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自然界中,砷主要以二硫化二砷(雄黃)、三硫化二砷(雌黃)、硫砷化鐵等形式存在。含砷礦石的開採和冶煉,以砷化合物為原料的玻璃、顏料、藥物、紙張、半導體等的生產以及煤的燃燒過程中,均可能造成砷對環境的污染。自然界的砷多為五價化合物,污染環境的砷多為三價化合物。砷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接觸進入體內。無機砷在肝臟經甲基化後主要代謝為二甲胂酸,經腎臟排出體外。當砷的攝入量超過排泄量時,就會在肺、腎、脾、骨骼等部位,特別是毛髮、指甲中蓄積。三價砷在體內的蓄積性和毒性均較五價砷大。
主要來源
(1)砷化物的開採和冶煉。特別是在中國流傳廣泛的土法煉砷,常造成砷對環境的持續污染;
(2)在某些有色金屬的開發和冶煉中,常常有或多或少的砷化物排出,污染周圍環境;
(3)砷化物的廣泛利用,如含砷農藥的生產和使用,又如作為玻璃、木材、製革、紡織、化工、陶器、顏料、化肥等工業的原材料,均增加了環境中的砷污染量;
(4)煤的燃燒,可致不同程度的砷污染。
危害
各種砷污染可視情況引起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砷中毒,對公眾健康造成危害。砷中毒的症狀可能很快顯現,也可能在飲用含砷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後才出現。這主要取決於所攝入砷化物的性質、毒性、攝入量、持續時間及個體體質等因素。
急性砷中毒多為大量意外地砷接觸所致,主要損害胃腸道系統、呼吸系統、皮膚和神經系統。砷急性中毒的表現症狀為疲乏無力、嘔吐、皮膚發黃、腹痛、頭痛及神經痛,甚至引起昏迷,嚴重者表現為神經異常、呼吸困難、心臟衰竭而死亡。
防治措施
防治砷污染應該狠抓源頭,從污染源抓起。1、加強環境監測,建立重點地區空氣、水等流體中的砷污染預報機制,同時加強重點地區的土壤中砷的監測,解決好高砷地區人畜用水及農業灌溉用水問題。
2、加強含砷礦藏及其冶煉過程的管理,取締土法煉砷的工廠,冶煉砷的工廠和其它冶金工廠的“三廢”必須達標排放,對高砷煤採取強制性脫砷處理,從根本上降低空氣中砷含量。
3、加強含砷化工產品管理,特別要加強對含砷農藥和醫藥的監管,要加強這些毒性藥物的使用常識培訓,最大程度減少人為中毒情況的發生。
4、避免砷進入食物鏈,是防治砷污染的關鍵。
治理污染的措施
一旦出現砷污染,需要及時的治理,以防止出現更大範圍的危害,以保障廣大人民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砷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有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