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祖鍾zǔ zhōng
基本信息
祖鍾,高35.9cm,銑距18.8cm,重8kg。
詳細信息
鍾甬後配,甬是鐘頂上的筒形鍾柄,用來懸掛鐘體。鐘體各部用小乳釘界隔。紋飾纖細,隧部有交疊式雷紋,“篆”間作雲紋。
銘文內容
“鉦”間和鼓上鑄銘文35字:
唯正月初吉丁亥,
ꀘ(音祖)作寶鍾。用追
孝於已
伯,用享
大宗,用
濼好賓。
ꀘꂀ(音及)蔡
姬永寶用
邵大宗。
銘文大意
正月的第一個吉日丁亥這一天,ꀘ做了這套寶鍾。用來追念死去的父親已伯,用來祭享本家族嫡長子一系的祖先們,用來在朋友賓客的宴會上助興。ꀘ和夫人蔡姬永遠寶用此鍾,以光大本家族的嫡系。
這篇銘文對“大宗”的記載,說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一個方面,值得注意。
關鍵字
鍾
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青銅樂器。或由商代鐃演變而成。今所見最早的青銅鐘屬於西周中期。西周至春秋的多是所謂甬鍾,鐘頂有筒形的甬。有的大鐘單獨懸掛,稱為特鍾;有的大小相次成組懸掛,稱為編鐘。西周中期的編鐘以大小三件為一組,晚期以後發展到大小十幾件為一組。另有鐘頂作扁環鈕或伏獸形鈕的平口鐘,稱為鎛,主要見於春秋戰國時代。還有所謂鈕鍾,鐘頂的甬為近似半圓形的鈕所代替,始見於西周,盛行於戰國。也有的鐘在體兩側鑄有浮雕的虎作為裝飾,別具一格,但流傳較少。鍾用木槌敲擊演奏。考古發現的編鐘,有槌同時出土。編鐘懸掛在特製的架子上,這種架子的橫樑稱作“筍”,支撐架子的立柱稱為“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