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無機砷,俗稱“砒霜”,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1980年將無機砷正式確認為人類致癌物。在自然界中,砷多以無機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火成岩和沉積岩中。工業與礦產開發排放的含砷廢水和廢棄物及農業中使用的含砷殺蟲劑、除草劑,也是砷來源之一。
物理性質
1.性狀:銀灰色發亮的塊狀固體,質硬而脆。
2.熔點(℃):817(3650kPa)
3.沸點(℃):613(升華)
4.相對密度(水=1):5.73
5.飽和蒸氣壓(kPa):0.13(372℃)
6.臨界壓力(MPa):22.3
7.辛醇/水分配係數:0.68
8.溶解性:不溶於水、鹼液、多數有機溶劑,溶於硝酸、熱鹼液。
毒理性質
![無機砷](/img/a/d1e/nBnauM3XzYjM2ITM5AjM2IDO4QTM3IDO1gzMxADMwAzMxAzLwI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刺激性暫無資料
3.致突變性細胞遺傳學分析:人經口0.211mg/L(15a)。姐妹染色單體交換:人經口0.211mg/L(15a)。DNA損傷:人肺5μmol/L。
4.致畸性雌性大鼠交配前30周,孕後1~20d經口給予最低中毒劑量(TDLo)580μg/kg,致肌肉骨骼系統發育畸形。小鼠孕後8~18d經口給予187mg/kg,致肝膽管系統發育畸形。
5.致癌性IARC致癌性評論:IARC將砷及其無機化合物列為G1,確認人類致癌物。
6.其他大鼠經口最低中毒劑量(TDLo):605μg/kg(雌性交配前用藥35周),胚泡植入前後死亡率升高。
貯存方法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內相對濕度不超過80%。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應與氧化劑、酸類、鹵素、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主要危害
![無機砷](/img/f/3ee/nBnauM3XyIDM2kjMwEjM2IDO4QTM3IDO1gzMxADMwAzMxAzLxI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中毒表現
可有噁心、嘔吐、口中金屬味、腹劇痛、米湯樣糞便等,較重者尿量減少、頭暈、腓腸肌痙攣、發紺以至休克,嚴重者出現中樞神經麻痹症狀,四肢疼痛性痙攣、意識消失等。皮膚癌與攝入砷和接觸砷有關,肺癌與吸入砷塵有關。
急救治療
催吐或洗胃,肌注5%二巰基丙磺酸鈉。
預防措施
![無機砷](/img/2/86c/nBnauM3X0gTM1YzNxEjM2IDO4QTM3IDO1gzMxADMwAzMxAzLxI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砷劑農藥必須染成紅色,以便識別並防止與麵粉、面鹼、小蘇達等混餚。外包裝必須標有“毒”字。
3.剩餘的拌砷毒谷、毒餌應深埋,剩餘的藥種,應絕對禁止食用或作飼料。
4.凡接觸過砷製劑的器具,用後必須仔細刷洗,並不得再盛裝任何食物。
5.禁止用加工糧食的碾子等磨壓砷製劑。
安全標準
“無機砷”在工業世界無處不在,食物中亦難免含有小量“無機砷”,這也是人體攝入“無機砷”的主要來源。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年人(60kg)每人每日無機砷容許攝入量僅為0.12mg-0.1mg。中英葡三國學者研究發現,國人平均每天吃下42微克無機砷,60%來源於大米,蔬菜次之。砷長期積累對成年人增加十萬分子106的致癌率。由於南方人吃的大米無機砷含量較多,得癌症的風險比北方人大得多。湖南、廣東都是砷污染重災區。
對於人體而言,它沒有安全上限,而是越低越好。只是由於砷在地球上的廣泛存在,人們不可能真正避免。世衛組織制定的“安全標準”是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超過2微克。這相當於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量不超過0.12毫克。