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係問題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歷史觀的基本問題,與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作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一脈相承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劃分在歷史觀上根本對立的兩種觀點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基本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堅持社會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的發展,堅持人民民眾創造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個觀點,結束了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堅持了真正辯證和徹底的唯物主義。
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存在的總體反映。它包括人們的意識形態和風俗習慣、社會心理等等。社會的意識結構建立在社會的經濟結構基礎之上並受社會的政治結構制約。社會意識具有自身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特點
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
⒈社會意識的內涵和外延。
從內涵上看,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過程和條件在觀念上的反映,歸根到底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在觀念上的反映,主要是對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反映。從外延上看,社會意識是總括動物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以及社會中全部精神現象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廣義地理解,社會意識還包括依據一定的社會思想建立起來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等思想的“物質附屬物”。
⒉社會意識與意識的區別。
意識可以只在個體的頭腦中發生和存在著,而社會意識必須是意識藉助個體之間的精神交往之後才能形成。也就是說,意識範疇在外延上大於社會意識範疇,它包括經過精神交往之後的意識和精神交往之前的意識,社會意識只是意識的組成部分之一。理解這個問題,要注意不要混淆意識的社會性和社會意識,意識的社會性是說意識的產生不能脫離一定的社會條件和基礎,是社會的意識,精神交往只是意識產生的目的之一;而社會意識必須以精神交往為前提。
⒊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依賴性,是社會意識的一般特點之一。這一依賴性具體表現為:首先,社會意識的內容來源於社會存在,是對社會物質生活及其過程的反映。“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動物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其次,在階級社會中,反映階級關係的社會意識必然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裡,不存在超階級的統一的社會意識形態。再次,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社會意識必然或遲或早地發生相應的變化;意識形態的更替,其原因歸根到底要從物質生產方式的變化中去尋找。
相對獨立性
⒈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含義和表現。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是社會意識的又一一般特點,它是指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能動性、自身獨特的規律性和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性。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發展變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會意識往往會落後於社會存在,也往往會超越社會存在。第二,社會意識的發展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會意識的發展具有歷史繼承性。就每一時代具體的社會意識的形成來說,都有兩個來源:一是當下的社會存在;一是歷史上的精神文化成果。第四,社會意識各種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第五,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的反作用。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現。正如列寧所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反作用的特殊方式是:通過思想鬥爭使先進的意識戰勝落後的意識。
⒉社會意識的發展規律及其意義。
通過思想鬥爭、說理方法來解決矛盾,是社會意識獨特的發展規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是自覺運用這一規律的體現,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開展意識形態的科學研究和思想鬥爭、繁榮我國社會主義科學文化的正確方針。
⒊社會意識與社會精神文明。
社會意識與社會精神文明都屬於思想意識方面,雖然二者有所不同:社會意識作為社會存在的反映,包括了精華和糟粕兩個部分,既有反映世界發展客觀規律,推動社會存在前進的社會意識,又有阻礙社會發展的腐朽的社會意識;而社會精神文明則只是社會意識中積極的、精華的部分,不包括消極的、糟粕的部分。但二者都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都有巨大的反作用。社會精神文明的獨特內容決定了它對社會存在必然起推動作用。因此,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
文化的本質與功能
⒈文化的本質。
狹義的文化是指以社會意識形態為主要內容的的觀念體系,是社會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屬於社會意識範疇。廣義的文化即本物種化,它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本物種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文化有三大特點:第一,屬本物種性,即不同於自然又以自然為基礎的本物種化形式;第二,社會性或群體性,即它是孕育、生成於一定群體之中又適應這一群體需要的本物種化形式;第三,多樣性,即獨特的、相對隔離的群體在獨特的環境中,會形成式樣各異的文化形態。廣義的文化,有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種基本形式。
⒉文化的功能。
作為社會意識的狹義的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會反作用於社會存在。先進的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落後的文化阻礙社會發展。
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總體功能和作用是塑造社會主義新人,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還具有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調節個體與社會相互關係,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功能和作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傳承和發揚本物種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不斷進行文化創新,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過程中得以不斷發展的。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社會科學在社會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結構
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
⒈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的含義及構成。
從社會意識主體的角度看,社會意識包括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個體意識是主體為個體的社會意識,它是個體獨特的社會經歷和社會地位的反映,是個體特有的社會實踐的產物。個體意識包括:自我意識、環境意識、個體與環境關係意識等內容。群體意識是主體為群體的社會意識,它是一定的群體所結成的社會共同體的共同意識,是為適應一定群體的實踐需要、維持群體的一定社會關係和利益服務的,是對群體共同的社會經歷、社會地位和社會條件的反映,是群體共同實踐的產物。群體意識包括:家庭意識、部族部落意識、集體意識、團體意識、行業意識、階層意識、階級意識、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和社會整體意識等。
⒉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的關係。
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首先,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相互依存。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完全是)是部分與整體、個別與一般的關係。其次,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再次,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
⒈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的含義及構成。
從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層次來看,社會意識由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構成。社會心理是低水平、低層次的社會意識,它是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發形成的、不系統、不定型的社會意識。它表現為:感情、風俗、習慣、成見、自發傾向和信念、願望、審美情趣等等。其主要構成是:階級心理、民族心理、行業心理、時代心理等。社會意識形式是高水平、高層次的社會意識,它是人們自覺地從社會生活中概括提煉出來的、具有明確分工、相對穩定形式的系統化、理論化的社會意識。主要表現為:哲學、宗教、藝術、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和自然科學等。
⒉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的關係。
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雖有低級高級之別、直接間接之分、感性理性之異,但又相互聯繫、相互作用。首先,社會意識形式以社會心理為基礎,社會心理為社會意識形式的建立和發展提供素材和營養。其次,社會意識形式影響和引導社會心理。再次,社會意識形式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只有通過社會心理才能實現。
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
從社會意識對經濟基礎的關係的角度看,社會意識可以劃分為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意識形態是指反映並服務於經濟基礎的社會意識,是屬於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具體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大部分社會科學。在階級社會中,它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非意識形態是指反映自然現象和不屬於特定經濟基礎的某些社會現象(主要是生產力)的社會意識形式,是非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主要包括自然科學、一部分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如語言學、邏輯學、心理學等。它不具有階級性。
形式
特徵
⒈藝術。
藝術為人類特有,是通過塑造具體生動的形象來把握世界、反映社會生活的社會意識形式。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語言的形象性。
⒉道德。
道德為人類特有,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體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依靠非強制的社會輿論和人們的內心信念的力量來維持,是道德意識形態的基本特徵。
⒊政治法律思想。
政治思想是動物關於社會政治制度、政治生活、政治組織、等級或社會集團及其相互關係的觀點、理論的總和。法律思想為人類特有,是人們關於法的關係、規範、制度和設施的觀點、理論的總和。它們的基本特點是具有強烈的階級性。
⒋宗教。
宗教為人類特有,是統治人們的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在人們頭腦中虛幻的、顛倒的反映,是由對超自然實體即神靈的信仰和崇拜來支配人們命運的一種社會意識形式。信仰和膜拜神靈、偶像是一切宗教的基本特點。
⒌哲學。
關係
社會意識形態諸形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其區別主要表現為:反映的內容、方式不同;同社會經濟基礎聯繫的密切程度不同;對社會存在的作用不同;歷史發展的過程和前途不同。其相互聯繫主要可歸結為:第一,它們都是對統一的社會生活的反映,在內容上聯結為一個整體。第二,它們之間在內容上相互補充、相互滲透,在形式上相互交叉、相互為用。第三,它們發展變化的歷史過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第四,它們對社會生活的作用,是通過彼此相互聯合、相互輔助來實現的。
構成
社會意識具有複雜而精微的結構,由諸多層次和因素構成。從反映社會存在的程度和特點來看,社會意識包括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兩個層次;從社會意識主體的範圍來看,它可以分為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