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6:社交禮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人們的社會交往日益頻繁。社交禮儀作為聯繫溝通交往的紐帶和橋樑,顯得更加重要。本書具體而詳盡地介紹了社會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各種社交禮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國著名駐外大使聯袂鼎力推薦,2008影響中國企業的十大培訓圖書。展現禮儀魅力,高揚理想風帆,駛向成功彼岸。 我們要讓世人通過北京奧運會,感受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國家奧委會執委 何振梁

作者簡介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主任,禮儀與公關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外交學、傳播學、禮儀學研究。其套用禮儀的研究,目前在國內居於前沿位置,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個人正式出版專著、教材12部,主編教材6部,累計個人發表約580萬字。代表作為《外交學》、《現代外交學概論》、《現代商務禮儀教程》、《國家公務員禮儀教程》、《社交禮儀教程》、《涉外禮儀教程》、《外事禮儀》、《公務員禮儀》、《服務禮儀教程》、《大學生禮儀》等。其中《外交學》為國家教育部“十五”與“十一五”規劃教材,《公務員禮儀》為國家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媒體評論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荀子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仲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專業知識,85%是靠人際關係與處世能力 。——安德魯·卡內基

目錄

緒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第1篇 社交禮儀概述第2篇 問候他人的你第3篇 做介紹時的你第4篇 行見面禮的你第5篇 使用名片的你第6篇 談話的你第7篇 寫信的你第8篇 上網的你第9篇 打電話的你第10篇 發請柬的你第11篇 道賀的你第12篇 做客的你第13篇 待客的你第14篇 乘坐轎車的你第15篇 乘坐飛機的你第16篇 贈送禮品的你第17篇 送人鮮花的你第18篇 安排家宴的你第19篇 音樂會上的你第20篇 美術館裡的你第21篇 舞會上的你第22篇 婚禮上的你第23篇 生日晚會上的你第24篇 冷餐會上的你第25篇 尊老愛幼的你第26篇 善待親友的你第27篇 探望病人的你第28篇 與異性交往的你後記

精彩書摘

第1篇 社交禮儀概述人際交往,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談到人的本質時指出:人是社會的動物,因此他對於同其他人的交往不可離之須臾。一個人如果不同其他人進行任何形式的交往,那么他如果不是一個神,就只能是一隻獸。換句話來說,他肯定不是正常的人。哲人在這裡把話說到了極致,但他的這旬名言卻闡明了一個眾所周知的大道理:一個人要生存、要發展,就不可能置身於社交之外。 社交,通常是對人們在社會上所進行的各種交際活動的簡稱。換言之,它所指的就是在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常規的交際往來。人類所以能夠繁衍至今,並且生生不息,是因為他們必須履行自己的天職,男婚女嫁,生兒育女。由此而產生的戀愛、婚姻、敬老、愛幼,以至各種各樣的待人接物,都與社交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每個人進入青年時代,走進社會之後,要想把自己發奮進取的雄心壯志付諸實踐,並不斷取得事業上的成就,更離不開其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經營。親屬的支持,師長的教誨,領導的培養,同事的關照,朋友的幫助,客戶的合作……,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賴於自己在社交方面的成功。社交方面的成功,不能藉助於虛偽和欺騙;而認定憑著自己的心直口快、樸實無華,就能在人際交往中頻頻得分,同樣也是一種歧見。這些做法,得逞於一時一事是有可能的,但是絕對不可能在社交中暢行無阻,永遠成功。假定我們承認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離不開這種形式或那種形式的社會交際,那么就必須同時承認:成功的社交也是有規可循的。在這裡,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社交,探討一下社交禮儀。君不見:同樣是表達一個意思,有的人說得簡潔明了,親切可人;有的人卻說得冗長繁瑣,讓人難以接受。同樣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有的人人見人愛,口碑甚好;有的人卻出口傷人,幾乎沒有什麼知心朋友。上述情況與當事人的主觀願望關係不大,而主要是與他們對社交規則和慣例的了解、套用聯繫在一起的。張韻就是一位在待人接物方面很懂分寸的小姐,在人際交往中她總能恰到好處地不使他人處於窘境。一天工作之餘,張小姐的客戶問她:“你覺得我穿的這身西裝怎么樣?”張小姐發現,該客戶的西裝在款式、剪裁、作工、面料、色彩方面幾乎無可挑剔,但卻人為地“留下”了一個致命傷:西裝上衣的左袖上醒目的商標仍赫然在目。製造廠商將西裝的商標縫在上衣的左袖上,這種做法“問世”的時間並不長。其主要用意,在於方便顧客在購置西裝時易於識別品牌。然而與此配套的還有一個規矩,那就是一旦顧客付款購買了一身西裝,售貨小姐必須首先替顧客拆下袖子上的這個“識別標誌”。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規矩知之者甚少,即使是許多高檔的名牌西裝專賣店也沒有相關的配套服務。久而久之,竟然以訛傳訛,使不少男士錯誤地以為:西裝上衣左袖上的那個小玩意兒正是名牌西裝特有的標誌,不但對它戀戀不捨,而且還刻意將它展示與人,唯恐別人看不到。張小姐雖然早就知道這個規矩,然而客戶的認真詢問卻依舊使她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嘴尖牙利、直言不諱地告知客戶:“您真犯傻,不把袖子上的商標拆下來,是不是怕別人不知道您穿著名牌呢?”這樣說,可謂是直率、痛快,可是卻可能給出醜的客戶以被奚落之感。要是明哲保身,對一言不發,再多恭維客戶兩句,大家暫時都可以皆大歡喜,但日後客戶因此被人非議,不是“損失”更大嗎?所以也不能對此“不聞不問”。接下來倆人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您這身西裝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而且肯定是名牌。它穿起來高貴、大方,非常適合您。”“你這位有品味的小姐能這么講,我就放心了。它可花了我兩千多塊呢。”“您這身西裝是手縫的,活兒真不錯。只是袖子上的那個商標怎么有點皺呀?”“這活兒沒的說。可就是商標縫得不用心,只用兩根線‘連’著,才穿了兩天線就斷了。這是我自個兒縫的。”“其實不縫它也行,那玩意兒可有可無,外國人一般買來西裝後都會把它拆掉的。”“是嗎?那我也把它拆了吧。”聽完了張小姐與她的客戶的這段對話,再仔細回味一下,你就不能不佩服她確有高明之處。對待客戶,她盡職盡責地給予了忠告,但卻表達得委婉自然,既沒有尖刻地嘲諷,也不見得激烈過火。她的這種得體做法,就是得益於對社交規則的靈活運用。人們在社交中應當加以遵循的社交規則和慣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社交禮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會面、問候、迎來、送往、約會、赴宴、饋贈、祝福,以及婚喪嫁娶等儀式,都離不開社交禮儀的規範。在人際交往的各個側面,社交禮儀是通過一系列約定俗成、行之有效的規則和慣例體現出來的。這些規則和慣例,通常是人們在其長期的人際交往中所逐步形成的~些習慣做法和先例,並且在社交實踐中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而且被反覆地、廣泛地使用。作為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慣例,社交禮儀具有以下四大特徵:其一,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們一旦形成,並為人們所接受,就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台,更不會因為政局變動和經濟問題而直接受到影響,相對而言,它是穩定不變的。其二,它具有一定範圍內的普適性。雖然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社交中所要遵循的規則和慣例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由於交通、傳媒的發達和國際交往的日益密切,它們中間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已普適於天下。其三,它具有明顯的效益性。早在15世紀,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就說過:遵循社交規則和慣例,“就好比持有一封永久的推薦信”,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地走向成功。大概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它們才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其四,它具有某種程度上的準強制性。它雖不具備法律方面的強制約束力,但是道德和輿論的力量卻使絕大多數人都不敢公然與之背道而馳。做一名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修養好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是許多人所追求的做人目標。而這一目標能否實現,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人們把它和是否遵守社交規則、慣例聯繫在一起評估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準強制性。了解了它們的這些特徵,將有助於加深我們對社交禮儀具體作用的認識。社交禮儀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善待他人。孔予說:“禮者,敬人。”孟子曰:“尊敬之心,禮也。”他們的高度概括,是對社交禮儀重要作用的最好闡述。我們經常說要以禮待人,其用意不是為了虛偽、矯情,存心要搞形式主義:而是為了藉助禮儀規範更好地向交往對象表達我們的敬重。譬如說,路遇友人,應主動以適當的方式向對方打招呼,或是問候致意。不要自命清高,一心認死理:“幹嘛我要先討好他,他有什麼了不起的,憑什麼不先跟我打招呼?”結果用鼻孔“看”人,或是低頭疾走而過,失去了聯絡友人的一個機會。這種“目中無人”的做法,當屬對友人的失敬。再如,與人談話,最重要的是要“會聽”,以此使講話者感覺到自己對他的尊敬。有的人偏偏不懂這一點,在他人講話時,不是閉目養神,就是做一些挖耳屎、修指甲、看報紙之類的小動作,這是對講話者明顯的大不敬。社交禮儀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能夠融洽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種種標準的評判。既然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有著得到他人尊敬的需要,而以禮待人是為了表達我們對他人的尊敬之心,那么受到我們尊敬的人自然會對我們投桃報李,我們以誠相見、將心比心。這將對我們雙方關係的和睦、融洽大有幫助。國人所鄙視至極的“過河拆橋”、“無事不登三寶殿”、“嫌窮愛富”等行為,如果站在社交禮儀的角度上來講,都因為對人失敬而導致了人際關係的不融洽、不和睦。有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不分親疏遠近,有什麼話想說就說,有什麼事想做便做,得罪了別人還不自知。例如,某人把相戀已久的男朋友介紹給好朋友認識,本指望對方說幾句中聽的話,可是她卻“跟著感覺走”,對對方橫挑鼻子、豎挑眼,把人家的“偶像”貶得一無是處。再如,有人特別喜歡通信,更準確地來說是特別喜歡收閱親朋好友的來信。萬一親友的來信“斷檔”,他便會行不安、臥不寧、食無味,甚至“打上門去”,指責親友慢待了自己。但是他自己給別人的回信呢?不是能拖就拖,長期賴賬;就是實在“賴”不下去之時以謊言來搪塞,要么無中生有地詢問:“上月曾去一信,收到了吧?”要么“惡人先告狀”:“給你的信發出好久了,仍不見回音,你把我忘了嗎?”這類謊言總有“露餡”的時候。可以想見,發覺自己被愚弄的親友,那時將會對他是怎樣的態度。由此可見,遵守社交禮儀的第三個作用,就是能夠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得心應手,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良好教養,以贏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每一位有知識、有文化、有追求的現代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別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那么什麼樣的印象才算得上美好而深刻呢?人們對此的回答便多有不同了。有人說是漂亮,有人說是活潑,有人說是文雅,有人說是會來事……可是說來說去,許多觀點相左的人卻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有教養的人往往口碑最好。你或許聽說過這樣一個玩笑:欲令一位自命不凡的小姐對你另眼相看,不必對她曲意奉迎,也不必在她的面前標新立異,你只要輕描淡寫地對那位小姐說一聲:“你真沒有教養”,就足夠她難過一陣了。因為人家小姐看中的只有這個。教養,一般指的是人們所具備的文化、品德等方面的修養。它有賴於知識的積累,也是人們閱歷的集合。在日常生活之中,它能夠通過人們的待人接物體現出來。在現代社會中,一個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養才能文明。一般而言,每一位有教養的人,在人際交往中總是自覺自愿地遵守社交規範和慣例,時時處處克己敬人;沒有教養的人,則恰好與此相反,他們往往由於自己的自以為是和為所欲為而四處碰壁,別人的非議與反感總是像影子一樣時時與他們相伴。所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完全可以說:禮儀即教養。也就是說,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只要能夠按照社交禮儀辦事情,就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有教養的人。為什麼說按照社交禮儀辦事情的人,就是一位有教養的人呢?禮儀與教養二者之間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呢?這說起來並不複雜,其實道理簡單得很: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是有知識、有文化、品德良好的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品德良好的人,在人際交往中通常不單懂得維護自己的形象,還懂得理解別人、尊重別人。要在人際交往中真正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光說不練不成,以交際對象難以接受的方式去做也不行,只有依照公眾認可的、在社交中用於克己和敬人的規範與慣例,即社交禮儀去辦事,才會“產生共鳴”。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假定一個痴情的男孩在心裡默默地愛著一個女孩,即使他愛得如火如荼,一個人悄悄地吟唱:“我深深地愛你,深深地愛你,深深地愛著你!”若不以常人所習慣的方式向女孩作出適當的表達,那么也只能毫無結果。你不向人家示愛,人家又怎么會知道呢?一個人的克己與敬人其實是一樣的,只有按照社交禮儀去具體操作,才會被認可。若是不按照社交禮儀這一人們所公認的標準,去另搞一套,那怎么會得到別人的承認呢?說到這裡,我們就會發現,在一定意義上,禮儀與教養是可以劃等號的。我們每日每時都會遇到一些自己從未面對過的陌生事物,在許多情況下,我們還必須當機立斷,作出抉擇。比方說:老同學結婚了,自己該不該“意思”一下?如果需要“意思”一下的話,是應該送禮,還是應該當面道賀,抑或應該兩者並舉?在同事家裡,被介紹認識了一位異性。該不該同對方寒暄幾句?假使理應寒暄,說些什麼才好呢?出席舞會時,遇上一位自己不願與之共舞的男士熱誠相邀,怎樣回絕對方才會不傷和氣?友人請自己共進晚餐,而自己對赴宴的講究知之甚少,此刻如何是好?等等,等等。處理這些難題,實際上有一個可以一了百了的“高招”,簡單地說就是學習社交禮儀,掌握社交禮儀,套用社交禮儀。唯其如此,才能在人際交往中以不變應萬變,做到知難行易。這是因為社交禮儀作為人際交往中的行為規範,是人們公認的活動準則。對於一項社交活動,當事人應當怎么作,不應當怎么作,存在哪些講究與忌諱,等等,社交禮儀都有詳盡的規定。循此行事,會被人們認為有教養,而且能夠在社交場合表現得胸有成竹,減少那些不必要的擔心。當然,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需要具體運用社交禮儀的時候,重點是要在總體上恪守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而在具體問題的操作上則應當表現得靈活一些。比方說,我們在較為正式的場合辦事,或是與他人初次交往時,必須儘可能多地運用社交禮儀,因為這關係到自己留給別人的初次印象;而且人們一般認為不講究社交禮儀等於要求別人也不必對他以禮相待,到頭來會使人減少對他的尊敬之心。然而當我們置身於非正式場合,或是與天天見面的親友打交道時,過分拘泥於禮節,非但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而且還會給人以距離感。如果一位太太和自己的丈夫在家人面前還以“某先生”、“某夫人”相稱,除了表明他們關係失常之外,就只能給人假模假式的感覺了。為幫助大家在社交活動中舉止得體、彬彬有禮,提高自己的個人教養與品位,構建良好的個人形象,在這裡我將要系統地和大家談一談“社交中的你”,藉以向大家普及社交禮儀的基本常識。在接下來的其他各篇里,我將根據大家的實際需要,以一系列具體專題,從日常應酬、社交活動、人際關係等三個方面介紹社交禮儀的主要內容。除了努力以大量生活中的事例深入淺出地解答大家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難題之外,我還將嘗試以簡明扼要、過目難忘的淺顯文字,歸納出一系列可以被廣泛套用的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我認為,只要大家熟記這些社交禮儀的基本原則,在人際交往中就不會出現失禮的狀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