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碳氣凝膠(Carbon aerogels,密度極小的多孔結構,類似於熟知的矽氣凝膠)也稱炭氣凝膠,多用於海水淡化
採用碳氣凝膠技術可以提供超低阻值的電容產品,是獨一無二的高能量儲存設備。
製作簡便
形狀、尺寸可任意調節,大規模製造成可能
在實驗室,記者看到了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碳海綿”:它們大的如網球,小的如酒瓶塞。在電子顯微鏡下,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撐起無數個孔隙。
“就像體育場館等大型空間結構,用鋼筋做支架,用高強度的薄膜等做牆壁,材料整體既輕且強。”課題組博士生孫海燕說,“在這裡,碳納米管就是支架,石墨烯就是牆壁。”
在已報導的成果中,高超課題組製備的“碳海綿”仍是最輕紀錄保持者——可達到0.16毫克/立方厘米,低於氦氣的密度。相關論文2013年2月18日線上發表在《先進材料》上。但課題組對申報金氏世界紀錄興趣不大,“‘輕’並不是它最大的新意所在”。高超解釋:它的價值在於其簡便的製備方法,以及材料所展現出來的優越性能。
科學家介紹說,氣凝膠的基本製備原理是除去凝膠中的溶劑,讓其保留完整的骨架。在以往製備氣凝膠的案例中,科學家主要採用溶膠—凝膠法和模板導向法。前者可以批量合成,但是可控性差;後者能產生有序的結構,但依賴於模板的精細結構和尺寸,難以大量製備。高超課題組另闢蹊徑,探索出無模板冷凍乾燥法:將溶解了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的水溶液在低溫下凍乾,便獲得了“碳海綿”,並且可以任意調節形狀,令生產過程更加便捷,也使這種超輕材料的大規模製造和套用成為可能。
“不需要模板,只與容器有關。容器多大,就可以製備多大,可以做到上千立方厘米,甚至更大。”高超說。
性能優越
高彈性、強吸附,套用前景廣闊
《自然》雜誌點評的標題是:《固體碳:彈性而輕盈》,認為這一新生事物的性能令人驚喜。
據介紹,“碳海綿”具備高彈性,被壓縮80%後仍可恢復原狀。它對有機溶劑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迄今已報導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現有的吸油產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質量10倍左右的液體,而“碳海綿”的吸收量是250倍左右,最高可達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大胃王”吃有機物的速度極快:每克這樣的“碳海綿”每秒可以吸收68.8克有機物。這讓人想到用它來處理海上的漏油,“可以把它們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地吸收進來,因為有彈性,吸的油能夠被壓出來回收利用,‘碳海綿’也可以重新使用。”科研人員表示。
實驗室正在對這一材料的吸附性能進行進一步的套用性研究。科研人員說,“碳海綿”還可能成為理想的相變儲能保溫材料、催化載體、吸音材料以及高效複合材料。不過,這一新生材料就如呱呱墜地的嬰兒,科學家還很難準確預計其套用領域與前景,還得依靠社會以及產業界的想像力,讓這個新材料走出實驗室,實現套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