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泥餑餑

磕泥餑餑

“磕泥餑餑”是老北京七十二行當之一。老北京廟會、集市上有賣泥餑餑模子的攤兒。先買回一些泥餑餑的模子,再從護城河外挖回些黃粘土,用水和好,放在模子裡按實、抹平、磕出,就成了泥餑餑。泥餑餑種類很多,有狗、貓、虎、豹、鳥等。

磕泥餑餑 - 簡介

磕泥餑餑 磕泥餑餑

泥餑餑自然不是餑餑,吃不得,它是用模子塑出來的臉譜和人物。那時家裡有幾個這樣的模子,是用泥土燒制出來的,每個都像剖開的半個香瓜那么大,有孫悟空、豬八戒的臉譜,有整身的常山趙子龍,還有什麼記不清了。就是這些模子給了我們無窮樂趣。

磕泥餑餑 - 製作

把膠泥巴端回來,用錘子砸成細面兒,再重新和成軟硬適度的濕泥,在方磚地上反覆摔打,直摔得柔韌勻實了才罷手。然後進入最主要的一環:在模子裡范型。我們把泥填進模子裡按實,把多餘的泥齊著模子的邊沿刮掉,一個臉譜就誕生了。整身的趙雲是用兩塊模子塑成的,我們把泥先堆在一個模子上,再將另一模子與之使勁合攏,刮掉擠出的泥,趙雲也出世了。這樣製造若干個,像女媧氏摶土造人,或碼在窗台上曬乾陰乾,或擺在爐盤上用火烤乾。最後再用毛筆蘸上水彩著色,方大功告成。

磕泥餑餑 - 玩耍

小孩子做事不管不顧,從打黃土進門,屋裡就甭想利落,準保弄得到處是土,滿地是泥,也許床單上還會染上紅紅綠綠的水彩,很難洗掉。但“法不責眾”,大人見了磨叨兩句,拿我們這些孩子沒辦法。泥餑餑做好後,除了擺弄著看以外,沒什麼用。特別是我們這些小孩子,稀罕的是挖泥、和泥、製作、上色這個過程,完成了當時欣喜,過後反覺無趣。我因為最小,跟年齡差不的小夥伴玩“過家家”,倒是在大門口賣過這些泥人。買賣雙方都是我們,自然賺不來一個錢。過幾天,泥人重被砸碎,又開始重新製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