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頭泉

神頭泉

神頭泉為山西省19大岩溶泉水之一,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神頭村。泉域面積4756平方公里,泉群分布面積5平方公里,大小泉眼100餘處,呈散流狀排泄,泉水流量多,年平均(1956年~1984年)達8.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可達9.78立方米/秒,別名“塞外西湖”。

基本信息

地理特徵

神頭泉 神頭泉

這裡地屬塞上為高寒地區,冬天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然而這裡的泉水卻常年保持在14度以上,泉水清純,清澈見底,純如水晶。夏天河灘寸草如茵,水中水藻浮萍翠綠,魚兒逗沙戲水,鵝鴨鴛鴦游來游去,鷺鸛紅雁上下奮翅。到了冬天,雖然天氣盛寒,咳唾成冰,但是從神頭村到馬邑古城南的河面上卻不結凍。白天清波粼粼,悠然而流;黎明時河面上則水氣蒸騰,白霧瀰漫,宛若煙塵蔽日,又如細雪繽紛,濃者如綿如絮,白而潔,潔而壁;薄者如紗如綾,飄飄忽忽。站在此岸觀彼岸景物,若隱若現。河岸兩邊荒草落葉和10里內村莊的屋項、草垛、樹上則掛滿六花潔霜,如玉砌,如銀裹。人行道過,頭髮、眉睫和鬍子頃刻落滿霜粒。這亮晶晶的霜花,銀白的河岸,純淨極了,美麗極了。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河面上的水氣濃而淡、淡而逝,地面上的白霜開始溶化,樹上又是落霜紛紛,銀光燦爛。歷代文人和官宦到桑乾河源頭遊覽後,看到"桑乾冬暖"這一自然景觀,每每感慨賦詩。馬邑進士武文(贛城知縣)詠道:

雲樹蒼蒼拂曙霞,渡頭上喚渡頭家。

斷橋流水搖紅影,寒雪飛空落鬢華

驚散鴛鷗漁夫掉,吹殘星夜成樓笳。

山光隱隱朝曦上,已映難前紅蓼花。

金龍池以及神頭海,在20世紀80年代,被現代人進行著科學的開發。神頭海泉群屬於全排泄型泉水,每秒湧水約8立方米,最大流量為9.63立方/秒。除農業用水外,還成為"六五"期間國家重點工程之一神頭火力發電廠和周圍許多工廠的生產用水。不僅如此,神頭海泉流穩定,水質優良,勝過嶗山和晉祠之水,已經成為名貴的虹鱒魚的生產基地,同時為生產優質保健冷熱飲料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地理位置

具體方位

泉域範圍

東部邊界

南段:受馬邑斷層控制,斷層呈階梯狀,埋深依次加大,斷層以東埋深達800~l000m,上覆新生界主要由砂質粘土和粘土組成,隔水性良好,構成了阻水邊界。自北向南為朔城區的大夫莊—福善莊—神武村—保全莊。北段為馬營河和大峪河之間分水嶺,處於小京莊向斜東翼,由古老變質岩系和寒武系下統泥頁岩構成隔水邊界,自北向南為馬道頭—偏嶺—甘莊—峪溝—大夫莊一線(圖6-2)。

北部邊界

在小京莊—平魯城—楊家窯一線,標高1450~1700m,地表水向北匯入海河水系之十里河、黃河之三道河;向南匯入馬營河,自西向東為敗虎—團城—麻黃頭—何家莊—何莊—元堡子—李頂窯-潘家窯,基本上以馬營河和十里河、三道河之分水嶺即黃河水系與桑乾河水系的分水嶺劃界。

西部邊界

北段:以斷層及黑駝山地表分水嶺為界。自北向南由二道梁—劉家窯—下水頭—暖崖東。南段:由暖崖東—大嚴備—義井鎮—油梁溝,與天橋泉域為界。沿邊界地下水位較高,如朔州北東側辛按莊孔水位標高為1461.1m,白殿溝孔水位標高為1443.87m,西側白道溝孔水位標高為1417.8m;神池東側南辛莊水位1243.48m,邊界一帶大黑莊水位1246.14m,向西側賀職的水位降至1235.4m。總體構成與天橋泉域的地下水分水嶺邊界。

南部邊界

西段:以神池縣南部兩條北東東向斷層及近南北向摩天嶺斷層與雷鳴寺泉域為界。自西向東由五寨大東溝—正掌溝為隔水邊界。東南段:以寧武向斜軸結合地表水分水嶺的聯線為界。自西向東由廟兒溝—黃土溝—薛家窪—盤道梁。

以上劃定神頭泉域範圍包括朔州市的朔城區、平魯區和山陰縣、大同市的左雲縣、忻州市北部的寧武縣、神池縣部分地區,總面積為4756km,其中碳酸鹽岩裸露區面積1102.6 km。

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東北14公里處,有一處華北最大的岩溶泉群—神頭泉群。主要有金龍池、五花泉、水圍寺、三泉灣、黃道泉、玉龍泉和蓮花池等泉組組成,泉域面積五平方公里,泉水最大流量9.78立方米/秒,泉水湧出自西向東,匯合而流,四季不斷,注入官廳水庫,是首都北京人民重要的生活用水水源。

神頭泉是秀麗的風景區,素有“塞上西湖”之美稱。泉水清澈見底,水面如鏡、青山倒映、魚翔淺底,湖中生長有碧綠的蒲葦,游弋著成群的野鴨、大雁、鴻雁、鶴、鸛、大白天鵝等水鳥,周圍岸上芳草茵茵、百花鬥豔、柳垂金線、桃杏丹霞,一年四季水溫恆定在14℃~14.5℃。盛夏炎熱之天,清炎涼快;而每當隆冬,夜汽蒸騰,水霧繚繞、若幻若真,遊人至此,恍入仙境,自古文人墨客多賦詩讚賞。

相關記載

今日現狀

十幾年間,神頭一電廠的垃圾全部傾倒在神頭泉群的五花泉組南岸。這樣大量工業生活垃圾隨地面降水徑流進入神頭泉群,導致泉域水質污染、淤積嚴重、出水受阻,為了提高神頭泉的出水量,改善泉水水質,實現二十一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性利用,讓北京人民能夠喝上乾淨、清潔、衛生的神頭泉水,經山西省計委批覆(晉計農經發[2003]315號、晉計設計發[2003]570號檔案),由國家撥專款1610萬元,對神頭泉群五花泉組進行水源保護治理。該項工程於2006年春開工,主要進行了五花泉組淤泥清理及圍湖護堤的建設,至2009年五花泉組得到一定治理。多年久違不見的大雁、鴻雁、鶴、鸛、大白天鵝等水鳥又陸續飛回金龍池、五花泉組水面嬉戲、捕食、築巢、育雛。2011年春天有十二隻大白天鵝又飛臨金龍池水面逗留數日,至此,金龍池、五花泉又成了鳥類的樂園。.

古書記載

清雍正《朔州志》載:"神頭山在州東三十五里洪濤山前,上有神婆遺址,下有七泉,即漯水也,與馬邑縣連界。"中心噴泉拔地而出,磅礴壯觀;池邊水面漣漪泛泛,碧波瀲灩;池岸周遭楊柳依依,翠環綠繞。金龍池,嚴冬不凝,在明清兩代就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被稱為塞外西湖。明朝進士、雲南布政使、《芙蓉館集》的作者楊一葵慕名而來,寫下了"披襟蘭若水中天","此月臨流自爽然"的詩句。朔州著名八景的"龍池夜月""桑乾冬暖"說的就是這裡。這裡也是著名的桑乾河源頭之一,神頭的山,氣勢磅礴,橫亘千里;神頭的泉。清澈明麗,晶瑩碧透。

神頭泉歷史悠久,遠近馳名。清雍正《朔州志》載:"神頭山在州東三十五里洪濤山前,上有神婆遺址,下有七泉,即漯水也,與馬邑縣連界。"神頭七泉即七個較大的泉組:神頭海、三泉灣、金龍地、七星海、五花泉、蓮花池和磨輪灣。這些泉組在東、西神頭、司馬泊和新磨4個村莊之間形成了多處自然湖泊。此外,還有西神頭村的狼叫溝、吉在村的廟灣、新磨村的匯河灣、小泊村的小蒲、下西關村的蒼灣、長城村的後溝、馬邑城南的河灣、西影寺村的古城灣等中等泉組,小泉組則無法計算。上自神西村,下至馬邑城南的古寰州遺址,有長十五里,寬半里的河灘中,有九彎十八盤,彎彎有小泉噴瀉湧出,盤盤有小溪緩緩流淌。

朔州八景之龍池夜月

金龍池為桑乾河源頭第一泉,約占地四十餘畝。這裡泉水向上騰湧,湖面碧波漣漪,湖中有水圍寺,岸邊有鄂國公廟和尉遲恭擒海馬時單臂擰成的螺紋柳。馬邑古八景之一的"龍池夜月"指的就是這裡。夜幕降臨之後,金龍池和水圍寺、國公廟只是一個模糊不清的輪廓,當明月升起時,銀輝流水般瀉下來,灑在寺、廟和地面上,反射出迷茫的皓白。待到圓月當空時,天河斜掛,天空亮麗如晝,恍若鋪開了凝滯不散的白霜。月下的國公廟、水圍寺那青磚砌成的圍牆、青瓦鋪就的房頂,便幽幽地發出青光,樓閣的層次顯得異常分明。泉水靜靜地橫在下面,水底現出一片藍天和一輪皓月,寺廟和螺紋柳倒映在水中,看上去是水上有寺廟,寺廟在水中,泉水寺廟互抱,相映成趣。每逢八月中秋夜,月亮冉冉上升,月光照射下來,從池東的新磨村到池西的司馬泊村千米長的水面上,鋪滿了金光,微風輕波,金龍池象一條巨龍在輕輕地擺動。這一自然景觀,古人稱之為"龍池夜月",實為妙喻。

歷代有一百多位名人為神頭泉域詠詩、作詞、詠賦八百餘首,分別載於《山西通志》、《歷代名人詠晉詩選》、《朔平志》、《朔州志》、《馬邑縣誌》等史書中,其中對"龍池夜月"詠道:

龍沼周遭統綠蕪,星稀雲靜月平鋪。

分明塞北初懸鏡,仿佛江南小樣湖。

梵宇波涵沉影壁,水晶盤捧夜光珠。

鄂公汗馬功勞大,贏取凌煙古畫圖。

水圍寺建於唐末,明弘治年間重修。相傳寺中和尚拐騙良家婦女,污穢佛門聖地,被官府放火燒毀。現遺址仍在。

鄂國公廟建於何年,尚無確證。明代《新建後鄂國公尉遲廟記》中寫到:"鄂國舊有祠,去此僅二里許,於野火有年矣,棟宇灰燼,惟神與馬巋然獨存。"明弘治年間在祠的遺址上重修了國公廟,現遺址仍在。相傳,後魏以來;金龍池有二龍,時化為馬,一驪一黃,朝出暮入,人莫敢御。唯尉遲恭驍勇絕倫,能跨而治之。後人在金龍池建祠紀念

寺廟建築,使迷人的"龍池夜月"更加壯美;民間傳說,給迷人的"龍池夜月"更增加了一層神奇的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