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的楊少華和石耀霖將這個85米的洞穴全做成數值模型,研究其萬年冰穴形成的原理,發現,洞口的形成讓冬天的冷風進入洞穴,但是夏天的熱風卻進不去,所以造成了天然的冰庫。如果將洞口封閉的話,這個萬年冰穴只需要40年就會完全熔化。二位科學家的著作發布在國際著名的 Cryosphere 上。
S. Yang and Y. Shi.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Ningwu ice cave, Shanxi, China. The Cryosphere. Vol. 9, October 22, 2015, p. 1983. doi: 10.5194/tc-9-1983-2015.
洞內制冷機制最強、冰儲量最多,現開發近百米。已開發部分分三層,有冰簾、冰鍾、冰花、冰人、冰菩薩等,不一而足。洞內壁上皆冰,堪稱一個凍的世界,在五彩燈光的照射下,呈現出夢幻般的景象。
鄰居火山
距冰洞不遠處,還有一處“火山”,做了鄰居的“火山”與冰洞形成了一大自然奇觀。有的資料介紹,“火山”距冰洞僅有二百米之遙,兩者尚有一定距離,需要翻越一個小山丘,而且沒有公路可通。該“火山”並非科學意義上的“火山”,而是埋藏於地下的煤層因多種原因造成的歷時千年的自燃現象,在山西境內並不算罕見。在東寨鎮前往天池的三岔路口的對面山上,即可看到這種自燃現象,遙見輕煙繚繚。
歷史傳說
山西省寧武縣,千百年來流傳著一個傳說:在當地一座深山中,有一個掛滿冰錐的冰洞。讓人費解的是:在四季分明的山西省寧武縣,為什麼會存在這么一個千萬年不化且冬暖夏涼的神奇洞穴?如果冰洞真的存在,洞裡又會是一番什麼樣的天地?
山西寧武冰洞中的情形讓所有的人大開眼界,沒想到世界上真有這樣一個晶瑩剔透的凍的世界。其實,只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結凍的洞穴才能夠被稱之為是冰洞,那么,在世界上也只有像西伯利亞和南北極等地,少數緯度高而且是異常寒冷的地方才發現過冰洞,而且是數量少規模小。所以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個冰洞所處的位置既不是異常寒冷的南北極,也不是終年積雪的雪山,而是在四季都很分明的山西省寧武縣,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常年不化的冰洞。那這個冰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神奇發現
閆鵬,畢業後就來到寧武縣旅遊局工作,在他無意中聽了這個傳說後,從小喜歡探險的他決定趁工作之餘,尋找這個傳說中的神奇洞穴。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閆鵬爬遍了附近的許多山頭,依舊沒有任何的頭緒。然而,正當他心灰意冷準備放棄的時候,一個意外出現了:一天,他和同伴來到了當地的管涔山中,當他們爬上一個山頭後,他們驚奇的發現:在山的陰面有一個洞口模樣的地方,而接下來的事情讓所有人都始料不及。
閆鵬說:“走到洞口附近感覺涼颼颼的,感覺這個地方風比較大,而且背陰的崖壁上竟掛滿了冰花,一切都與周圍的環境大相逕庭,一個一米見方深不見底的洞口更是冒出一絲絲的寒氣。”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那個神奇冰洞嗎?
一年多的渴望,讓閆鵬忘記了恐懼和危險,他決心對這個洞一探究竟。閆鵬說,他們順著洞口下去,冰洞下邊黑咕隆咚,腳底滑得根本沒有登的地方,反正是靠上邊繩子拽著,多少有點能附著在冰壁上。後來到了一個稍微開闊的地方,站穩腳後,拿著火把向四周一看,眼前豁然開朗。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仿佛置身於一座晶瑩的宮殿,四處都是凍的世界:冰柱、冰錐、冰瀑、冰筍、冰花,沒有一個人想到,小小的洞口背後,竟然是這樣一個美妙的世界。
閆鵬完全被吸引住了,直到他的腳感覺被凍僵了,他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進洞兩個多小時了,溫度計清楚地顯示,洞中的溫度為零度左右,這與初夏時節的洞外,整整相差了20多度。在接下去的日子裡,閆鵬分別在不同的季節下過冰洞,他發現洞中似乎永遠保持在零度左右,洞裡洞外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閆鵬說,七八月份,洞外都是鮮花爛漫、綠樹成蔭,而洞內卻是堅冰不化,;冬天,洞外邊比較冷,幾乎達到零下30多攝氏度,穿著大衣,到了洞內,由於沒有風,反倒比洞外暖和了許多,有一種冬暖夏涼的感覺。 寧武縣有個暑天冰洞的訊息一經傳開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人紛紛猜測這種神奇現象的真正成因。
種種猜測
特殊地質結構
為此,中科院地質研究所的陳詩才也專門從北京趕到寧武進行考察。然而當第一次進入冰洞後,即使見多識廣的他也連連稱奇。 他看完後,感覺非常驚奇,洞內凍的類型起碼有上十種,比如冰柱、冰石筍、凍的鐘乳石、凍的渦管、冰花、冰葡萄、還有凍的結晶片等。他發現,儘管凍的厚度不一,但是所有的冰都是附著在石灰岩上的,整個冰洞高達100多米。
陳詩才說,這個冰洞的規模,絕對不會是人造的,雖然冰洞的傳說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但是從現場可以推測,這個冰洞形成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幾百年,距現在差不多有100多萬年了。這個天然的洞穴是100多萬年前由水沖刷形成的,可為什麼這個並不符合結冰條件的洞裡現在卻結滿了冰。這么大數量的冰又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這時候,閆鵬忽然想到了什麼。他說:“以我自己的理解,這個地方有火山,也有水,可能是本身的地質結構發生了改變,才形成了結凍的環境。”但陳詩才卻認為這種說法並不科學。他認為,火山的發生緣于山西一帶,有煤的自燃現象。因為煤挖出來後,一些煤矸石里,含有磷、硫這類東西,一見陽光,就氧化自燃了。
緣於冰川學說
正是因為洞的形狀並不利於洞裡洞外空氣的交換,因此儘可能減少了凍的損害。但是,即使有了這些外在的保護因素,可是這么大數量的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顯然,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這時候有人提出了冰川學說。
科學研究表明,地球自誕生以來,氣候一直在變化當中。早在幾億年前,地球就出現過大規模的冰川運動,而且只有冰川運動才會擁有如此猛烈的能量,才能形成許多地質奇觀,所以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冰川運動,使大量的冰湧進了一個沖刷成形的洞中,也就形成了今天非常神奇的冰洞。
按照這種推測,寧武縣暑天冰洞的成因就可以解釋了。但是,儘管常人看來洞中的冰都是一樣的,可經過專門的取測後人們發現,凍的年齡卻是各不相同。
陳詩才說,冰也分層,也有個核心層,核心部分的冰,從結凍的情況和它所含的一些沉積物來看,這部分冰比較老。外面的、靠近洞口或者靠近主流水道的這些冰比較新。而根據閆鵬這兩年的觀察,山上雨水多的時候,雨水常常會流進洞中並且融蝕掉不少冰,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在原來冰融化的地方,又都自動地恢復了原貌,也就是說,這個神奇的冰洞具有非常奇特的再生功能,一旦冰量減少,它還會進行自我修復。因此,陳詩才認為冰川學說似乎也存在漏洞。因為冰川學說的解釋是冰融了就融了,永遠空了,化一點就沒一點,它不會自己再生。
得益於洞形狀
陳詩才經過走訪後認為,儘管寧武縣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並不適合冰洞的形成,但還是有不少的外部因素能夠減少凍的融化。由於管涔山的海拔達到了2000多米,而洞口所處的位置在山的陰面,這對凍的常年不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而整個洞的形狀,也對洞內溫度的保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認為,洞是一個正口袋形,這樣在夏天,洞外溫度熱,洞底的溫度涼,它不交換。如果洞形倒過來,在夏天,洞外溫度熱、比重低,洞內溫度涼、比重高,熱量需要交換,這樣就損害了凍的保存量。
空氣對流成因
冰洞應該還有一個下口與外界相通,冬天內部溫度高於外部溫度,冷空氣從下口進入,使洞內溫度下降,水氣凝結,冰洞成長。夏天外界溫度高於內部溫度,氣流翻轉,冰洞融化。由於外界晝夜溫差大,在洞內溫度間與晝夜溫度之間時,氣流晝夜交替,形成各種凍的奇觀。只要冰洞凝結大於消融,冰洞就逐步成長。
夏天冷氣下流,使出口空氣達到飽和凝結成水,隨著外界溫度的上升,內外溫差增大,下口流出的冷空氣增大,出口達到成冰條件,形成“夏日冰洞”。
地熱負異常說
其實不僅是山西省寧武縣的這個冰洞成因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就是在整個地質界都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如果是冰川運動時,大量的冰湧進冰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冰早就應該化了。最關鍵的是,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一年四季都結凍的氣候條件。
最近有一些人就提出了一個比較被認可的說法:叫做地熱負異常說。地熱正異常說指的是越向地心走,溫度越高,地心的溫度大概是6000多度,和太陽表面的溫度差不多,也就是越往下走溫度越高,這是合乎常理的。而地熱負異常說恰恰相反:它說越往下走,溫度越低,低得能夠製冷,能夠製造出大容量的冰來。
對此,陳詩才認為,這就好比空調或冰櫃,它都有一個製冷的機制,它是通過機電來製冷。而冰洞的制冷機制,從目前來推測,還是岩石下的某種機制,形成了製冷的機制,從而達到製冰的效果。那么可以猜測,正是因為山本身的最深處很可能存在我們目前仍未探明的制冷機制,它不僅能保持洞中的溫度,並且仍在日復一日地結冰,再加上相對較高的地理位置,以及洞口位置的巧合,因此,形成了這么一個神奇的冰洞。
“地熱負異常現象”,這一假設必須挑戰我們已知的多個物理定律。首先是在普遍“高溫”的地下怎么形成,如果這一過程是“自主”形成的,最恰當的解釋是向外散熱使自身降溫,可這不符合我們已知的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的物理學定律;其次,在不考慮冷源形成的情況下,冷空氣密度較大,是怎樣從地下向上流動的。再次,如果確有地下冷源,又能向上輸送,由於水的密度遠大於氣體密度,地下水勢必向下流動,固化,直至堵死冷氣通道,且越積越多,直至整個洞被冰填滿。
冰洞形成的條件:
1、必須有兩個出口,且兩個出口必須有足夠的高差,之間密封保溫良好。
2、洞內下部必須有一定的水源,且進洞冷空氣不足以使其完全凝結。
3、0℃以下天氣足夠長。
4、上部出口在山的陰面或山坳里。
5、冰洞附近山體相對陡峭,但其他部分山勢較高且沒大的溝壑。
冰洞伴生的其他現象:
冬季洞內氣流上行,飽和氣流流出洞口遇冷空氣凝結,在相對濕度較低的冬季,會最先出現冰凍現象。
夏天洞內氣流下行,出口處會形成相對清涼的小氣候或出現低於正常地溫的泉水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