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
批殃榜是老北京的風俗,如果有人死了,家人請風水先生驗看死者,開具殃榜(或殃書),上寫死者生卒年月、火葬和出殯時日等,這就叫“批殃榜”。在古代,如果沒有陰陽先生開的殃榜,官府還不開入地埋葬的“許可證”。同時,批殃榜的陰陽先生還相當於驗屍官,對於生死不明或服毒者,陰陽先生有權不批,即可報官。
文化
古代,人死後需要很多天才埋葬,在出殯之前要請陰陽先生擇日子,批殃榜。批殃榜之後第二次告親友,何時送行,何時出殯。還有何時點主、念經、用膳、下葬等事宜。 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年來的帝制,發展民族文化,已不再用“殃榜”而改用“喪榜”。喪榜是人死後公布於眾的一種形式,喪榜形式是從歷史發展中產生的。
清末維新派代表人物王照,祖居天津寧河,在朝曾任禮部主事,積極參與戊戌變法,一生致力於救國救民,參加創辦京師最早的國小,創造並推廣拼音字母,改革康熙字典所用的切音法,創立使用了拼音符號,提倡普及教育救國,後被人譽為中國改革先驅,他“力祛舊習”,大膽改革封建帝王之禮俗。
王照的《婚喪壽彌》、《祭奠批訃》筆扎,在舊俗的基礎上,創造了新俗,他以改革“陰怙舊習”為宗旨,在訃告、墓碑、銘旌、神主的綜合研究之後,創造出能取消赴告,而又省去了“批殃榜”這一重複文帖,使之文帖、墓碑、銘旌、神主一體化。一天操、兩天辦、最多三天就下葬,省去了諸多麻煩。
《婚喪壽彌》中提到:
一、有男人女人不承喪。
二、輩分大、年齡長者承喪。注意,長子早逝的由長子孫承喪(必須是親的,叔伯的不算,但過繼的可以)。
三、過去女人過世批榜不落諱字,因為舊社會女人沒名字,現在不同了,可以用諱、名字了。如稱太君必須是公婆已過世了。
四、二十得、三十存、四十季、五十終、六十為享年(指死者年齡)
五、上款(生於)第一字與姓平齊,下款(歿於、痛於)要低於上款一格(指批喪榜)。
六、批榜要用冥稱不用生稱,如“顯考”、“顯妣”等,不能用“嚴父”、“慈母”等。
七、享年多少壽,不能寫享壽多少年或享壽多少歲。
八、稱呼要準,不能寫故亡人(指批榜)。
九、不許亂加字,也不可少寫字,如故息室和故息荊室。加荊字說明丈夫還在世,不加荊字丈夫已故去了。
十、祖父死可加“老”字,寫老君,父死不能加,祖父在孫子死可加少君,兒子死不加“少”字。
十一、婆婆(嬸婆)在世不能稱太君,只稱“院君”。
十二、孺人(孩子)不能隨便用,必須是有功名之人家屬。
十三、贅婿(男到女家的婿)以子同待,但必須落二府,如李府張贅君或以“館”字代“贅”字,因學名贅婿為館甥。
十四、批榜第一字必須是“故”字,“諱”字必須在姓下並向右跨一格,而中間空一格,“生”時與姓齊,“歿”時比生時低一格。
十五、同一戶死二人必須各寫各榜。
十六、寫靈柩“靈”字寫法,為(雨字頭下)男三“弓”( )女“四王”( )。
十七、“喪”字,夫妻雙亡寫雙口( ),死一人寫一人一口( )男左女右。
四上輩分喪榜稱呼:
故顯高祖考(妣)Х府君(太君)-(老老太爺、太太)
故顯曾祖考(妣)Х府君(太君)-(老太爺、太太)
故顯祖考(妣)Х府君(太君)-(爺爺、奶奶)
故顯考(妣)Х府君(太君)-(父親、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