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禮儀恰到好處

社交禮儀恰到好處

《社交禮儀恰到好處》是由孫三寶編著,2005年9月1日在當代世界出版社發行。在人際交往的舉手投足之間,是否講究禮儀,能否講文明、懂禮貌,已成為衡量人們文明修養水平的尺度。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香港《亞州周刊》報導,五一黃金假期,大批中國大陸遊客出境旅遊,既顯示了富起來的中國人的“闊氣”,也暴露了一些“富”者的“不仁”。這些有失體面的行為如“衣冠不整、隨地吐痰、乘車不排隊”、“吸菸者也不管旅遊景點和

某些公共場合是禁菸區,仍然一煙在手,悠然自得地吞雲吐霧,引來國外遊客的恥笑”等等,“真是把臉丟在國門外了”。文章最後說:“應該說,中國旅遊大軍的主流是健康的,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但少數人的不雅行為衝擊了國際文明規範和文化氛圍……

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不僅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更需要公德心。僅有鼓起來的錢袋,而沒有文明的禮儀,仍然是個富而不仁的窮人。這樣的民族仍將還是落後的民族。”

可見,禮儀對於一個人、一個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禮儀規範的形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反覆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並通過某種風俗、習慣和傳統的行為方式固定下來。這種約定俗成的規範不斷地支配或控制著人們的交往活動,它規定著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中特定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告訴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奏國歌時要起立,行注目禮;參加宴會時要穿晚禮服等。其實,禮儀就是規定了一條人們該走的固定的軌道,或者說,為人們的社會生活規定了一套應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得體,順暢;違背它或偏離它,往往會遭到社會習俗的懲罰,甚至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編輯推薦

在人際交往的舉手投足之間,是否講究禮儀,能否講文明、懂禮貌,已成為衡量人們文明修養水平的尺度。

在公關、商務活動中也有一條公關準則:公關無小事。而組織形象是大事,良好的組織形象又是由千千萬萬樁小事、千千萬萬個員工個體行為體現出來的,所以,恰到好處地使用禮儀準則規範言行,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素質水平,廣結人緣,成功辦事,而且能提高團隊整體的文明水準,使團隊興旺發達。

目錄

第一章 社交禮儀的構成

禮儀是約定俗成

舉止禮儀的標準

表情禮儀的表達方式

稱謂的禮儀

交談禮儀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日常生活禮儀

日常常用禮節

公共場合的禮儀

邀請和約會的禮儀

歡迎和歡送的禮儀

文書、致詞的禮儀

第三章 社交場合的禮儀

集會的禮儀

沙龍的禮儀

舞會的禮儀

大型會議的禮儀

慶典和儀式的禮儀

宴會禮儀

家宴的禮儀

飲茶的禮儀

第四章 學校禮儀

教師禮儀

學生的禮儀

校園場所的禮儀

第五章 求職的禮儀

就業的禮儀

工作中的禮儀

第六章 辦公事務禮儀

第七章 服務業的禮儀

第八章 商務禮儀

第九章 家庭禮儀

第十章 涉外禮儀

書摘

書摘

有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那些有風度、有氣質、待人彬彬有禮的人,並且渴望著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那樣被人羨慕、受人尊敬的人。可是,卻很少有人去認真、仔細地思考過,他們怎樣才能成長為那樣具有風度和氣質、且待人彬彬有禮的人呢?

其實,那些人之所以在人群中顯得與眾不同,顯得耀眼,全是因為他們獨有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韻味,而“知禮”便是促成這種魅力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他們注意一些禮儀上極為細小的問題,才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禮儀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時候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品位。真正懂得禮儀、講禮儀的人,絕不會只在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特定的場合才注重禮儀規範,這是因為,那些感性的、又有些程式化的細節,早已在他們心靈的歷練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了。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會以最恰當的方式去待人接物。這個時候,“禮”就已經變成了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完全不能割裂,也不會割裂了。

他們把禮儀當作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守的一種慣例,是一種習慣形式,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一種習慣做法。

禮儀,對規範人們的社會行為,協調人際關係,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般而言與禮儀相關的詞最常見的有三個,即禮貌、禮節、禮儀。禮貌指人在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謙虛和恭敬。禮貌則側重表現人的品質和修養。

禮節是指人在交際場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是禮貌的具體表現方式。與禮貌的關係是沒有禮節,就無所謂禮貌。有了禮貌,就必然伴隨著具體的禮節行為。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在生活中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可以根據各式各樣的禮儀規範,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這些禮儀規範,往往會使人們在交往中感到手足無措,乃至失禮於人,鬧出笑話,所以,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P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