鎮地方富商為顯示其財力,採取用料精良碩大,雕刻裝飾富麗堂皇的效果來達到富商的富而不貴的社會地位。

該建築有典型的明代特徵,中堂影壁上留有“成化二年”,如雀替雕刻中存有元代那種刀法雄闊,線條流暢遺風。
該建築具有一定的民國建築工藝藝術價值,也是一座研究探討明代民間地方經濟,地方史的不可多得實物資料。

建築風格

祥集弄民宅祥集弄民宅
中國古代民居建築。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祥集上弄,有明代住宅多處,其中3號和11號兩棟住宅建於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撥款重新修葺。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號、11號兩宅形制大致相同。平面布局為規整的長方形,分上、下兩堂,兩堂之間為一天井。廳堂和天井兩側,是4間正房和2間廂房。廂房平面狹長,正房略近正方形。上堂後部有後房,最後是小天井。大小天井均為長方形,以青石板鋪砌而成。天井壁上開有泄水口與陰溝相連,可排泄檐際雨水。於側面設門。3號宅無門罩,門外布滿磚雕圖案。11號宅門罩則重工裝飾。宅的四周均以高牆封閉。上堂山面至高處,以梯級山牆護住。牆體青磚砌成,牆頭和屋面覆以南方通用的蝴蝶瓦。屋頂舉折平緩。

此兩宅建築構架為穿斗式結構。上堂前後乳栿用二柱,前廊後廈;下堂前後乳栿用三柱無廊廈。正堂明間作徹上露明造,顯得高大軒昂。明間梁架為三柱五檁三穿形式。一穿枋為疊合板枋,二穿枋做成雙步月梁,連繫中柱與金柱。月梁輪廓為上彎形,端部卷殺無斜頂,上置金童,通過單步月梁與中柱聯繫。中柱承檁,下用丁華抹頦栱。正、廂房上層以方形木擱柵承托樓板。廂房上層臨天井一側,裝有欄桿。柱子上部稍有收分,柱下無。柱礎石質,圓形,分素麵、雕花兩種。

兩宅構架的空間組合頗為奇特。從次間梁架可見正脊不在中柱頂端,而被置於較中柱前半個步架的脊瓜柱上。明間所見之脊檁實處於後脊步腦椽的中部。另外,在柱、梁、枋的空檔內,以竹子編成骨架,塗泥後抹以白灰,為宋“編竹造”之遺制。白色的隔斷嵌於本色的梁枋之間,顯得色調明快,古趣盎然。加之雀替、門框、門罩、地栿和部分柱礎被施以技法嫻熟、線條流暢的精美雕刻,使整個建築古樸中透出秀麗。

建築特色

祥集弄民宅祥集弄民宅
精雕細琢

據考證,明代中世紀,有一大批的個體富商出現,而這座民宅的主人就是一位明代的商人,而且還是一位富商。
因為當時明代對民宅的建築物有嚴格的規定,“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之禁令為明代之律,還規定了一般百姓家的棟柱不得高於6.8米。但是為了突出自己的家境,這位富商建造這座房子的時候,在不違反明律的基礎上,在一些細微處體現出匠心來。
可以看得出來,這位商人在柱礎、地袱、風拱、雀替、船蓬軒之雕刻以及明間上部枋柱間的“竹芭編心造”上,局部雕鏤的極其精細,有些不該貼金的部位,他使用了貼金,用量不需要過大的,他的用量偏要用多些,像草架梁居然比棟柱還高,宅內樑柱碩大,有人曾比喻過:“這裡的柱子比北京興安殿的柱子還要粗”。富商挖空心思地從各種細節處著手,目的就是為了處處都炫耀自己的富有,讓人一走進來感覺就不一樣。
聽到這樣的描述,仿佛可以看到明代的那位商人在接待客人時,流露出的那種自得的神情。

品陶齋

祥集弄民宅祥集弄民宅
祥集弄民宅的廳堂里,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三個字“品陶齋”。說起這“品陶齋”的由來,陶瓷研究所的所長劉新園記憶猶新。
劉新園記得那是六四期間,御窯廠的官窯里挖出了大量的碎瓷片,這些瓷片多達幾十萬件,為了修補好這些碎瓷片,瓷片被全部用麻布袋裝好,堆放到祥集弄民宅里。
為什麼要放到祥集弄民宅內呢?劉新園說,主要是當時找不到像祥集弄民宅那么大的空地,所以才堆放到這裡的。
劉新園說,這幾十萬件碎瓷片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夠完全貼完。到目前為此,只被貼上出了幾千餘件,有些已經被故宮博物館收藏,有些則被陳列在市陶瓷歷史博物館。
據了解,當時到過祥集弄的人說,那時候去祥集弄,瓷片隨地都是,隨手拿幾塊回家都沒有什麼問題,哪用像現在這樣,還得挖地洞去偷啊!
到現在,去祥集弄民宅的人,還可以看到廳內陳設櫃裡放著一些瓷器碎片,每一件碎片似乎都在講述一個故事。
“品陶齋”也因此而得名。

旅遊介紹

祥集弄民宅街道景色

中山北路是一條步行商業街,人聲鼎沸,狂放的音樂,此起彼伏,嘈雜不堪。熙熙攘攘的人流,滾動著物流。整個大街廢紙滿地,塵土飛揚。倒是整個街道很有特色,全是青磚黃泥的徽式樓閣,很有韻致和氣派。到了中山北路,見一剛崴斷游商秤桿的城管,我一本正經的問他,說集祥弄怎么走。他說,沒有集祥弄,只有祥集弄,那不是!搞了半天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祥集弄是中山北路的第一條小弄,分上下兩弄。下弄是髒、亂、差、黑的典型,走上30米就讓你窒息。上弄就是20年前國務院就將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祥集弄民宅。

祥集弄民宅,其中有兩幢民居建於明代成化年間,有500多年歷史了。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就是其一,據介紹,裡面建築高大宏敞,結構嚴謹,用料楠木,極為考究。可惜門扉緊閉,無法一睹真容。緊挨著的倒是民居,但不敢私自闖入,只能鬼偷偷的往裡探視。裡面黑黢黢的,感覺除了破舊,也沒有什麼獨到之處。外表的青磚,散著歲月的陳跡。擁窄的巷弄,已趟過無數人的腳印,街石油亮可鑑。
住在破舊的房子裡,有著住在文物里的榮耀,但更多的是有保護的責任。門吱呀開啟,房主們走進了外面的陽光世界,古老的房子裡,依然呈現著黑暗和過去的故事。

地域特色

祥集弄民宅祥集弄民宅
祥集弄民宅祥集弄民宅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