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徽社
“徽社”是立足安徽,面向全國的中青年畫家組織,也是繼承和發展徽社及徽社精神的當代社會團體。歷史上的“徽社”成立於1923年,由安徽人程本海先生髮起,胡適...
-
徽戲
徽州人善歌舞。明萬曆年間,當過歙縣縣令的傅岩在《歙紀》中說:“徽俗最喜搭台看戲”。
概述 起源 發展 分類 養護方法 -
徽諧劇社
皖山皖水《徽諧劇社》是安徽首檔融匯脫口秀、演藝、小品等於一身的喜劇類欄目,欄目融合劇場演出+電視播出,在已經獲得良好口碑和市場檢驗的“合肥散扯劇”的基礎...
節目簡介 節目形式 主創團隊 影響與評價 -
七徽琴社
七徽琴社於2011年在北京成立。自琴社成立以來,便以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古琴藝術為主,長期開展古琴公益課程。
七徽清韻古琴館 七徽和韻古琴館 七徽雅韻古琴館 -
鬧鐘劇社社徽
鬧鐘劇社社徽是1984年冬佛岡縣進行文物普查時由水頭區廖聖桃捐獻出來的。 徽章面部環塑著“佛岡縣鬧鐘劇社社員證”的宋體字。 1937年1月,“鬧鐘劇社”...
-
七徽清韻古琴社
七徽清韻古琴社隸屬於七徽琴社,旨在弘揚古琴文化。琴社長期組織古琴公益活動,使許多喜愛古琴的朋友了解並接觸古琴,並由專業老師上課,使得廣大琴友受惠!
-
徽語
徽語(即吳語—徽嚴片),又稱徽州方言、嚴州方言,漢語13種一級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錢塘江上游古徽州府、嚴州府大部、饒州府部分地區,使用人口400多萬。徽...
歷史沿革 主要分布 古今區劃 語片劃分 音韻 -
徽文化
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於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徽州文化的主...
人文歷史 地域分布 傳承發展 歷史軌跡 文化標誌 -
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即三慶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四大徽班當中多以安徽籍藝人為主,故名。徽班是中國清朝中期興起於安徽、江蘇等地的戲曲班社,以唱“二黃”聲腔為主...
四大徽班介紹 徽班由來 徽班歷史 徽班發展 徽班曲目 -
徽州府
徽州府即徽州,簡稱“徽”,位於新安江上游,古稱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
行政轄境 歷史沿革 徽州文化 徽籍名人 重建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