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細菌性穿孔病

枝的病斑有兩種:一為春季潰瘍斑,發生在前一年夏季已被侵染髮病的枝條上。 春季潰瘍斑是該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2)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枯枝,徹底清除落葉,集中深埋。

分布與危害

各桃花、碧桃栽培區都有發生,可造成落葉,枝條衰弱,降低觀賞價值。

症狀

碧桃等核果類花木的葉受害最重,也危害枝和果。葉上初生水漬狀小點,後漸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紫褐色至黑褐色斑點,直徑約2mm,周圍有水漬狀黃綠色暈環,邊緣有裂紋,最後脫落穿孔。孔的邊緣不整齊。枝的病斑有兩種:一為春季潰瘍斑,發生在前一年夏季已被侵染髮病的枝條上。病斑暗褐色小皰疹狀,直徑約2mm,後擴展可達1~10cm,寬度多不超過枝條直徑的一半。二為夏季潰瘍斑,夏末在當年生嫩枝條上發生,圓形水漬狀,暗褐色,稍凹陷,邊緣水漬狀,潮濕時,其上溢出黃白色黏液。

病原

細菌中的黃單胞桿菌。病原細菌在病枝條皮層組織內越冬,翌年開始活動。碧桃開花前後,病菌從病組織中溢出,借風雨或昆蟲傳播,經葉片的氣孔、枝條的皮孔、芽痕和果實的皮孔侵入,潛育期7~14天。枝條潰瘍斑內的細菌可存活1年以上。

發生規律

春季潰瘍斑是該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夏季氣溫高,濕度小,潰瘍斑易乾燥,外圍的健康組織容易癒合,所以潰瘍斑中的病菌在乾燥條件下經10~13天即死亡。氣溫19~28℃,相對濕度70%~90%利於發病。該病一般於5月出現,7~8月發病嚴重。該病的發生與氣候、樹勢、管理水平等有關。溫度適宜,雨水頻繁或多霧、重霧季節發病重。大暴雨時細菌易被衝到地面,不利其繁殖和侵染。一般春秋兩季病情擴展較快,夏季乾旱月份擴展緩慢。樹勢強比樹勢弱發病較輕且晚,樹勢強病害潛育期可達40天。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等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樹體管理,增施有機肥,不要偏施氮肥,合理修剪造型,注意通風透光。
(2)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枯枝,徹底清除落葉,集中深埋。
(3)噴藥保護。病重棚室,發芽前噴5°Be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1:1:200波爾多液、30%綠得保膠懸劑450倍液等。發芽後選噴:硫酸鋅石灰液(硫酸鋅1:消石灰4:水240)、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還可噴灑機油乳劑10:代森錳鋅1:水500的混合液,兼治蚜蟲、介殼蟲、葉蟎等。每15天噴1次,噴2~3次。
(4)少量植株發病,可隨時摘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